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作文选材浅谈论文_杨帆

初中学生作文选材浅谈论文_杨帆

杨帆

摘要:无话可说、无病呻吟、无中生有是目前中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与当前的学生生活缺乏体验,学生写作选材困难不可分割。要解决这种现象,让学生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作文,指导学生选材是关键之举。

关键词:作文教学;选材;初中学生

要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就需要材料。材料是作文的基础,是文章的“血肉”。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为素材,经过提炼加工写进文章的材料为题材。素材和题材仅一字之差,却有质的区别。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对于材料的筛选和安排总结了以下几点:

其一,要紧扣主题。选取的材料必须跟主题密切相关,必须能有力地表现主题。如果不看材料价值,不分主次,草率地选取素材,轻者使内容杂乱,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重者则成为“跑题”之作,劳而无功。

如学生写《我亲爱的朋友》这篇文章,小作者主要写了这位朋友在思想、生活等方面对作者的影响,如果在选材时过于贪多,选择多个人物来叙述,这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就不够丰满,切题不紧。如果又写这位朋友跟别人之间的事情,或是在家里所做的事,尽管这些事也能表现出她的性格特点,但这些事却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则属于“材”不对题,这样的文章必败无疑。所以,选材时必须“有的放矢”,紧扣主题。

其二,要真实典型。所谓“真实”,就是说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事,写出来才可能具体、准确、生动、感人,才有可能打动读者。反之,如果材料是道听途说,甚至是凭空编造的,这样的文章,内容上很容易逆情背理,露出假象,令人反感;即使编得“圆满”,露不出破绽,也不可能表达出真情,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所谓“典型”,就是说所选的材料要客观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代表性。不要误以为只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才是典型材料,生活中的许多细小的事情也同样典型,只要这些小事有深刻的意义,能反映深刻的主题,所谓“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便是如此。

比如学生作文《您的信任》和《我心中的阳光》,虽然写的都是身边小事,却由于极为真挚的情感隐含其中,而使得文章格外打动人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要写好记叙文,选材时一定要在“真事”、“小事”上下功夫。

其三,要生动新颖。所谓“新”,就是题材能深刻反映主题,但不平庸,不落俗套。“文章切忌随人后”,选材更是如此。同样一个主题,如果选取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来表现,就会使文章显出新意;或变换一下角度,变换一下思维方式,选用那些别人用过但还能挖掘出新意的材料,写出的文章也能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妈,我真的长大了》这篇文章,讲述亲情,学生动笔最喜欢写的便是“下雨妈妈给我送伞”这样的题材,这样的内容,大家简直写腻了。如此的文章读起来就让人感到平淡乏味,甚至还会沾上点“虚假”之嫌,所以是很难获得佳绩的。但这位同学却巧妙地变换角度,把这个旧题写出了新意。她通过妈妈给我送伞来表现我与妈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其间,大量使用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别具一番韵味。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材时变换角度,抓住自己内心变化的过程,来表现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和“我”内心的成长。文章表现的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但由于选材的与众不同,其内容并不使人感到陈腐平庸。

一般说来,新鲜的事物总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好感,所以,在为文章立意选材时要努力求新。但是,求新决不能盲目,必须以“紧扣主题”“真实典型”为前提。关于材料的取舍,初中学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主要的方法:

第一,舍旧取新。新颖独特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新的启迪;而一般地说,陈旧的素材没有这样的效果。舍旧取新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舍去陈旧的材料,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

新颖独特的材料主要指:新人新事新面貌;生活中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的独特经历等。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素材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和“新”事,它有时也存在于平常的小事中,存在于习以为常的熟人熟事中。要做到“小中选新”、“熟中选新”,就要靠敏锐的洞察力和仔细的分析,靠坚持不懈的川练。

第二,舍大取小。大素材(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表现深刻的主旨,反映时代风貌。但初中生要把握好这样的素材难度较大,且初中作文篇幅较小,也难以运用“大”素材。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选材中舍弃这样的“大”素材,而选取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

舍大取小之“小”,不是那些毫无社会意义的芥末小事,而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素材。这样的“小”素材主要有: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的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只蜜蜂等等小事物;能烘托出时代大背景、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枝末节。要选出这样的“小”素材,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隐含的深刻意义。

三、去粗取精

一篇作文,容量有限,选材时对众多的素材必须去粗取精,即舍弃粗糙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选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现中心)素材作为文章的材料。一般情况下,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

去粗取精的方法主要用于记叙文的选材。记叙文,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而舍去一般的事迹、经历,都可使作文精彩扼要,中心突出。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710000)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  ;  ;  ;  ;  ;  ;  ;  

初中学生作文选材浅谈论文_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