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下降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预测_恩格尔系数论文

恩格尔系数下降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预测_恩格尔系数论文

恩格尔系数下降,吃穿住行升级换代——居民消费结构变动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尔系数论文,变动论文,消费结构论文,住行论文,居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餐桌革命 食物消费商品化 食物加工社会化

食物消费形式由自给性消费向商品化消费转变。在今后15年中,随着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总额中自给性消费比重将由目前的29%下降到10%以下,这对我国食物商品量供需平衡产生历史性影响。原来建立在农民自给性食物消费为主基础上的、主要为3亿城市人口服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包括总量、结构、仓贮、调运)会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适应农民食物消费商品化水平的提高,尽早着手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农产品产、购、销体系。

随着工业化时代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富裕型转变,城市居民迫切需要解除繁忙的家务劳动,以自炊自食为主的形式不再适应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产生食品加工社会化的需求。居民直接购买食品加工业的产成品,尤其是方便食品、风味食品的数量迅速增加,居民外出就餐的开支增长较快。国外将这种食物加工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的现象称为“餐桌革命”。80年代世界上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超过1,美国为1.9:1,日本为2.4:1,而我国1993年仅为0.28:1,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产值只有3124亿元,市场潜力很大。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现状,预计这一比值在2000年可达到0.4:1,2010年将达到0.7-0.8:1。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为优质高产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投资与居民食物消费有关的行业,只要符合营养、便利、无公害、大众化要求,在今后的15年里仍将十分有利可图。

2、衣着消费 成衣商品率提高 化纤混纺消费量上升

根据2000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预测,可推算出我国居民2000年衣着消费支出比重约为10.5%,略低于发达国家1000美元国民收入时的平均水平(12.54%),显示我国作为纺织大国在衣着消费方面的价格优势。2010年该比重约为12.38%,达到由升转降的转折点。

这一时期衣着消费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大致可归纳为:

成衣商品率显著提高。小康型消费阶段,商品成衣率提高到50-60%。我国城镇居民从1981年到1993年间,每年人均购买衣料支出由22.68元增加到47.66元,年均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为负增长;但购买服装的支出由24.36元增加到174.36元,年均增长17.8%,是拉动衣物消费支出增加的主要因素。随着农村成衣商品率的提高,我国将进入成衣商品化阶段,纺织工业中服装制作的增加值比重迅速上升,纺织原料制造的增加值比重下降。

化纤和混纺织品消费量上升,天然纤维织品消费量下降。自1985年以来,我国每年人均布、呢绒、绸缎的消费量都在下降,但在布料中棉布消费量下降,化纤和混纺织品消费量上升。这反映出从温饱走向小康过程中人们服饰观念的变化,由追求数量变为追求款式和质量,因而纺织品人均消费量下降,而化纤服装价格中档,款式更新快,适合大多数消费者现阶段的收入水平和衣着更新周期加快的需求。

3、耐用消费品 农村渐起高潮 城市增速减慢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率在80年代上升很快,该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也明显高于世界各国平均比重,原因在于城镇住房等福利性消费体制降低了住房支出比重,居民购买力不适当地集中投向耐用消费品。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展开,居民购买力在今后15年中主要向住房分流,用于家庭设备用品的支出比前15年增速减慢,比重相对稳定在11-12。根据该项目的支出弹性测算,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每增长1%,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1.08%。80年代购买的家用电器进入更新换代期,它提供了部分市场需求。空调机、燃气或电热水器、摄录像机、小家电,组成城镇家庭设备用品市场需求的热点。

农村家庭现有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极低。1993年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电10.86台,电冰箱3.05台,洗衣机13.82台,收录机24.24台。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率低的原因有三:(1)农民收入增长过慢;(2)农民将住房列为解决衣食温饱后的改善消费首选项目;(3)农村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落后,不利于家用电器普及。其中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是决定性因素。根据测算,1995-2010年间农民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弹性(1.30)高于住房支出弹性(1.13),农村主要消费热点由前15年的住房逐渐转移到耐用消费品上。如果农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可达到6-7%,农村可在本世纪末迎来第一次消费革命,部分耐用消费品普及率上升到城镇1988年水平,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比重由7%提高到10%左右。下世纪初农村人口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民生活居住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农民用于家庭设备用品支出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5%左右。

