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复苏的特点和前景_经常账户论文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复苏的特点及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勒比论文,拉美论文,前景论文,地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在经历了“失去的5年”的衰退后,于2003 年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复苏,预计2006年还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

一、2005年经济运行概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超过预期

2005年虽然石油价格大幅攀升、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有所放慢,但全球经济活动总的来看运行良好。根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CEPAL)估计,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2004年为4%),世界贸易增长率为7.3%(2004 年为11%)。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和高速增长势头(分别为3.5%和9.5%)。在这种大环境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内需继续保持旺盛,经济运行情况好于预期,社会状况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①

2004年底,CEPAL曾对2005年全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表示了审慎的乐观, 预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从2004年的5.9%放慢到4%;人均GDP增长率也将从4.3%下降到2.5%。② 做出这一预测主要是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中国和日本以及欧元区经济增长减速、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增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

尽管某些担心(如油价攀高、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成为事实,但根据CEPAL公布的研究报告,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GDP增长率为4.3%,人均GDP增长率为3%。这两项经济指标虽比2004年稍低,但仍高于1998~2003年任何一年的水平。

在控制消费物价指数上涨方面,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也取得较好的成绩,2005年全地区通货膨胀率为6.3%,比2004年下降1.1个百分点。此外,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失业率从2004年的10.3%下降到2005年的9.3%,贫困率也从44%下降到40.6%。这表明2005年全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相当不错。

(二)各国经济发展步伐比较协调

200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开始复苏时,各国的差异较明显,委内瑞拉和多米尼加等国的经济仍呈负增长。从次地区看,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仅为1.9%,而加勒比地区则达到5.7%。

200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高达5.9%,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率则为4%。此外,各国经济的发展态势依然呈现很大差异,如委内瑞拉经济增长率高达17.9%,而海地则为3.8%。

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各国经济均保持正增长态势。拉美和加勒比两个次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2个百分点的差异。从国别来看, 各国经济的增长幅度相差也不大,均保持1位数的增长率。可见,2005 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协调。

(三)地区经济增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虽然保持增长势头,各国经济发展也比较协调,但各小地区经济增长仍有差别。南共体和安共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地区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8%和6.4%,而墨西哥及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增速(3.1%)则低于全地区平均水平(4.1%)。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委内瑞拉(9%),其次是阿根廷(8.6%)、多米尼加(7%)、乌拉圭、智利、秘鲁和巴拿马(均为6%)。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巴西和墨西哥经济状况不尽如人意,其增速比2004年明显放慢,且低于全地区的平均水平。

由于巴西和墨西哥两大经济体经济增速放慢,使2005年全地区经济增速低于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5.7%),更低于经济转型国家的平均水平(6%)。

根据CEPAL的报告,2003~2006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GDP的年均增长率将为4%,人均GDP增长率累计可达11%。而在1990~2002年,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仅为2.6%。虽然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较好,但横向比较仍将低于全球发展中国家同期年均增长5.7%的水平。

(四)投资继续增加,但仍不充足

2005 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投资情况也有较大差异, 全地区固定资本形成(按2000年美元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0%,其中南美国家增长12%,中美洲和墨西哥增长6.1%,而加勒比国家则下降了2%。增长最多的是委内瑞拉和智利,分别增长32%和25%。

从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来看,从2003年起逐年有所提高,到2005年达到19.6%,比2004年高1个百分点,但仍比1998年低0.6个百分点。

从国别来看,几乎所有拉美国家投资情况都没有恢复到1997年和1998年的水平,只有智利例外。2005年智利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已达26.6%,比1997年(20世纪90年代最高水平)高2个百分点。

2005年流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继续增加,达473.2亿美元,但远未恢复到2001年以前的水平(1999年曾高达793.45亿美元)。

总的来说,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投资水平仍低于上次经济危机爆发前的1998年。

(五)社会问题有所缓解

随着经济的复苏,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失业和贫困等社会问题有所缓解。

城市失业率同经济活动有直接关系。在上次经济危机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城市公开失业率一直超过10%,1999年和2002年曾两次高达11%。2003~2005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失业率逐年有所下降,2005年下降到9.3%。

图1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情况(亿美元)

注:2005年为估计数字

资料来源:CEPAL,Balance Preliminar de las Economías de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2005,15 de Diciembre de 2005.http://www.eclac.cl

