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发展中的几个问题_连锁经营论文

连锁经营发展中的几个问题_连锁经营论文

关于发展连锁经营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连锁经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上连锁经营的发展与类型

连锁经营主要是指在零售业、饮食业中若干同行业的店铺,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统一管理等方式连接起来,共享规模效益和群体效益的一种现代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适应“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产物,也是商业竞争的产物。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连锁经营产生于19世纪中叶,如世界上第一家现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到1880年,该公司已拥有100家连锁店分号。同时期,在英国、瑞士等地也相继出现了连锁经营的形式。

进入20世纪,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加造成消费需求的扩大,为连锁经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到1929年,美国连锁商店的销售额,已占零售业总销售额的30%,这一时期欧洲一些国家的连销经营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亚洲最早的现代连锁店诞生于日本,1929年成立的“大东京洋品商联盟”拥有加盟店30多家。

连锁经营的大发展和成熟期是本世纪5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刺激了商业特别是零售商业的发展。超级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打击了传统的连锁店,同时也为连锁经营的改革提供了机遇。越来越多的连锁店采用超级市场自选式的销售方式,形成了百货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店连锁、方便店连锁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成为零售业、饮食业、服务业中依托的主要的经营形式。据统计,到1988年美国已拥有连锁店50.9万家,年销售额高达6400亿美元,占零售总销售额的近40%;英国连锁店1980年销售额已占零售总额的48%;起步较晚的日本连锁业迅速发展,其连锁店销售额在零售业总销售额中的比重也将近三分之一,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连锁店的销售额几乎占领了整个零售市场。如芬兰的四大连锁集团(凯斯科、突科、苏科斯、艾卡)的销售在零售业销售总额中的比重达到80%。总之,半个世纪以来,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流通产业中一种主要的经营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在这些国家中,大的零售商几乎都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

连锁店的体系和类型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连锁形式。从世界各国情况看,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直营连锁(国内称正规连锁),是属于同一资本的多个店铺统一经营。它是本来意义上的连锁商店,是大的商业资本扩张实力,独资建立零售网,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手段。2.自由连锁,是各店铺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经营,主要存在于中小企业,它是独立小零售商面对垄断组织的压力而寻求的一条自救道路。3.特许连锁(也称合同连锁)是本部同各店铺签订合同,使店铺在一定时间内经营本部的某种商品或服务,它是资本垄断转向技术、专利垄断的状况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采取特许连锁,可以不自设销售机构,通过“外国销售组织”来推销自己商品或服务。

以上几种划分是简单的、抽象化的,每一种形式都有自身的优点不足之处。因此,在实际经营中几种形式是相互交汇、互相融合的。在同一总部下,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相互借鉴和交叉。

 二、发展连锁商店的意义和作用

1.连锁店有利于促进社会化大生产。连锁店的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多元化大流通、规模化大商业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必须要求社会化大流通与之相适应,流通的规模一定要同生产的规模相适应。连锁店的大批量进货、大量销售适应了大量生产的要求。同时,连锁店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首先,连锁店的中央采购中心集中进行大批量采购,使厂家商品的出售可以更快地进行,生产的连锁性得到保证,缩短了流通时间,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生产费用。此外,大量采购促进了大量生产,生产的规模上去了,从而降低成本。第二,连锁店的众多分店触角能伸向全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打破了商品流通的地域限制。而且,连锁店的众多分店直接面对消费者,能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搭起桥梁,引导生产者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2.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各加盟店的竞争力。连锁经营是以零售职能和批发职能的统一创造规模效益,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它在取得规模效益,开展信息等方面具有独个商业经营者所没有的优势。A.规模优势:规模经济是经济效益对所有经济活动的共同要求。零售经营的本质特征是分散化、单个性、经营机构要尽可能地接近消费者,这同经济效益对经济活动的要求是相矛盾的。而连锁店实行多店铺统一经营,从而把资本经营的大规模要求同零售活动的分散化、单个性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体现了零售经营的本质特征,又实现了零售业大规模经营的形式。B.分工优势:连锁经营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零售商业,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单纯化。首先,连锁经营把传统零售企业的进货与销售分离。总部专门负责进货,可以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选择适销对路的商品,由于整批大量采购,可直接从厂家得到较低的进货价格。各成员店铺专门负责销售,由于有总部送货,成员店基本实行无库存经营,既扩大了销售营业面积,又减少了资金占压,从而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其次,连锁经营实行商誉共享,经营技术共享。各店铺在经营战略与策略、产品开发和广告宣传、市场信息的采集和研究、商品价格、商品陈列及门店装潢等方面都由专家分工负责,不仅提高了各店铺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也保证了各店铺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有利地位。C.信息优势:由于连锁店分布范围广,而且每天与顾客直接接触,掌握消费需求和商店经营的实际信息,加之总部和各成员店之间畅通的信息渠道,能够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和经营策略。

