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28例临床分析论文_黄建军 唐秀珍 梁海娟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28例临床分析论文_黄建军 唐秀珍 梁海娟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 平果531400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28例进行分析,选择时段为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对肺外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统计,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8例患儿中肺外器官受累发生的例数为31例,对多个系统造成累及,主要包括皮肤黏膜、血液、消化、神经、泌尿及心血管,少数患儿同时受累多个肺外系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会损害机体多系统,少部分患儿首发症状为肺外表现,治疗方法一般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部分有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肺炎支原体以呼吸道传染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血液支原体可以到达各个人体器官。由于人体部分组织与肺炎支原体抗原相同,因此,一旦发生感染,自身抗体就会产生,对疼痛免疫系统造成损伤[1]。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近些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必须对其认识度提升,避免误诊,对治疗产生延误。本研究主要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内容和结果作如下论述。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28例进行分析,选择时段为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其中包括77例男性患儿和51例女性患儿,年龄最高者为14岁,年龄最小者为3岁,中位年龄为(5.5±1.2)岁;最长病程为13d,最短病程为3d,中位病程为(4.5±1.5)d,检测患儿血清MP-IgM,均显示为阳性。所有患者均以发热、咳嗽为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热和弛张热,平均热程为(7.8±1.5)d,其中64例为干咳,所占比例为50.00%;51例为痰咳,所占比例为39.84%;伴有喘息13例,所占比例为10.16%;63例肺部听诊音粗糙,所占比例为49.22%;21例呼吸音降低,所占比例为16.41%;44例可听到干湿性啰音,所占比例为34.38%。经胸部X线显示所有患儿均有改变存在,其中27例节段性肺炎表现,所占比例为21.09%;34例为支气管肺炎表现,所占比例为26.56%;67例为间质性肺炎改变,所占比例为52.34%。

1.2 肺外表现

1.2.1 皮肤黏膜

受累5例,一过性皮疹为其表现,3例红色斑丘疹、2例荨麻疹,皮疹经对症治疗全部消退。

1.2.2 血液系统

受累4例,3例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为血小板减少,口服氨肽素、鲨肝醇、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抗感染治疗,出院时血常规复查显示为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消化系统

受累12例,9例为非特异性表现,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4例谷丙转氨酶增高,采用保肝治疗(阿拓莫兰),2例血尿淀粉酶增高,采用对症抗感染治疗,出院时血尿淀粉酶及谷丙转氨酶复查时显示为正常水平。

1.2.4 神经系统

受累6例,主要以嗜睡、呕吐及头痛为表现,首发症状为以上表现者为1例,发生抽搐1例,检查脑脊液,均表现为无菌性脑膜,脑电图轻度~中度异常者3例,经头颅CT检查显示为正常。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比如脑细胞营养、降低颅内压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遗留病例,3例脑电图不正常的患者经1个月的随访显示为正常状态。

1.2.5 泌尿系统

受累8例,其中6例为蛋白尿,2例为血尿,具有正常的肾功能,一过性肾脏受累,在7d之内蛋白尿和血尿得以恢复,不存在迁延不愈的情况发生。

1.2.6 心血管系统

受累10例,其中8例表现为乏力、心悸、胸闷,3例经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动过速,2例为非特异性ST-T改变,6例为心肌酶提升,肺部炎症得以控制的同时对心肌进行营养治疗,在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得以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均显示为正常水平。

1.3 治疗

所有患儿均予以静脉滴注阿奇霉,每日10mg/kg,1个疗程为期5d,2~3d停药之后第2个疗程治疗可以开始,1~2个疗程静脉给药,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雾化吸入、止咳化痰、退热等,针对存在肺外表现的患儿予以对症治疗[2]。当患儿体温为正常,临床症状好转明显,之后可以出院,口服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经2周的治疗,加强随访。

2 结果

经统计,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8例患儿中肺外器官受累发生的例数为31例,对多个系统造成累及,主要包括皮肤黏膜(5例)、血液(4例)、消化(12例)、神经(6例)、泌尿(8例)及心血管(10例),5例患儿同时受累多个肺外系统。经对症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以明显缓解,复查实验室各项指标,均基本正常后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1.5±1.8)d,经随访患儿痊愈,肺外表现均消失。

3 讨论

肺炎肺炎支原体作为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主要介于病毒和细菌间,肺炎支原体感染在近些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非典型肺炎和呼吸道感染,因此,越来越重视肺炎支原体肺炎,伴随临床研究的不但深入,临床上也越来越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3]。临床研究显示,50%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会累及肺外器官。肺外表现在临床上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而机制可能为: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的作用,支原体感染导致相应组织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导致肺外器官病变产生[4]。相关研究显示,感染肺炎支原体,会降低外周血CD4,提升CD8细胞,显著降低CD4/CD8,也同时提升TNF-α浓度、干扰素-γ、IL-13、IL-6、IL-4,降低IL-10、IL-2浓度,细胞因子紊乱加重肺内炎症,损害肺外各个系统;另一可能为直接侵害,部分患儿胸水、脑脊液、血液中将肺炎支原体分离出,或对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出来,而支原体至今没有从肺外器官中分离出来[5]。另外,一个机制为支原体血症,有的研究者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液中将肺炎支原体进行了分离,显示肺炎支原体血症为支原体感染所引发,经血液循环导致各系统发生病变。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8例患儿中肺外器官受累发生的例数为31例,对多个系统造成累及,主要包括皮肤黏膜、血液、消化、神经、泌尿及心血管,少数患儿同时受累多个肺外系统。

因为肺炎支原体细胞壁缺乏,针对在细胞壁机构发生作用的抗生素及青霉素无敏感性,因此,予以患者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对IL-8、IL6产生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进行抑制,因此,可对肺部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同时杀菌作用较强,可有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本研究显示予以患儿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同时肺外表现全部消失。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会损害机体多系统,少部分患儿首发症状为肺外表现,治疗方法一般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部分有良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90例肺外表现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2):143-144.

[2] 马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6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9):181-183.

[3] 张向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23):48-49.

[4] 李秀清.

论文作者:黄建军 唐秀珍 梁海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28例临床分析论文_黄建军 唐秀珍 梁海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