4、住房千千结 城镇:理顺投资消费 农村:制订规划标准

我国城镇住房问题不在于人均居住面积小或住宅投资少,而在于住房投资、分配、使用和管理体制不合理。要使我国城镇住房在今后15年中达到人均8-9平方米(2000年)和11-12平方米(2010年)的新台阶,必须理顺住房投资结构,提高住房信贷消费比重,彻底改革住房体制,让住房投资、消费恢复良性循环。根据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同力度,我们对1995-2010年城镇居民居住费用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作出高中低三种预测方案:低方案是按前15年改革力度所作的预测,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消费福利制到2010年尚未完全纠正;高方案是住房改革力度加大,在10年中基本完成房改任务,到2005年虚拟房租全部转为居住费用,居住支出比重已为住房水平的真实反映;中方案以15年完成房改任务为目标,到2010年居住支出比重达14.5%的真实水平。

我国农村住房消费没有福利体制的遗留问题,居住费用比重与国外比较属正常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住房建设规划性差,出现平面扩张、分散建造和滥占土地等不良现象。又因为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户籍分隔制,原农业人口即使已经在城镇稳定从事非农产业,也无权在城镇购房建房,只能回农村老家投资建房。现在农村已经出现外出流动人口在老家的住宅空关现象,而外出流动人口仍以打工挣钱后回家建房为外出打工主要目的。农村中有能力建造新房的相当多数为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在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20.7平方米的情况下,农村建房热不宜再升温。有条件的地方要引导农村住房建设适当向小城镇规划区集中,增加小城镇公用设施投资,提高农村住房质量标准、设施标准和装修水平。

5、交通通讯 电话初装费应调到合理价位 轿车2010年后大量进入家庭

以通讯论,国外一般规律是住宅电话普及在先,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普及在后,电话普及程度大大高于家用电器。我国通讯产业落后使住宅电话普及滞后,电话初装费高过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单价,限制了部分城镇中等收入家庭此项需求的实现。在今后5-10年中,住宅电话将是需求较旺的消费热点,如果电话初装费能够调整到合理的价位,可在本世纪末实现城镇住宅电话普及的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不可避免地将进入我国居民家庭。根据收入决定消费的基本假设,轿车进入家庭主要取决于家庭购买和使用轿车的经济承受能力。国际经验表明,家庭购买和使用轿车的经济承受能力以轿车价格与人均GNP的比值R来表示。当轿车大量进入家庭时(每百户拥有轿车5辆以上),各国的R值在1.4-4.0之间,其差异主要在于各国发展轿车的不同政策和不同的收入消费结构。

我国的人口多,城市化欠帐大,轿车使用条件与日本、韩国一样,无法与欧美国家相提并论。经分析,我们预测中国的R值在2-2.5之间,即轿车价格相当于人均GNP的2-2.5倍时,轿车才有可能大量进入家庭。按排量1.0升轿车价格6万元,年使用费6000元计,中国轿车大量进入家庭时人均GNP为2.4-3万元,人均年收入1.5-2万元(家庭年收入5-6万元)。家庭经过3年左右的积蓄可买一辆小型轿车,其使用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0-12%。

1993年中国人均GNP现值为2663元,按前述经济增长速度预测,2010年我国尚不具备轿车大量进入家庭的条件,在1995-2010年整个预测期内家用轿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城市高收入家庭逐步购置轿车,大多为业务需要和生活需要兼用型。2010年我国轿车每百户保有量预计为4.5-4.7辆。如果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房条件的改善是生活从温饱走向小康的标志,轿车进入家庭则是生活从小康走向富裕的标志。

标签:;  ;  

恩格尔系数下降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预测_恩格尔系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