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学_发展经济学论文

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学_发展经济学论文

怎样认识发展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系统地从国外引进以来,在我国产生 了巨大影响。发展经济学一些基本术语如增长点、发展极、二元结构以及农业剩余劳动等等 ,不仅为学术界普遍接受,而且成为广大人士口头中常用的名词。不少经济学家还以发展经 济学的理论和模式联系中国实际作出研究并取得了成果。但是,对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几个重 大问题,中外学术界看来尚未得到正确的共识:(1)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与当 代发展经济学有何关系。(2)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的发展经济学究竟属于何种基本思 路。(3)发展经济学究竟是否已陷入“贫困”、甚至已走向“衰亡”。

我认为,对这几个重大问题应当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并作 出正确回答,否则发展经济学将在理论上混沌一团,在政策建议上误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 展。

一、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与当代发展经济学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包含什么内容?我认为,基本上,包含两个学派,一个 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另一个是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历史学派。古典经济学从17 、18世纪英国国内外情况出发,强调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西方 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代发展经济学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历史学派从19世 纪德国国内外情况出发,强调国家干预和保护贸易,在理论上独具特色,对一些发达国家和 许 多发展中国家都产生过一定影响。因此,虽然在论证当代发展经济学的渊源时对历史学派略 而不论在英、美经济学界是常见的事,但如果我国经济学家也持同一态度,则不能不说是学 术上的缺陷。

2.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问题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仅仅是分工吗?我认为不是。根据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斯密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 高两个方面论证了劳动分工问题,并以生动的事例说明分工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 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但是,他同时还从经济增长必须伴随着各个生产要素适当配合的思想出 发,十分强调资本积累对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作用。①明确这一观点非常重要,因为斯密以 后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承继了这个传统,当代发展经济学中的“无限剩余劳动”模式、“贫 困恶性循环”理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以及哈罗德—多马模式等也受到斯密的深刻影 响。

3.在我们编写的《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中,曾按照西方经济学界对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界 定,对斯密以后的李嘉图、西斯蒙第、萨伊、马尔萨斯和穆勒的经济发展思想,以及德国历 史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作出述评。这两类经济发展思想属于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 想。我们还述评了1848年以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发展思想以及其 他有关经济学家的经济发展思想,它们是发达国家已从发展初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经济发 展思想。必须指出,上述几类经济发展思想都不能称为发展经济学,前者指15、16世纪封建 主义在西欧逐步为资本主义所代替,先在英国和法国,后来在德国建立起资本主义体系,这 一体系在18、19世纪后又向北美和日本扩展,终于形成今日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资本主义 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现阶段或是在发展初期,其历史背景和社会、政治、经济性质与当代发展 中国家都是有巨大差异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处于初期的发达国家都是独立国家,在国际竞 争环境中具有相对优势或绝对优势,甚至拥有向外扩张或侵略的能力。发展中国家除了贫穷 落后外,最大的特点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显现出殖民地烙印,尽管第二次 世界大战促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一批又一批长期为帝国主义奴役和榨取的亚非拉 美广 大地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政治上争取独立,在经济上谋求发展,从此在世界上出现了发 展中国家,但是,必须认识:发展中国家是在人类历史特定阶段出现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国家 形态。它们与处于发展初期的西方国家有根本性的差异。从外部环境看,它们在国际竞争中 处于极其脆弱的地位,对发达国家(它们昔日的宗主国)政治上、经济上仍然未能摆脱依附关 系。从内部情况看,由于殖民主义者长期对殖民地执行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谋求稳定,维持现 状,而非促进,更少变革,以致不少殖民地和附属国在宣告独立之后,国民经济十分落后, 工业基本上是手工制造,农业凋敝,社会结构停滞凝固,氏族制度、公社制度、部落制度在 一些发展中国家依旧残留。这些情况在17、18世纪后的西欧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当时的西欧 国家封建主义迅速为资本主义所替代,停滞的、循环周流的国民经济步入动态的、螺旋上升 的经济发展进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向现代化更替,民族经济不仅 在国内巩固壮大,而且逐渐向外扩张。因此,必须把处于发展初期的发达国家和当代发展中 国家加以区别,在此基础上,把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和当代发展经济学加以区 别,尽管它们之间有继承嬗变的关系,如斯密关于资本积累、专业分工、对外贸易、文化教 育对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分析等,不仅在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中一脉相传,而且在当代发展 经济学中也“重生”或“再现”。但是,在基本思路上,前者与后者是迥不相同的。斯密在 他的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自始至终所鼓吹的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思想符合 当时英国客观实际的要求,从而受到朝野上下的欢迎,可是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思想不符合 初生的发展中国家客观实际的要求,从而不为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的发展经济学家所 重视。综上可见,不区分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经济发展思想和当代发展经济学而将它们混为 一谈,既悖于史实,又谬在理论。因邓,我不赞同一种说法: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发 展经济学,这一古典主流经济 学的核心,称为古典发展经济学(class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二、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属于何种基本思路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是新古典主义的,因此他们说,二战后建立起 来 的发展经济学可称为新古典发展经济学(neo-class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s)。我认为 ,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

