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论文_杜琳1,王恩龙2通讯作者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论文_杜琳1,王恩龙2通讯作者

1.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 辽宁沈阳 110032

【摘 要】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是关系到中风康复的关键性问题,现就目前针刺治疗吞咽功能障碍的最新临床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风;吞咽障碍;针刺;研究进展

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约为1/2,主要是由于皮质延髓束中的上运动神经元或双侧皮层损伤造成,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饮食饮水呛咳以及构音障碍等[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现代社会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导致中风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而由于吞咽困难所导致的食物和水被误吸入肺部,更可能会引起肺部感染,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或因为营养物质和水的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与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关于吞咽障碍,除了鼻饲和静脉营养外,现代医学尚无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而针刺结合吞咽功能障碍在临床的联合应用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有关其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头针治疗

王悦等[2]认为针刺头部的穴位可以刺激大脑皮层,以达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减少神经元的受损伤程度,促进脑功能恢复的目的。针刺则采用顶颞前斜线,即前神聪和悬厘的连线,以及顶颞后斜线的后1/5,即顶颞前斜线向后平移1寸即是。斜刺30°至帽状膜下,得气后留针30min。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9%(33例),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为85.71%(30例)。说明头针确实能提高临床吞咽功能障碍的治愈率。中医认为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基本病机是风、火、痰、瘀病邪留恋于脑;或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不能涵养于上。针刺头部,则阳盛者为之消,阳虚者为之补,阴平阳秘,身体自身的阴阳达到平衡。则气血调达,经络通畅,从而起到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目的[3]阳钟长明等[4]选用头针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后1/5。用2寸的毫针斜刺,行针手法则采用间断性刺激20min,也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2项针治疗

针刺项部的俞穴可以通过改善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脑血容量,降低颈部肌肉的异常紧张状态,帮助和改善吞咽功能的恢复。舌咽迷走神经的感觉纤维支配区在颈部,所以通过针刺可以使兴奋经神经元到达延髓,促进恢复大脑皮质调节皮质脑干束、上下运动神经元传出以及反射弧的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吞咽功能恢复的目的[5]。王凤燕等[6]除选取了风府、风池、翳明、廉泉、金津和玉液等传统的治疗穴位外,还选取了供血穴,位于风池穴直下1.5寸;治呛穴,位于舌骨与喉结之间的凹陷中;吞咽穴,位于治呛穴旁开0.5寸凹陷中,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结果项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7.73%(42例),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34例)。说明项针治疗吞咽功能障碍确实行之有效。周湘明等[7]采取针刺双侧的风池、供血、翳明,针刺深度约为1寸左右,针尖朝向咽喉方向,施以捻转手法行针15s;针刺廉泉和外金津玉液,针刺深度约为1寸左右,针尖朝向舌根方向,针刺治呛、吞咽穴,直刺半寸,以上诸穴无需留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5.0%(3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5.0%(26例),两组有效率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舌针

李勇等[8]认为,舌针治疗相对于传统的针灸治疗对于病灶的脑血流再关注更有效,可以刺激脑神经的功能活动,平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对于损伤部位的侧支循环系统的建立,大脑神经环路的重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张宪忠[9]等观察舌针治疗180例患者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舌针治疗选择针刺舌中,和舌后以及舌中线旁0.5cm~1cm处。针刺前需将舌体用无菌纱布轻轻包裹,缓慢拉出,并嘱患者放松,避免因患者的紧张和疼痛导致损伤,消毒后,斜刺1寸,进行捻转补泻1min,不留针。治疗组总有效率92.5%(111例),对照总有效率55%(33例),两组有效率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认为,中风后的吞咽障碍是由于病邪阻塞,郁结在舌,堵塞在咽,上又扰乱清明,不得于下。而直接针刺舌体,则可以直接打通舌部的经络,驱逐外邪,则上下沟通,咽开舌顺,吞咽障碍的问题也就自然的得到了缓解[10]。高楠等[11]选取了位于舌面正中的聚泉穴位,位于舌底系带双侧经脉上的左右金津、玉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29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26例),进一步论证了舌针治疗吞咽共能障碍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讨论

综上所述,针刺在治疗中风后吞咽共能障碍中疗效显著。而且,面对漫长的治疗周期和高额的康复费用,传统针刺治疗以其经济、简单、方便、疗效迅速等特点更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我国是人口大国,中风患者的康复问题更是尤为严峻,针刺治疗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以其显著的疗效,必将在我国的康复事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顺, 张维, 王德文, 等.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05):3-6.

[2]王悦, 柴学森, 胡广东.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J].针灸临床杂志,2011,(09):22-23.

[3]史江峰. 头针、舌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22):60.

[4]钟长明, 何方志. 头针与体针治疗脑卒中亚急性期吞咽障碍的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3,(19):2706-2707.

[5]方针. 项针配合中药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4,(11):931-934.

[6]王凤艳, 孙萍, 刘滨, 等. 项针治疗吞咽障碍44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01):48-49.

[7]周湘明, 栗先增, 顾伯林. 项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3,(07):587-590.

[8]李勇, 符文彬. 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08):7-8.

[9]张宪忠, 孙宝红, 孙昊旻. 舌针加冰刺激为主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12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151-152.

[10]高楠, 马海波, 张宪忠, 等. 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02):265-267.

[11]李敏雅, 张曦, 戴巧君. 舌针及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02):127-128.

作者简介:

杜琳,男,辽宁省朝阳市,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方向。

通讯作者:王恩龙,男,辽宁省沈阳市,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K1科主任医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止脑血管病。

论文作者:杜琳1,王恩龙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  ;  ;  ;  ;  ;  ;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论文_杜琳1,王恩龙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