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外汇论文

论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外汇论文

论外汇储备增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经济论文,外汇储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4年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迅速增长,1994年底,外汇储备增加到516亿美元,到1995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已增至700多亿美元。造成外汇储备巨幅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经常项目的顺差,也有国外投资以及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1994年新实行的结汇售汇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外汇储备的增加使我国对汇率浮动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强,进口和偿债的能力也有极大的提高,从而更有利于应付国内经济波动和国际经济金融动荡。但是,这一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近一两年才出现的,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近两年我国的总体经济政策是宏观紧缩,力图使经济实现“软着陆”,外汇储备的增加对上述目标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的几个方面作一分析,并提出初步政策建议。

一、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投放结构的影响

一国的基础货币投放总量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它必须等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而央行的资产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国内信贷。另一部分是外汇储备;因此,可以认为,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与国内信贷相对应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另一部分则与外汇储备相对应,称为外汇占款币占款。例如1993年,我国投放的基础货币中,有93%是国内信贷,7%是外汇占款。

我国1994年的货币投放增长率与1993年相比,相差不大,但投放货币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外汇占款由1993年的7%,猛增到1994年的75%。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央行实行的类似于“冲销”的政策。所谓“冲销”,就是一国货币当局为使国内货币供给免受外汇储备变化基础货币相应变化,而采取紧缩国内信贷的政策。例如,若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相应的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央行则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库券的作法,来减少国内信贷总量,便得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国内货币供给总量的影响完全或部分抵销。在我国,由于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尚展开,中央银行通过紧缩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以及对商业银行开办定期存款等方式来压缩对国内信贷,从而达到类似“冲销”的目的,使得1994年货币投放基本未超过计划。

一方面外汇占款的数额因外汇储备的剧增而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实行了类似于“冲销”的紧缩国内货币的措施,使得人民币投放总量的增长在预定计划之内,但基础货币中,外汇占款这一部分的比例急剧升高,发变了基础货币的结构。

二、外汇储备增加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虽然我国目前宏观银根紧缩,但是外汇储备的增加和外汇占款的投放使得我国外向型单位由于结汇而获得相对充裕的人民币资金,从而这些企业的发展条件相对较为宽松。

为了比较清晰地分析外汇储备增加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我们把我国的经济部门分成外向型部门和内向型部门两大块。外向型企业在目前宏观经济紧缩的条件下可获得相对较为充裕的资金,这对其生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原因是:

1、大量的原材料向外贸部门转移。由于目前宏观经济紧缩,生产资料市场较不景气,原材料价格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外向型企业有较充裕的资金,就可购得价格相对较低的原材料与机器设备,这为其明后两年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条件。

2、技术人员、劳动力可能更进一步向外向型企业转移。目前内向型企业由于国家宏观紧缩,普遍资金不足,开工率低,许多国有企业下岗人员进一步增多,对劳动力的需求趋于减少。而外向型企业由于获得央行和外汇投放的占款,资金相对比较充裕,仍有扩大生产的势态。这势必促进劳动力上向型企业流动,为外向型企业在明后两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3、外汇储备的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国外资本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在我国宏观紧缩的条件下,外商投资仍保持增长的势头,这就使三资企业获得了外汇占款中的大部分资金,资金充裕,发展较快。而三资企业大多是外向型企业,这意味着外向型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比重进一步提高。

当然,这里仅就宏观经济紧缩条件下,外汇储备增加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结构性影响进行分析。至于外向型企业在今后两年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还要受其他一些经济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内过高的通货膨胀和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对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可能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因为在此条件下,外向型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而其出口产品的人民币价格却由于本币升值而不断下降!

三、外汇储备增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1994年以来的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中外汇占款的增加,通过货币的乘数作用,增加了货币投放量。国内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是1994年及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其实并不尽然:由于我国在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采取了类似于“冲销”的政策,即比原计划更大力度地紧缩了国内信贷,使得我国基础货币发行量的增量,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而这一货币增量的发行,基本上增长被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吸收。这样,外汇储备增加引发货币过量投放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说法很难站稳脚根。

但是,外汇储备的增长对我国今后两年通货膨胀是有影响的,不过,这种影响不是通过促进基础货币发行量增长这一机制,也不是引发物价的普遍上涨,而是可能导致一种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更为确切地说,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与国内信贷比重的重大变化,可能以结构性的方式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一方面,由于外汇占款的投放,使外向型企业资金相对充足,生产发展的后劲足,企业的生产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向。在明后两年它们对一些原材料以及基础 产业的产品需求将不断扩大,对熟练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来源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扩大,将加剧这种需求趋势。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在宏观上的银根紧缩,内向型企业资金短缺。为抵销外汇占款冲击,央行实行了类似于“冲销”的政策,比原计划更进一步紧缩国内信贷,结果使原材料行业资金更加不足,生产下降,人员流失,从而原材料行业等基础产业的生产供给能力有所萎缩。