3.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零售商业组织化程度,有利于零售商业的现代化。连锁经营把众多小规模的、分散的零售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集中起来,使之形成整体化、专业化、有序化的连锁商店,提高零售商业的组织化程度。它有利于采用和推广现代化的流通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流通效率。

 三、发展连锁商店的条件

连锁商店从30年代在美国极盛到在西欧发展,再到日本和亚洲一些国家、地区普及,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这是因为发展连锁商店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连锁经营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嘀荆彩窍执ひ岛拖执萍挤*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概括地说,发展连锁商店最基本的条件。1.较高的工业生产水平。大批量统一进货和多店铺统一经营,要求生产部门提供的商品规格统一、质量稳定、同一商品花色品种多,工业加工程度高,便于连锁系统内统一经营战略,统一价格政策和技术标准的推广运用。2.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居民有较高购买力。大批量、专业化经营是连锁店的优势,这就要求大多数人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有较强的购买力,并且在消费观念上愿意承担表现在价格上的商品外加工。如清洗、分割、小包装等费用。3.良好的运输、通讯条件。连锁商店要迅速准确地沟通总部和遍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各店铺之间的信息,及时地进行商品配送,适应市场瞬息万变,必然要求有高速公路网和现代化的通讯设施。4.统一而有序的市场。首先是不存在地区间非经济壁垒的市场分割,其次是所有市场行为,被置于统一、平等、公平和稳定的基础之上。

我国目前的经济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快提高,封闭的、狭隘的、地方性的市场正转向开放的、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与国际市场接轨,工农业生产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一定条件下的买方市场已经出现。人民收入普遍提高,一部分地区,一部分阶层已先富起来,城市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并趋于多样化、多层次,基本上达到发达国家连锁店发展初期城市一般家庭的水平。在商品标准化、店铺计算机应用以及交通运输、信息等方面,也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已基本具备了发展连锁商店的基本条件。

 四、我国连锁业发展的现状、困难与问题

连锁经营是在80年代中期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当时主要是合资的餐饮业,如“肯德基家乡鸡”、“加州牛肉面”等。近年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沈阳、武汉等大城市及部分沿海开放地区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连锁商店上百家,加盟店和直营店千余家。从连锁形式来看,国外通行的三种形式——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办得较成功的北京“希福连锁店”创办于1992年8月,它是在原管理型公司基础上组建的,成立初,只有6家分店,经过一年多时间,目前已发展到20家分店,而且使一些过去濒临倒闭的小企业全部扭亏为盈。1993年1-7月销出2015万元的商品,比1992年同期上升92%。“希福连锁店”为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

总的来讲,我国连锁商店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引进的国际性连锁组织外,国内自己开办的大多数连锁商店规范化程度较低,分店的规模小,数量小,规模效益没有很好的发挥。主要原因是:

1.对连锁商店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连锁店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在认识上总是把连锁商店等同于中小企业组织的连锁,而不知连锁本意是由一家大公司拥有的若干联号的销售网,小型店、方便店只是其中一种类型。以目前的形式看,国内连锁店还只是形式上的“连锁”,只做到了统一店名、服饰、装饰、店堂陈列、营业时间及价格、广告宣传等,这当然也是必要的,但对统一进货核心的部分却不能紧紧抓住,因而在商品价格上形不成优势,没能形成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的统一管理。