理由之一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有比较深入、系统研究的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都认 为,发展经济学自初生以来就含有几种不同的思路,例如著名经济学家巴丹(Bardhan,P)在 一篇以《发展经济学的几种不同思路》为题的论文中明确指出:“作为经济学一个分枝的发 展经济学从开始就对正统经济学的实用价值的有限性有广泛的认识。……(发展经济学)大致 可分为三种思路,即新古典主义思路、马克思主义思路和结构主义思路。”②著名发展经济 学家迈耶(Meier,G.M.)说:“那些开始对不发达国家作理论研究的人多半是发达国家的公民 。但是,尽管英、美经济学传统属于统治地位,许多早期发展经济学家都开始对新古典理论 和凯恩斯分析是否切合新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质疑……不象新古典经济学家那样假定有一个顺 利运行的市场价格体系,一些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问题采取了较多结构主义的思路。结 构主义分析力图认清那些影响发展中国家调节和发展政策选择的结构特点,如特有的刚性、 滞后、短缺、过剩、低供求弹性等等。……刘易斯、缪尔达尔、普雷维什、辛格和罗森斯坦 —罗丹,都背离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灵活性和可替代性而引进了结构分析的要旨。……50年代 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归结为结构主义,因为其特点是:贸易悲观主义、强调有计划的新物质投 资、利用剩余劳动的储备、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接受经济变动的中央计划化以及依靠 外援等等。”③从上述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学者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发展经济 学从一开始就含有几种不同思路而不能笼统地说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发展经济学是“新古典发 展经济学”;第二,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决不是新 古典主义,而是结构主义;第三,把发展经济学简单地称为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原因是持这 种主张者误把他们所列举的主要特征如对幼稚工业实行保护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 抱悲观态度,认定政府应该是计划制订者,执行歧视农民的价格政策以及进行其他干预政策 等等,看成是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在西方经济学中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早已有定论 。凡勃伦(Veblen,T.B.)于1900年最先使用“新古典的”(neoclassical)一词来描述马歇尔 和马歇尔主义经济学的特征。④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规范的解释,“(新古 典)这一术语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了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固定含义,通常还延伸到 边际主义理论,这种用法还可以一直追溯到希克斯(Hicks,J.R.)和斯蒂格勒(Stigler,G.J.)

