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背景下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策_股票论文

香港回归背景下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策_股票论文

香港回归背景下上海证券市场发展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上海论文,对策论文,香港回归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圳与香港在经济上关系较为密切,并将在香港回归后发挥特殊的作用。对于上海证券市场,近期而言,将面临来自深圳的“九七概念”的压力;长期而言,将面临来自香港的“交易流失”的竞争。在此背景下上海证券市场应怎样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与香港联交所的合作与交流

香港证券市场与大陆相比,在市场规范、透明度、运作效率以及市场规模、证券品种、交易成本等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将有更多的大陆证券去香港发行和上市,大陆的证券交易将流入香港。因此,长期而言,香港回归对大陆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其说是机遇不如说是挑战。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上海与深圳相比,在总量上上海明显超过深圳,但在相对量上不及深圳;并且深圳在香港回归后负有特殊的使命。因此,短期而言,香港回归将成为活跃深圳股市的一个重大题材。深圳市政府已把香港回归作为深圳“二次创业”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推进深港衔接,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深证所对此也已作出积极的反应,已设立专门的“香港工作小组”,以研究、推动深港证券市场衔接;已就B股在香港第二上市、B股的交易终端向香港延伸等事宜与香港有关方面进行磋商和筹划;已开始研究深证所设立“国际板”的具体方案,以吸引香港的股票、基金来深圳作第一或第二上市。深证所在过去就与联交所交往较多,深证所的一些运作规则就是参照了联交所的规定,深港之间的证券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有关合作项目是有可能实现的。

在此背景下,上证所所面临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建议设立专门的部门(例如香港事务部),加强与香港联交所的合作与交流,研究有关的略策性计划。包括:中强与联交所的交流,借鉴联交所的市场动作规范和管理经验;与联交所共同研究沪港证券市场在相互挂牌、第二上市、互设终端、联网交易等方面合作的可行性,而这种合作是一种“双向”的合作,要积极争取香港的证券来上证所上市,例如条件介于联交所与上证所上市标准之间的股票;研究吸引港人持有或在香港的人民币资金进入上海A股市场的方案;针对香港回归就上海证券市场进行一个类似于企业CI的策划,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宣传,先入为主,塑造上海证券市场在香港回归和过渡中的主导形象。

二、扩大市场规模、增加证券品种

证券市场要发展,扩容是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容,不要因为股价下跌而减缓或停止扩容的进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来上证所上市股票。在积极扩容的同时,应注意有所侧重。对于股本规模特别大或股本扩张能力强的公司,经营业绩高速、稳步增长的公司,属于金融、传播、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的公司,可考虑予以更大的优惠。例如,优先安排上市、经营支持、减免上市费用等。

增强上市证券品种不仅可以满足市场使用者的不同偏好,形成完整市场,更重要的是,证券新品种的不断推出能够使市场充满活力。增加上市证券品种的主要思路有:争取尽早恢复国债期货交易;创新企业债券,例如,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债券、收益债券、贴水债券等,以及在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债券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例如,附加选择权的可转换债券、有上下限的浮动利率债券等;发展权证系列产品,包括认购权证、认沽权证、备兑权证等;发展股票衍生产品,包括股价指数期货、股价指数期权、股票期货、股票期权、股价指数期货权等。需要说明的是,发展股票衍生产品不仅面临联交所、深证所的竞争,还将面临来自国内的商品期货交易所的竞争。

三、努力培育证券市场需求

增加证券市场供应只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方面,在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增加证券品种的同时,必须努力培育证券市场需求。目前大陆证券市场是一个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因此努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应是当务之急。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券商和投资基金。就券商而言,要扶持它们的发展,扶持的措施有:使券商有正常的融资渠道,如建立专门的证券融资公司,进行信用交易的试点,向有实力、信用的券商融资、融券,或允许其抛空股票;建立券商的风险预防与援助机制,如对券商的交易进行即时监控,由上证所负责设立各种券商风险赔偿基金;实行佣金批量折扣,提高交易量大的券商的盈利率,以活跃市场交易。就投资基金而言,应发展境内基金、引入境外基金,主要途径有:发展中资基金,鼓励其在投资组合中增加证券的比重;进行中外合资投资基金的试点,向外资间接开放A股市场;引导境外基金参与上海证券市场的投资,尤其是香港的境外基金有可能率先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

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接近4万亿元,证券个人投资者在成年人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个人投资者对证券的潜在需求很大,应重视如何吸引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上海证券市场的投资。主要途径有:进行证券投资教育,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便利,如编制并免费提供投资手册、投资信息,增设晚间交易专场等;由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作为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顾问向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信息和咨询;进行证券信托投资的试点,个人投资者既可全权委托受托人操作,也可向受托人发出指令进行指定操作。