图2 1990~2005年贫困率变化(%)

数据来源:Panorama Social de América Latina 2005,La División de Desarrollo Social y la División de Estadística y Proyecciones Económicas de la CEPAL,25 de Noviembre de 2005.http://www.eclac.cl

贫困化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另一个社会问题。1990年贫困率比重曾高达48.3%,90年代后期曾降到44%以下,但到2003年又升至44.3%。从2004年起,随着经济的改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贫困率停止上升的趋势,当年下降2.6个百分点,2005年再下降1.1个百分点,为40.6%。虽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贫困人口的绝对数字变化并不太明显,但贫困率指标连续两年下降说明拉美社会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缓解。③

二、这一轮经济复苏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反反复复、起起落落的艰难历程,但从2003年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复苏与以往相比,确实有明显的不同。本轮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扎实,步伐也比较稳健,其特点可圈可点。

(一)经济增长伴随着经常账户盈余增长

近半个世纪以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总是与经常账户赤字呈胶着状态,无论拉美经济形势好坏,其经常账户总是出现赤字。但这一轮的经济复苏发生了变化,在地区经济复苏的同时,其经常账户也逐年出现盈余。这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可喜现象。

图3 经济增长与经常账户平衡走势(%)

注:2005年为估计数字

资料来源:CEPAL,Balance Preliminar de las Economías de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2005,15 de Diciembre de 2005.http://www.eclac.cl

200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常账户顺差为GDP的0.5%,2004年为0.9%。2005年全地区经常账户盈余可达GDP的1.3%,其中,南美地区为3%(2004年和2003年分别为2.5%和2.1%),中美洲和墨西哥为1.8%(2004年和2003年分别为1.4%和1.6%)。但与此同时,加勒比地区(除石油出口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外)情况正好相反,近3年其经常账户赤字增加了10%。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常账户顺差增加的内因是各国政府谨慎和自治的财政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果,而外因则是贸易条件改善和侨汇增加。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使得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贸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期间,南美国家贸易条件提高了31%,墨西哥贸易条件也改善了22%。贸易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拉美国家的出口,拉动了内需,增加了收入。

同一时期,中美洲地区的石油净进口国和在美国市场上遇到中国纺织品竞争的国家,其贸易条件下降了12%,出口增长也大幅放慢,但这些国家和墨西哥却得到大量的侨汇,其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

(二)贸易条件改善,出口保持强势

近年来,拉美国家的出口呈现出蓬勃强劲的态势。一方面,拉美经济的持续稳步复苏为各主要出口国扩大出口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贸易条件的改善又提高了拉美国家扩大生产的动力。

在20世纪最后20多年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外贸易总趋势是进口略大于出口,偶尔出现顺差,但数量不大。从2002年起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外贸易平衡明显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有利,其顺差越来越大。到2005年,贸易顺差已超过750 亿美元。

图4 对外贸易统计

注:2005年为估计数字

资料来源:CEPAL,Balance Preliminar de las Economías de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2005,15 de Diciembre de 2005.http://www.eclac.cl

(三)债务压力减轻

1997~200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外债从6880亿美元增至7600亿美元,年均外债高达7500亿美元。但2005年外债比2004年减少了812亿美元,已降至1997 年的水平。

拉美国家利用经济复苏和经常账户盈余增加的机会,适时进行财政结构调整,减少公共债务在GDP中的比重和对外部资金的依赖。一些国家增加了国际储备, 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有利条件改善了还债安排,提前偿还了外债。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已开始偿还2006年和2007年到期的外债。巴西已于2005年年底提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偿还应于2007年年底到期的155亿美元贷款,此举将使巴西少付9 亿美元的债息。

2002~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各国中央政府公共债务占GDP 的比重逐年有所下降,已从56.1%下降到42.9%。

虽然加勒比地区不少国家目前的负债率仍相当高,但全地区的公共债务压力已明显减轻。

(四)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持续下降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已成功地建立起更加稳定的货币政策,其汇率变化更加灵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更强。货币政策的成果之一就是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拉美的通货膨胀率得到有效控制,基本上降到10%以下。但2002年出现反弹,达到12.2%。在2003年以来的近3年里,通货膨胀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从8.5%降到6.3%。

