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分析论文_姜新林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分析论文_姜新林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人民医院 839200

[内容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两种类型比较常见的颈椎病,在临床当中会通过X线片的方式对这两种疾病进行诊断和观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两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会存在着很大的相同性,但是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疾病的确诊效果,使得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进行综合的梳理,以此来为医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比较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一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作为最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严重的情况下,患者有可能出现猝倒,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都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相关的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头晕患者当中,有大约一半的患者是颈性眩晕。近些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颈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也获得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这种情况不仅可以探测椎-基底动脉功能的状态,同时也可以对椎动脉走行过程当中的三维形态,及其和椎骨的解剖关系进行清楚的显示。至今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X线的检查是比较简单易行的,是颈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但是该检查方式在这两种疾病当中的相片表现是不一样的。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

颈性眩晕从1926年开始就出现了首例病例的报道,从那以后,该话题成为了学术界当中比较具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和具体的临床诊断依据。国外有相关的医学研究者,通过比较广泛的文献回顾分析,结合临床的特点,把颈源性眩晕细分为颈动脉性眩晕、挥鞭伤后眩晕等多种类型。我国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认为颈椎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都会出现颈性的眩晕,在这些眩晕当中,椎动脉型颈椎病会有着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

在过去,人们认为旋颈活动是导致颈性眩晕最主要的诱发因素,随着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不断的加深,很多临床工作者都发现,颈部的屈伸或者侧屈活动会诱发一些眩晕的发生。国内有相关的医学研究者,开展相关的试验发现,颈部屈伸活动的发生概率在70%左右,而旋转活动的发生概率为43.3%,由此可见,颈部屈伸活动更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头晕的情况。因此在临床的检查过程当中,要注重对颈部运动试验的应用。在国外的研究当中发现,颈性眩晕患者大多数都会伴随着上颈段压痛体征,上颈部的压痛是颈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常见的一种合并表现,这种情况的发生率高达85%以上。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来说,大多数会伴随有枕下三角区肌肉痉挛或者上颈段结构的紊乱情况存在。在临床进行检查的过程当中,要重视对上颈段部位的触诊检查操作。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片特点和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认为椎动脉颈椎病的X线,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寰枢关节对位不正,且同时有颈椎失稳的情况存在。有相关的学者认为,颈性眩晕患者当中的中寰枢关节结构异常概率会达到96%以上,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颈性眩晕的病变部位最主要就是在寰枢椎当中,在发病机制方面,最主要就是寰椎侧移和向后或者向前旋转。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来说,目前在医学界当中还没有定论,对既往的文献进行回顾,试验设计都是一些总结性的研究,没有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和其他类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对比分析方面的文献和报道。基于此,在今后的临床实验当中,人们也可以选择颈椎病分型当中发病率最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具体的对照组,以此来更好地从中筛选出真正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片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国内有医学研究者,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这两组患者的侧位颈曲都明显小于正常生理的数值,也就是说,这两组患者都具有颈椎曲度变直的特点。颈椎曲度在过膝和过伸位中的变化,可以间接地对颈椎活动状态进行反应,在通常情况下,颈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前驱为颈椎曲度要小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也就是说,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比起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存在着更加明显的颈椎前屈活动障碍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寰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都会明显比正常生理范围要少,也就是说,这两组患者都会存在着寰状关节屈伸活动方面的障碍。相比之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寰状关节后生活动障碍会更加严重。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以及节段性不稳定所带来的一种病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等原因,也会在椎管内或者赘间孔处产生刺激,从而对颈部的神经产生强烈的压迫。颈椎在进行前屈活动时,黄韧带和后纵韧带会被拉长,与此同时,颈椎的椎管矢状径和椎间孔面积也会出现相应的增大,这种现象的存在,能够有效地缓解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颈椎所出现的后身活动,会导致颈后部肌群收缩,同时也会导致椎间孔的面积缩小,进一步导致病变节段的神经根出现加重,有些患者会感觉到自己的颈间存在着痛感。因此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来说,他们的上颈部后伸活动障碍会更加明显。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受到,椎动脉受压和痉挛的影响,最终会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从机械压迫理论的角度出发,过渡的颈椎活动,会导致颈椎的结构出现空间方面的变化,这种情况会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由此诱发头晕。椎动脉的两大弯曲症是处在枕-寰-枢复合体之中,椎动脉在寰椎横突孔上口上方会呈现出一个几乎直角的弯曲状态,由于人体当中的寰枕后膜会固定在寰椎椎动脉沟内。颈椎在开展前屈活动的时候,寰枕后膜会被拉伸,此时会出现局部张力增高的情况,这种现象被压迫穿过寰椎椎动脉沟的椎动脉,或者对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产生刺激,这种现象会导致椎动脉出现反应性的收缩,严重情况下会出现供血不足。因此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来说,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枕颈部的关节存在着前曲活动障碍。

X线检查的方式能够通过不同体位清晰的显示患者的疾病病变程度状况,同时也展现具体的部位和范围,故而能够对其他的类似疾病进行准确的排除,是临床当中对这种疾病比较经常使用的一种诊断方式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椎体滑脱和骨质增生现象,同时也可以判断其中的曲度改变和关节退变的状况,了解椎间隙狭窄的现象。正位片能够较为准确的检出其中的关节突和钩椎关节,后伸侧位片和前侧位片,能够准确观察患者的椎间隙宽度改变状况,同时也可以判断病变向后成角的特点。

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当中,下颈椎失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诊断依据。国内有相关的医学研究者,开展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的表现比较,在实验当中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下颈椎失稳发生率达到了58.3%,而神经型颈椎病组的发生概率是51.7%,这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并没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下颈椎失稳节段分布会比较集中,关于这个结果,国内外也有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报道,这两类患者的下颈椎失稳节段分布不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也就是说下颈椎失稳,只是颈椎退变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并不能够将其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二者之间的鉴别依据。和这个结果比起来,枕颈部屈伸活动障碍和下颈椎失稳比起来,更加有助于帮助人们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诊断。

三、结语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来说,它们的X线片在表现方面都会呈现出枕颈部屈伸活动障碍,颈椎曲度变直以及下颈椎失稳的情况。这些情况当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枕颈部屈伸活动障碍最主要会在寰枢关节前屈活动障碍方面有所体现,相比之下,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主要表现的部位是在寰枕关节后伸活动障碍当中。这种差别的存在,有可能会和各自的病理机制有着相应的关联。通过很多临床资料分析也可以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大多数会伴随着上颈段结构或者功能的异常。基于这样的特点,在临床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诊断的时候,要重视对上颈段压痛进行检查,同时也要对功能位X线片枕颈部屈伸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随着医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影像学的检查手段也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在大量设备的投入使用之下,检查的准确度会更加突出,因此能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帮助。

论文作者:姜新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分析论文_姜新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