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论文_李钰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对患者矢状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35例使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耗时、内固定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内固定后、术后6个月时矢状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内固定后引流量以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内固定后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锥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项指标均明显增加,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用时更短,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对患者脊柱生理功能改善满足临床要求。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植骨;骨折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177-02

胸腰段是脊柱骨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据资料显示,超过90%的脊柱损伤发生在胸腰椎区域,而在胸腰椎骨折中约有一半的患者为不稳定性骨折,最终促使解剖结构损伤或者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目前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传统术式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后凸畸形或者矫正效果差的情况,鉴于此,我院在治疗该类患者时使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式,本文则探究该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均是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0例进行对比实验,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男性为19例,女性为16例,年龄在29~57岁间,平均为(42.6±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4例、跌落致伤7例、重物击打者5例,其他9例;骨折椎体:T11者14例、T12者11例、L1者7例、L2者3例。观察组患者35例,男性为21例,女性为14例,年龄在36~57岁间,平均为(41.7±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跌落致伤8例、重物击打者3例,其他8例;骨折椎体:T11者17例、T12者10例、L1者5例、L2者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椎固定手术治疗,取俯卧位,行全身麻醉。经C型臂X线机对伤椎进行准确定位在体表做相应标记,经后正中纵向入路切开组织后充分显露椎板、关节突。将4枚椎弓根螺钉分别钉入患椎相邻上侧、下侧的锥体椎弓根中,置入预弯钛棒,通过拧紧螺帽纵向撑开患椎恢复其高度、对凸出畸形进行矫正,满意后将另一侧的螺帽拧紧,固定满意后术毕。

观察组患者采用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治疗,对神经压迫患者进行椎板减压处理,探查椎管并将游离状骨片给予清除,在尽量保留小关节的基础上解除神经的压迫。若无神经压迫,则直接进行伤椎复位处理。于患椎部位做定位钻孔,孔深度为针尖可探至椎体前约2/3处(与椎体前缘相距月0.5cm)。使用C型臂X线机观察椎弓根定位、针尖深度等,再使用GSS-Ⅱ型内固定器械进行固定,若有必要可将伤口稍撑大以方便椎骨复位。椎弓根植骨,先对患椎椎弓根准确定位,与标记处钻孔深度标准同上,然后在C型臂透视下扩孔。使用规格为6.5mm的椎弓根螺钉插入植骨漏斗,填入小骨粒并压实,骨蜡封口。无神经压迫患者直接备好小骨粒,在椎板减压的同时做横突间植骨。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耗时、内固定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2)比较内固定后、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度、锥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变化情况。Cobb角等数据使用X线机进行测量,Cobb角=伤椎上终板-下终板连线间的夹角;锥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前缘高度/锥体前缘参考高度)*100%[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手术耗时、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耗时、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引流量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恢复时间对比(x-±s)

  

注:*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多伴有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情况,手术能够快速解除神经压迫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可以促进脊髓和神经的恢复,因此以手术方式治疗为宜。常规的跨伤椎内固定术式操作简单,对骨折脊柱生理功能的改善效果较高,但是其缺点是容易出现断棒和断钉等情况,特别是对于伴有韧带损伤患者而言,在复位时容易加剧脊髓神经的损伤,影响治疗效果[4]。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治疗是在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基础上改良而成的新型术式,该种术式的优势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该种术式使用3点固定法,能够确保在伤椎的轴向压力、屈伸和扭转情况,避免形成后凸;其次,可以降低其悬挂效应以提升内固定的成功率;再者,在术中可以有效规避对椎间盘的牵张作用,继而保证了锥体的高度[5,6]。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手术对患者的机体损伤更小,内固定后引流量较少;而手术耗时更短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临床实践应用频繁,术者技术娴熟度增加所致。以往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黄金标准为跨伤椎内固定术式,本次实验则对比了两种手术治疗后患者矢状位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发现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该2项指标均改善明显,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手术的疗效完全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对患者机体损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纯,姚聪,贺西京,等.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节段固定对手术疗效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28(6):207-209.

[2]宁广智,吴强,张蒂,等.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1):129-130.

[3]黄善武,欧阳永生.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04-1105.

[4]王端勋,闫小磊,朱光,等.10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91-92.

[5]许志通.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3):128-129.

[6]包金全.跨伤椎和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5.

论文作者:李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论文_李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