2.已办的连锁店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且技术落后。规模经济是连锁经营取得良好效益的本质所在。连锁只有在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店群后,才能实现批量采购,获得集约化经营的优势。目前我国的连锁商店由于资金及其它外在因素的约束,一般只有5-6家分店,难以形成规模。因此,通过统一管理和集中进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和价格优势无法实现。

3.双重体制制约着连锁商店的发展。由于双重体制的制约,我国现有连锁企业大多是在同一隶属关系内有限地发展,近亲繁殖,就地联姻,成为封闭型的连锁系统。跨省区、跨部门、跨系统发展连锁分店步履艰难,就是在同一城市,市属企业要在区属企业中发展成员店,或区属企业要跨区建立连锁店,也要受到财税体制的制约。同时,由于企业改革不彻底,普遍存在的企业产权不明确也影响到连锁店的发展。

4.基础设施落后也给连锁店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配送中心是连锁系统的关键设施。配送中心由于占地面积大、建筑造价高,财力耗费较大,建筑周期长,既使是在国外,也往往把配送中心的建设视为难题。我国国有商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建立一批相当规模的仓储、运输设施,但由于技术落后,交通运输及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够发达,使得配送中心难于尽职尽责。

 五、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几点建议

1.必须提高对发展连锁经营的认识。如前所述,连锁经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发展连锁经营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我国流通体制改革起步早,15年来,在打破产品的纵向分配体系,发展多种所有制成份的商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商品市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目前在我国商品流通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纵向的行政性的分配体系打破以后,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横向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需要的商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多数流通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各自为战,形不成规模效益和群体效益,而且经营方式和管理落后,流通产业技术水平低下,大多处于小买小卖和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这不仅制约着流通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作为生产与消费桥梁的流通产业滞后,也必然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时,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以后,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外国商业集团的进入,国内商业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些都对加快发展我国连锁商业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发展连锁商业也不仅仅是商业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除了政府的指导与扶持以外,还需要生产部门、市场管理部门、科技部门等支持。这就需要统筹规划,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

2.政府对连锁业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发展连锁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进行门面装修和技术设备的购置。目前我国商业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许多已办起的连锁店陷入发展没有资金,不发展没有效益的两难境地。据了解,不少国家的政府对发展连锁商业都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日本政府1966年提出零售商业连锁化政策以后,从70年代初期开始,政府对中小企业自由连锁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通过联合发展连锁经营,政府应在资金和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对于实力较强的大型连锁集团要给以进出口经营权,鼓励其向综合商社发展,实行跨国连锁经营。此外,国家应适当放宽在连锁店进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试点。这样有利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当然,也应该看到连锁店的市场占有率大大高于单个零售企业,有较强的辐射和渗透能力。

3.完善连锁店的内部经营机制。已经办起来的连锁店应当按照“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原则规范内部管理,完善经营机制。从目前情况看完善连锁店内部经营机制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指挥,有效管理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或管委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二是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这是连锁店产生以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一般来说,总部负责商品采购、仓储、经营战略,方针的确定、广告宣传、人员培训及分店选址;分店负责商品销售、分店内部人事调度。但多种类型的连锁店情况不同,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作到权、责、利相统一;三是利益分配问题。经济利益是连锁店成员店与总部的纽带,利益分配合理化,才能使连锁店有长久的生命力,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总之,要借鉴和吸引国外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

4.抓紧人才培训。市场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连锁店的经营特点和运作模式与其它形式的企业不同。因此要求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普通服务人员都必须具备一些不同于独立零售商店的专门知识。国外的连锁店总部都设有自己独立的培训机构。因此,除有条件的企业要通过自身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以外,还要依靠中等专业学校和有关大专院校的力量,对连锁店员工,特别是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门培训。

标签:;  ;  ;  ;  ;  

连锁经营发展中的几个问题_连锁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