四、建立上市公司督导制

上市公司督导制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证交所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和引导的一种制度。目的在于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促进上市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内容包括:上市公司证券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培训的重点是在上市之前,上市以后继续进行不定期的培训;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确保信息披露的全面、真实和及时;要求上市公司定期进行“管理分析”,并将其概要分布于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之中,尤其是经营滑坡或亏损的企业,督促其就经营滑坡或亏损的原因作出具体、客观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变不良经营状况的计划;对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予以融资、业务拓展等方面的经营支持,对于亏损的上市公司也应积极地帮助其摆脱困境、扭亏为盈;委托权威性的证券评级机构定期进行股票等级的评定,并将结果公布于众,以促使上市公司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引导理性投资和活跃市场交易;在股票评级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实行“分部上市制”,例如分为甲、乙、丙三部,多数在乙部,少数在甲、丙部,对甲部的上市公司减免上市费用,对于丙部的上市公司则有可能被消取上市资格,不同的部上市条件不同,并定期调整上市公司所在的部。

五、构造有弹性的监管环境

证券市场的监管与发展,显然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过于繁琐的缺乏弹性的监管将使市场失去活力,从而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在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提前下,应为市场的使用者构造有弹性的监管环境。例如,实行一套以上的上市标准,对业绩优异的上市公司放宽配股的比例限制或允许其率先发行新的融资工具,允许资信好的券商进行信用交易等。

六、改变B股标价、交易币种

目前人民币与港币在香港和广东地区的同时流通已是既成事实,人民币与港币将在人民币正式实现自由兑换以前形成事实上的自由兑换,从而使以港币标价的B股率先在股价上与A股并轨,B股市场有可能以“内资进入、外资退出”的模式实现与A股市场的并轨。香港回归使A、B股以这种模式并轨的可能性大大增大了。如果A、B股以这种模式并轨,则对B股的激活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了避免被动,建议上证所的B股改用港币标价、交易,或同时使用美元和港币标价、交易。港币与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B股改用港币标价、交易应该不会有障碍。

七、设立场外交易市场

设立场外交易市场,使目前尚不允许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转配股以双边议价的方式协议转让。设立场外交易市场的重要意义在于:未流通股的上市流通是必然的趋势,在未流通股正式上市以前,使它们通过场外交易市场尽可能多地转手,可以降低未流通股上市时对市场的压力。即使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压力,在舆论上也能减小对投资者的心理压力。目前上证所上市公司未流通股的比例大于深证所,并轨的市场压力差异客观存在。对此上证所应有事先的安排,以免届时成为深市主力推高深市股价的题材。场外交易市场还可以吸收准上市公司的股票来挂牌,以此与它们建立密切的联系,正式上市时自然也会在上证所上市。

八、交易、清算系统高级化

安全、高效、多功能的交易、清算系统是证交所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印度National Stock Exchange 由于应用了尖端技术仅在一年中交易量就超过了有120年历史的当时印度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孟买证券交易所,就是一个先例。目前上证所的交易、清算系统不如深证所先进,建议实施一个交易、清算系统高级化计划,配置更为安全、高效、多功能的交易、清算系统,并大力发展无形席位终端。

九、降低市场使用成本

低廉的市场使用成本也是证交所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市场使用成本以对于上市公司主要是上市费用,对于投资者主要是交易费用。适当降低市场使用者的市场使用成本,可以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来上证所上市和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上海证券市场的投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上市费用对上市公司选择证交所的影响不是主要的,而交易费用对投资者资金的投向影响相当直接,主要应考虑降低交易费用。目前上证所的交易费用约为联交所的2倍多,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适当下调交易费用的可行性是存在的。

十、加强与市场参与者的沟通

要确立上市公司、券商、散户投资者、证券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者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的理念上证所应进一步加强与市场参与者的沟通,广泛、深入地了解、倾听市场参与者对运作的意见和市场发展的建议,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香港联交所经常对市场参与者进行大规模的咨询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联交所向市场参与者咨询的具体方法,除了面对面的访谈以外,主要采用邮寄问卷和电话访问的方法。咨询活动有些是定期进行的,有些则是在联交所推出重大举措或制定策略性计划之前进行。咨询活动既可以由联交所的研究部门进行,也可以委托专门的市场研究机构进行。近期而言,建议上证所建立对券商和散户投资者的定期咨询制度,并就“九五”规划的制定进行一次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在内的面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大规模咨询活动。

十一、推动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证券市场国际化,包括证券业务规则、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的国际化。在证券业务规则国际化方面,上证所应尽力使其有关业务规则符合或接近国际标准;扩大对外交流,加入有关证券国际组织,积极学习、借鉴国际主要证交所的业务规则和管理经验。在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国际化方面,虽然目前条件尚不具备,但可以先就外国证券来上海证券市场发行与上市、A股市场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等做一些研究性和探索性的准备工作。香港回归后大陆证券市场可能率先向香港开放,香港将是上海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突破口。例如,香港的股票、基金来上证所B股市场作第一或第二上市,条件成熟后还可考虑在A股市场上市;香港资金以在大陆注册的企业的名义或合资基金的形式间接进入上海证券市场等。

标签:;  ;  ;  ;  ;  ;  

香港回归背景下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策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