以上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将使明后两年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原材料价格趋于上涨,从而引发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另外,外向型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大,将使这类企业的工资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由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方竞争以及外向内向型企业之间惯有的工资攀比机制,总体工资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并通过成本推动机制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

四、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在外汇储备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不必着重考虑外汇占款的影响。但外汇储备增加以后,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就必须考虑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干扰了。

1、对传统宏观调控方式的冲击。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计划信贷和法定准备率两大工具,其中用得更多的还是计划信贷这一传统工具:国家每年年初下达一个信贷计划,年内投放的货币总量必须限制在计划之内。外汇储备增加后,为使投放量不至于超标,必须更进一步紧缩国内信贷。而外汇储备的增加不是事先能预料和决定的,是“无计划”的,在制定信贷计划时,不可能准确考虑计划到。这样,运用传统的调控工具时,在这个问题上,央行只能处于被动地位。

2、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干扰。

在新增加中的外汇储备中,来自经常项目顺差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资本项目中的投机性资本。目前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市场上好几倍,人民币汇率又稳中有升,国内有20多家上市公司在海外发行股票。这些因素使得大量的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套利。这部分资本与进入国内直接投资的资本有所不同,它们见利而来,无利去,其流动有很大的不定性、随机性。一旦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有变,大量的投机资本外流,会使我国的外汇储备突然减少,导致国内银根紧缩。货币当局只能被动地适应,放松银根,免得经济环境过紧。但流动资本的最大特点是其不定性,货币当局的反应不可避免地相对迟缓、滞后,且力度不易掌握,从而使我国的经济易受世界经济动荡的影响。

3、对当前经济“软着陆”目标的影响。

目前中央银行的目标是宏观紧缩,银根抽紧,努力使经济实现“软着陆”,而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导致高能货币的投放,一定程度上给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难度。外汇占款的增加,使同行不得不更进一步紧缩国内信贷,使内向型 企业受到的紧缩力度较原计划更大,而外向型企业相对较为宽松,从而影响了正常的产业结构调整。

五、政策与建议

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以上种种不利影响,我们应有较为适当的应对策略。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加以考虑:

1、从长期看,建立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我国的宏观调控的机制及手段,是使我国经济能主动适应外汇储备增加所带来的冲击的根本方法。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利率不能作为资金的“价格”来调整货币需求,这使得在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利率的情况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处于一种“饥渴”的状态之中。国家年初下达的信贷计划,由于“饥渴症”造成的“倒逼”机制,总是在年底被迫突破,造成货币超标发行。在这种情况下,外汇储备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增长,虽然国家可能实行“冲销”政策,还是会助长货币的超标发行。

在西方,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率以及贴现率。当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国内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时,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法,卖出国库券,可以降低基础货币的供给,抵销外汇储备的作用,与此同时,利率升高,对外向型企业和内向型企业实行了同等程度的“紧缩”,力度相对均匀,不会对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信贷计划,利率给定,没有利用市场的力量来调节资金供需的机制,这样,外汇储备增加,在当前人民币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外向型企业获得结汇资金后主要用于投资,投资需求膨胀;而内向型企业由于“冲销”影响,更加难以获得资金,发展减缓,投资需求减少。这使得我国的经济结构趋于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被动的,不一定向我们所希望的合理化经济结构方向发展。

因此,建立完善的资金市场体系,运用市场杠杆来调节经宏观经济,是我国经济适应外汇储备增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根本办法。

2、从近期看,现有的不成熟的资金市场体制和目前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可能在短期之内改变。在此情况下,我们也有一些在目前体制和政策工具下解决外汇储备增加所带来的冲击的办法。

1)政府应充分意识到外汇储备变化地我国经济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准确预测外汇储备可能的变化情况,建立预警机制,以利于有准备及时地采取应对政策。

2)不仅要留意外汇储备的总量变化,而且要分析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形成原因以及各类资金走向。哪些是投资性资本。哪些是投机性资本,动向如何。应加强对投机性资本的监管,适当限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入,以防止国际游资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干扰。

3)针对外汇储备变化对我国可能产生的结构性经济影响,应当在政府贷款上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搞一刀切,适当地对内向型企业特别是交通运输、能源、原材料等国内瓶劲产业采取贷款倾斜的政策,在宏观经济紧缩,银根抽紧的大环境下,给这些国内基础产业以较宽松的小环境,使得国民经济不至于国外汇储备变化所带来的货币供给结构改变而畸形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