。他们从何处得出该术语尚未确定,但他们独立创造的可能性极小。多布(Dobb,M.)1924年 发表在伦敦经济学院院刊上的文章有可能是希克斯使用该词的出处。……希克斯的文章或凡 勃伦的论述最可能是斯蒂格勒用法的来源。新古典效用主义的核心一方面是方法论上的个人 主义,另一方面是从主观价值论演化出来的边际生产率分配理论。”⑤上述关于新古典主义 的 经典定义与初期的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格格不入的。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人物之一明特(M yint,H.)清楚地说过:“5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是强烈地反对新古典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被 视为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一物。当时,一致的看法是:经济发展问题基本上是‘动 态的’,不能从‘静态的’新古典主义的资源配置理论作出满意的考虑。人们相信,只依靠 市场力量,经济发展不会发生,而要通过大规模投资的发展计划去推动。”⑥可见,把初期 的发展经济学说成是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家们所列举的主要特征恰恰是反新古典主义的 。他们还把新古典发展经济学指导下的经济发展称为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state-led econo mic development),这就进一步说明他们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和西方经济学说史中的 不争之论是不相符合的。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清初期发展经济学的性质。作为当时具有影响的发展经济学家 之一的普雷维什(Prebisch,R.)于20世纪80年代回顾说:“在20年代,当我开始我的青年经 济学家和教授生涯的时候,我曾坚信新古典主义理论。然而,资本主义第一次大危机及世界 30年代大萧条促使我对这些信仰产生了严重怀疑,当我试图在发展问题上探索新的观点的时 候,就已经开始了长期离经叛道的历史。我们正在遭遇的资本主义第二次大危机,更加坚定 了我的态度。”⑦另一位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先驱人物、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缪尔达尔(Myrdal,G.)是瑞典学派的传人,而瑞典学派的基本理论沿袭了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与新古 典 主义同一源流,但经过在亚洲工作并研究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10年之后,缪尔达尔就注意 到发展中国家内部和外部经济失衡不断扩大化的趋势,运用“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分析,提 出了与新古典主义的“扩散效应”和“涓流效应”理论完全对立的“回波效应”理论和“地 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显然,对早期发展经济学作出过重大贡献并对当前经济发展仍然有 广泛影响的缪尔达尔绝对不是一位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家而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结构主义 发展经济学家。把初期发展经济学视为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学者的重要理论根据是,19世纪 中叶以后以分工为核心的古典经济学向以供求均衡、边际分析为焦点的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 转变,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思潮。从学说史发展的真实情况看,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第 一,古典经济学向新古典经济学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自斯密以后,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 展,经过100年的快速增长,市场机制走向成熟,经济上出现的新问题是分配和价格形成。 “看不见的手”究竟通过什么机制在起作用等问题,马歇尔以供求均衡机制的运作为基本分 析工具,提出了他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并由 此而确立了资源最佳配置的原因。第二,马歇尔关于供求关系的分析诚然是局部均衡的边际 分析,但是,他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作过反省,认识到它与现实经济生活的脱节,指出了它 的不完全性。⑧第三,马歇尔承袭了斯密的思想,在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时,特别突出 的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数量与效率的作用,而并非只是专业分工,他在《经济学原理》的 第1篇和第4篇的不少章节中对此作了大量的论述。第四,马歇尔把经济发展过程看成是一个 渐 进的、连续的过程,他吸取了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论思想,认为经济是具有进化的、有机 的性质的体系。经济生物学的观点自然导致了经济发展过程是渐进而持续的结论。马歇尔说 :“自然从不飞跃”,这句格言对经济发展特别适合。以这一观点为基础,新古典发展 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和谐的过程,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地会使产生的利益得到普 及 ,自然而然地形成“帕累托最优状态”,即使有人有得,有人有失,得失总是相当的:经济 失衡是局部的、短期的,经济的正常状态总是趋向均衡。这些论点都是与结构主义基本上对 立的。综上,可以认为:二战以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中新古典主义决不是惟一的思路,第一 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决不能称为新古典发展经济学,而是以结构主义思路为指导的发展经济 学。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还存在着激进主义或新马克思主义思路。激进主义的经 济发展理论一直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尖锐对立,并对后者脱离实际以及为国际经济旧 秩序过于维护作出了并非过分的批评,而且激进学派的代表人物如巴兰(Baran,P.)、弗兰克 (Frank,A.G.)等的学说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尽管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立论有简单化的缺 点,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不能形成主流,但是,在论证当代发展经济学时,对激 进主义不屑一顾的态度是不恰当的。

三、发展经济学是否“衰落”或“死亡”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经济学已经走 向“衰落”或“死亡”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新古典主义者立场、抨击结构主义思路指导下的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例如一贯 以反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派自居的哈伯勒(Haberler,G.)说,由于凯恩斯理论对初生的发展 经济学的深刻影响,一些有代表性的发展经济学家如普雷维什对大萧条产生严重误解,以致 放弃了新古典主义的信仰,滋生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和受发达国家示范效应不良影响 的不正确论点。哈伯勒还进一步地说,只存在着一门“单独的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而 不存在着与新古典经济学并立的发展经济学。显然,哈伯勒从根本上否定了发展经济学的科 学性和存在的必要性,也就是宣布了发展经济学的“死亡”。另一位对发展经济学的过去彻 底加以否定,认为发展经济学未必因贫困而走向灭亡的代表人物是拉尔(Lal,D.),他说:“ 在这意识形态影响很深的时代,要在自由放任主义和直接控制教条之间走中间道路,也许是 空想。……发展经济学的死亡,可能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共同兴旺。”⑨