在油价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仍处于稳定状态,其部分原因是拉美国家继续实行了谨慎而成功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拉美各国反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反过来又加强了它们的货币政策,支持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与此同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对劳动力市场也产生良好的影响。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弱,失业率下降。全地区城市公开失业率从2002年的11%下降到2005年的9.3%。

(五)货币币值出现升值趋势

几十年来,拉美国家一直以其高通货膨胀而闻名于世,而高通货膨胀带来的后果就是货币大幅贬值。像南美国家货币币值一次去掉3个“0”甚至4个“0”的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屡见不鲜。但是,2005年几乎所有拉美国家的货币都在升值,这是本次经济复苏中的另一个“非常”现象。

IMF专家分析, 拉美国家货币币值高估(升值)的原因是本地区同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金融关系改善,使货币市场供应过剩,因而拉美各国的实际汇率面临调低的压力。④

拉美国家货币升值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一些国家有可能在国外市场上扩大发行本币债券,同时也有条件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本国债券市场。例如,巴西发行的雷亚尔债券4%为外国人所拥有。在墨西哥, 有些长期债券几乎全部被外国投资者所吸收。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和秘鲁等更加积极地使用长期国债工具,使其债务环境得到改善。在全球16个主要发行本币债券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包括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4个拉美国家,它们已占全球该类债券市场份额的10%。近3年来,上述4国和乌拉圭陆续在国外市场发行本币国债,并吸引了美洲开发银行、 安第斯促进公司等国际机构。2005年4月,美洲开发银行还发行了一笔墨西哥比索债券。

越来越多地用本国货币融资,对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也起了促进作用。拉美国家本币债务的信用得到改善后,国际投资者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而财政账户和经常账户的改善,使拉美地区对外国债券、股票和贷款的依赖程度已低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巴西、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对外债的依赖程度均已低于50%。

货币升值和货币贬值一样,都有可能给货币市场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拉美有关国家已注意到货币升值可能带来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巩固了货币政策框架,加强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

三、对经济增长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虽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形势较好,但从短期和中期前景来看,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风险,还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短期经济前景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外部大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世界经济运行情况良好,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5.1%,为30年来最好的水平。2005年世界经济运行更加稳定,总体情况良好,虽然受油价升高的影响,第二季度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多数国家的服务部门尚能承受高油价,而制造业的活动和贸易增长再创新高。今后可能会有一些高风险,但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富有生气的增长趋势,预计2006年将保持4%以上的增长率。

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拉美经济的短期前景继续看好,但必须增加投资,提高竞争力,建立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战略,这样才有利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缩小目前仍然很高的失业率,缓和社会的不平衡。

(二)中期经济前景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中期经济前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但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1.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可能放慢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和中国等。如果这些贸易伙伴2006年的经济增长放慢,则会严重影响拉美的经济增长前景。

美国的影响 近年来,虽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出口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但2002~2004年,其出口增长的40%仍在美国市场。因此,拉美出口仍需依靠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的增长,以保证拉美产品继续进入美国市场,特别是像墨西哥等同美国贸易关系紧密的拉美国家。美国同拉美国家间现行的香蕉、蔗糖贸易机制将发生变化,这对加勒比国家的出口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对巴西、哥斯达黎加和厄瓜多尔等国则可能有利。

中国的影响 中国迄今对拉美的影响很有限(拉美进口仅占拉美出口的7%),但在少数特定领域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中国消费了全世界约1/5的铜和大豆,从拉美进口大量铜、铁矿砂和大豆等初级产品。近年来,中国需求的增长,提高了这些产品的价格,使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秘鲁等国受益匪浅。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受到拉美相关国家的关注。

此外,中国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使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石油净出口国获利。中国还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潜在的投资国。

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增加拉美在工业制成品方面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将刺激拉美农业、矿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2.世界市场原油涨价和基本产品价格下跌

到2005年上半年为止,原油价格上涨虽然没有对整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但对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一些石油净进口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石油价格持续上扬,其影响将是全球性的,对拉美国家将产生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在油价不断上涨的影响下,工业化国家经济将发生衰退,需求将减弱,必将减少从拉美进口非石油基本产品,并引起这类产品价格下跌。

据预测,2006年世界市场除原油以外的初级产品价格将从2005年的高点上回落。

3.利率风险将增大

2005年拉美发行的债券利息差价已降至最低水平,这将危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财政情况。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近年来从世界性的低利率中明显获利,低利率则增加了拉美国家的储蓄率,并降低了它们的债务利息差价。虽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利用低利率的有利条件加强了它们的财政地位,解决了部分债务问题,但其债务占GDP的比重依然超过50%,对汇率和短期债务的依赖程度很大。这种情况使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面对世界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包括在美国发生巨大财政赤字时,都会显得十分脆弱。鉴于拉美几个大国在新兴市场国家发行了大量债券,如果这些国家的债券市场发生动荡,将会对拉美国家产生严重影响。

调整世界经常账户不平衡的重大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增强和美国因投资者态度变化而采取加息措施等情况,都会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根据过去的经验,如果投资者对美国市场兴趣减少,美国将提高利率,这必然扩大新兴市场的利率差价。拉美地区的出口还将受美国进口需求减少的严重影响,使拉美贸易条件恶化,收益减少。据IMF专家预测, 这些政策的变化可能使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实际GDP下降5%,并使经常账户收支平衡受到严重损害。

4.政策变化风险

拉美许多国家已进入和接近新一轮大选周期,从2005年10月起,有10多个国家将相继进行大选。选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对相关国家的内外政策产生影响,存在一定的政策变化风险。对执政党和新政府来说,这是得到本国民众信任的大好机会。选举将给这些国家的新政府提供继续进行结构性改革和稳定财政形势的良机。目前,这一地区宏观经济的稳定形势,为大选之后的过渡期和继续实行结构性改革政策打下了十分有利的基础。

四、结论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中期经济前景除了上述风险之外,还面临诸多难题。

从内部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各国经济政治环境之间的差别很明显,仍然存在形势恶化的可能性。拉美地区的分配不公、贫困率高、腐败现象严重、公共制度质量差和技术创新能力低等问题,是制约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竞争力的提高,也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从外部来看,主要风险是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有可能引起拉美国家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衰退,甚至引发世界性的经济衰退。近年来,主要工业化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或加剧,地区内很多国家的负债水平很高,它们对短期债务的依赖性很强,受汇率的影响很大,因而世界金融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产生影响。

但应当看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本次经济复苏的势头比过去的经济复苏都要牢固和扎实,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已得到加强,货币证券市场已拓宽,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取得成效,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或承诺实行浮动汇率政策,货币政策框架得到了加强。因此,从整体来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前景,特别是短期前景的积极因素仍然较多。

IMF专家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这一轮经济复苏称为“拉美的重新崛起”。⑤ 确实,当前的形势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来说,既有许多挑战,又有巨大的机遇。利用有利的外部和内部形势,特别是利用本地区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各国可以适时地强化经济政策和提高增长潜力,降低公共债务,控制通货膨胀,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此外,拉美各国还应继续深化结构改革,取消对私人投资和企业活动的障碍,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外国直接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有效地管理、支配和利用自然资源,改革劳动力市场,使贸易自由化和多元化。

毫无疑问,如果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能够把握好当前的有利形势,适时地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这一轮经济复苏(重新崛起)一定会更加巩固和持久。

收稿日期:2006—02—04

注释:

① CEPAL,Balance Preliminar de las Economías de América Latina yel Caribe 2005,15 de Diciembre de 2005.http://www.eclac.cl

② Estudio Económico de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2004—2005,La División de Desarrollo Económico de la CEPAL,5 de Agosto de 2005.http://www.eclac.cl

③ Panorama Social de América Latina 2005,La División de Desarrollo Social y la División de Estadística y Proyecciones Económicas de la CEPAL,25 de Noviembre de 2005.http://www.eclac.cl

④ Anoop Singh,El Contexto Mundial y las Perspectivas Regionalespara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Departamento del Hemisferio Occidental Fondo Monetario Internacional,Octubre de 2005.http://www.imf.org/external/esl/index.asp

⑤ Anoop Singh y Charles Collyns,“El Resurgimiento de América Latina,Una Nueva Oportunidad para Arraigar el Crecimiento y Cortar las Crisis”,Finanzas & Desarrollo,Diciembre de 2005.http://www.imf.org/external/esl/

标签:;  ;  ;  ;  ;  ;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复苏的特点和前景_经常账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