哈伯勒和拉尔的抨击十分激烈,但是并未打中要害。第一,未能认识初生阶段发展经济学 的历史背景。第二,未能说明它的具体缺点何在。初生阶段发展经济学是适应初生的发展中 国家社会经济需要而产生的。从殖民地、附属国转变而来的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的是工业化 和为工业化而积累资本,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措施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国家计划管理。由此, 初生阶段发展经济学含有四个特点:重视工业而轻视农业;重视资本积累而轻视人力开发; 重视计划管理而轻视市场机制;重视内向发展而轻视对外开放。这种经济发展思想不仅是深 受苏联模式影响的一些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原则,而且也成为不少并非走社 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历史经验证明,按照上述方针发展的结果, 不少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工业体系初步建成,国民生产总值较快增长等,但也 产生后患很深的结果,其主要表现是,农业停滞不前,工业企业缺少活力,教育落后,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很慢。

因此,对初生阶段发展经济学应当作两面观:一方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因为它所体 现的思路符合当时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和要求,也适合它们面临的国内外情况,而且实践的结 果也证明它并非完全谬误;另一方面,要看到它有畸轻畸重的缺点,特别是不重视市场—— 价格机制对调节经济、发展经济的巨大作用。现实的经验教训迫使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的 经济发展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从片面强调工业化转而重视农业进步,从片面强调物质资本 积累转而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从片面强调计划管理转而重视市场机制,从片面强调保护性的 内向发展转而重视开放性的外向发展。这四个转变显示发展经济学在基本思路上改弦更张, 从结构主义向新古典主义转变,标志了发展经济学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称为“新古典 主义的复兴”。著名的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家克尔恩克罗斯(Cairncross,A.)说:“我认为‘ 新古典主义复兴’是重新肯定市场力量对促成经济发展的影响。”⑩

初生的发展经济学或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向第二阶段或新古典主义复兴阶段转变是否意味 着发展经济学已趋于“贫困”,甚至走向“衰退”或“消亡”呢?答案应当是否定式的。首 先,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并不覆盖全部发展经济学。其次,具有结构主义特点的第一阶段发 展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再次,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就当时的情况看符合发展中国家主客观 的要求。最后,新古典主义复兴表明人们对经济发展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化,更为全面,而不 是向后倒退。

在复兴的新古典基本思路影响之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结合自己的情况,认识到必须 在经济体制上进行重大改革,变国家干预甚至计划指令经济为市场经济,确认市场—价格机 制不仅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基本机制,也是有效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的基本机制,认识到,针对国家干预甚至计划指令经济体制下的弊端,坚持改革,坚持市场 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应是发展中国家必由之路。经验已经证明,较早地走上这条路的国家 和地区,都取得了较为快速的经济发展。

但是,与此同时,发展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发展问题又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和理解,推演出新 的发展理论,从而使发展经济学具有下述的新的特点:

1.在新兴制度主义(New Institutionalism)(11)影响之下,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认识到, 新古典经济学把制度看成经济机制的外生变量,是一种“无制度的(institutionless)”分 析 ,这种分析是脱离实际的,因为在现实经济中制度的存在和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增长和发展。 因此,要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不能只关注资金投入、出口鼓励、技术引进以及产 业结构优化等纯经济因素,而应该更重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或障碍作用。为此,拉坦 (Ruttan,V.)和速水(Hayami,S.)曾试图以诱致性技术变迁扩展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理论,说 明为什么这种变迁和相伴而生的经济发展出现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而不出现在另一些国家和地 区。宾斯旺格(Binswanger,H.)等人突出土地制度对农业经济绩效的重大影响重新构建了农 业经济发展模式。奥尔森(Olson,M)认为,对兴盛的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是那些能保障个人 权利的制度,市场经济中,人们必须有签订各种公平的、可实施的契约的权利,它是发达国 家经济发展的前提,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造和进步更是至关重要。纽金特(Nugent,J.)提出 ,对制度变迁原因和某些制度形成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是发展经济学的“新线索”。当然, 由科斯(Coase,R.)提出的交易成本的理论和诺思(North,D.)建立的新历史经济学对新兴制度 主义的形成并扩大它们在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影响起了重大作用。

2.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观察到,某些经济政策在一国有效,而在另一国却无效,究其原因, 他们认为,这是由于经济政策措施要通过政治程序来进行,因此,对经济政策措施的研究不 能不越过经济分析的范围,应该对政策措施的变动从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作出研究,而且还要 看到政治市场中的不完全性比经济市场更为突出,其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更高。尽管将政治 行为内生化比较困难,也必须从多方面努力使其内生化,如更多地考察政治市场的特性,政 治偏好与经济决策的关系,寻租行为和其他直接非生产性活动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等等。

3.应当看到发展经济学从第二阶段向20世纪80年代后的第三阶段的转变也深受20世纪70年 代 末(即《国富论》问世200周年纪念活动时期)以来形成“亚当·斯密复兴”(the renaissanc e of Adam Smith)研究热潮的影响。这一热潮也就是新古典经济学向古典经济学的回归,它 并不意味着重新强调斯密所倡导的自由经济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对配置资源和促进发展的 巨大作用,而意味着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者摆脱了新古典经济学纯经济分析思路的束缚,重 新恢复了对政治、法律、历史等非经济因素的巨大兴趣。众所周知,在经济问题分析中重视 政治、法律、历史甚至道德伦理等因素正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们的特 点,他们由此而称其经济学为政治经济学。

4.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家重申并推进了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人提出的寻租理论。西方经济 学界论证寻租现象本来是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他们从进口垄断开始,进而研究一般经济管 制所引起的问题,认为凡是政府对市场经济行为进行限制的,都会导致寻租现象的产生,这 种现象使少数人获得巨额利益,而社会却蒙受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助长贪污腐化之风, 使社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种理论在客观上揭露了西方国家在民主形式下某些集团为了追求 垄断利益,不惜以种种手段,如雇用律师钻法律条文的空子,或利用院外游说使议会通过有 利于他们的法律,或直接买通官员以得到特殊照顾等等实际情况。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 市 场机制有待培育,有序而公平的市场竞争还未形成,法制还不健全,而旧体制和旧观念残余 影响未衰,比起发达国家来说,一些人更容易凭借权力去攫取经济利益,甚至索取贿赂,不 可否认,这在发展中国家是十分严重而又相当普遍的现象。寻租行为可喻为“看不见的脚” (invisible foot),在它的践踏下,“看不见的手”是难以正常地发挥作用的。权力进入市 场所引起的问题,其咎不在市场。显然,寻租理论已不是一种纯经济分析,而是联系制度、 体制、政治因素来分析的,它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

5.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也充分利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成就,包括利用新古典的规范分析方 法,使用许多新古典的概念和范畴,如边际、效用、成本和收益等等,广泛地进行构建经济 发展模式的尝试,较多地把理论研究与数量分析结合起来,甚至接受了新古典主义对经济发 展的某些基本看法如渐进而连续的过程。但是,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家们清醒地看到,不加 分析和批评地接受新古典理论必将在实践中付出代价,应当修正新古典主义抽象分析前提, 把理论建立在符合实际、更为坚实的基础上。为此,他们延伸了新古典理论对于某一的、静 态的资源配置分析,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历程进行了深入的论证。他们否定了新古典理论中无 制度背景、无磨擦的分析,大量引入制度范畴来解释人们在经济发展中相互竞争与合作的机 制,解释了人类社会历史上的成长、停滞与衰败的不同模式。他们批评了新古典理论中把技 术作为经济体系的外生因素的观点,把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制度现象来研究,揭示了不同社会 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见,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新 古典主义,但又不是完全背离新古典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向古典主义回归,但又不是完全向 古典主义回归。它推动了古典主义的复兴,对新古典主义作出了合理的扬弃。它应当定名为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Neo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总起来说,我们可以得出下述几点结论:

1.发展经济学是一门年轻而充满着生命力的学科,在基本思路和基本理论上已经历了三个 阶段。

2.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状况各有不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制度基础不论与发达 国家今昔状况相比,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相互比较都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和特殊性。尽管经济全 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世界多极化又是必然的归宿,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将提供丰富的发 展经验,这就是发展经济学永不枯竭的源泉。

3.所谓的发展经济学“贫困”论或“衰亡论”,如果不算是谬论,也应当是误解。

标签:;  ;  ;  ;  ;  ;  ;  ;  ;  ;  ;  

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学_发展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