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的思考_农业论文

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阶段,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我国每年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近10年获部级以上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就达3000项,然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30%—40%,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由此看来,问题的关键不是我国缺乏科技成果,而是科技推广滞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更谈不上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化。本文拟在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传统模式所固有的弱点的基础上,就建立“市场导向型”推广模式和加速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问题作一探索。

一、“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弱点

长期以来,我国所采取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呈垂直的、单一的、松散的状态,是高度集中、缺乏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上述模式,具有以下弱点:

1、政府部门直接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者, 缺乏科技推广的推动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大多是官办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很少按科技、经济规律办事,并不依赖于经济杠杆组织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的转移,而是由政府取代了真正的科技成果供给者——科研部门的地位,利用行政手段去组织推广并进而直接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现实供给者,造成科研部门、推广部门、生产部门相互脱节,各自为营。从推广的角度看,科研部门缺乏可行性研究分析,许多成果与农民需求脱节,缺乏先导性、创新性和适用性,难以产生强大的技术推动力,影响了成果的转化。

2、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者——农户普遍缺乏强劲的拉动力。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民已从一个完全被动地实现政府目标的雇佣劳动力变成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农户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农业科技成果的直接用户。但限于我国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传统习俗观念,科技成果的性能可靠性,技术可操作性、经济效益的显著性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对有些科研成果的认识尚有一定局限性。另外,农业比较收益低下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特点也导致农民不愿抽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采用新技术上,从而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对科技推广的拉动力疲软。

3、农业科技推广的传递系统紊乱,缺乏持续的策动力。 传递系统的健全、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将最新科技介绍并传递给农户,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是以农业部门为主体,以供销社、林业、水利、科委、科协等部门为辅助,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管理的一种多重汇合的传递系统和管理机制。一方面,虽然推广人员能与农民经常性接触,但科研和推广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体系,缺乏自下而上信息反馈渠道或渠道梗塞,造成信息丢失或信息残缺,从而很难将农业利益和对新技术的要求准确完整地反馈给科研部门。另一方面,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部分农业科技推广的分支机构既履行向农户推广科研成果,贯彻政府意图的职能,又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利用农户急于依赖高科技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心态,经常性地抬高科技服务正常价格,或出售假冒伪劣物化成果,坑害农户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推广机构的双重角色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兼有的行政和经营双重职能必然导致双重不经济,利益竞争的失控,从而使传递系统更趋零乱,影响到科技推广质量和能量的释放。

二、“市场导向型”:农业科技推广的理想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国家大型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仍应坚持以非盈利性为原则,由政府同科研部门和科技推广服务企业签订开发研制、推广示范合同,并理顺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由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把科技成果推广给农户外,其余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诸如一些实用性强、地区性强的中小型项目和一些有重大推广价值、具有突破性进展的单项技术等等,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引入市场导向型模式,以缩短科技成果供求双方的距离,有效地克服“政府主导型”科技推广模式的弱点,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1.“市场导向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一般性描述。“市场导向型”科技推广模式是围绕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科学研究产业化,引入市场调节机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新型模式的总称。

“市场导向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体系

模式Ⅰ:对于一些科研成果成本过于昂贵,但有重大推广价值、具有突破性的单项技术,单位和农户又无法办到的大规模农业科技成果,可以先由政府出面从农业科技市场购买下来,尔后通过科技服务企业无偿或低偿推广给广大农户。这种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的最大特点是科研部门和政府部门相对独立,科研部门可以积极投身于科技市场以谋求发展,并带动农业科技产业群体,引导农业科技开发、研制、示范、推广、创新的良性循环。

模式Ⅱ:对于地区性的中小型项目可以由农业科技服务企业从农业科技市场上购进农业科技商品,然后以高效、优质、优价的原则推广给农户。其最大特点是科技部门通过自办科技产业,把农业科技成果物化后再通过市场直接交易,毋需通过政府这一中间环节。这样科技部门就能够较为准确地反馈到市场信息,灵活调整科技结构,增大“用户型”科技产品的有效市场供给。

模式Ⅲ:对于一些比较成熟,容易掌握的农业科技成果,农户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然后加以应用。其最大特点是科研部门通过市场直接与最终需求者——农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易,能够较好地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机制协调农业科技成果供求双方关系,缩短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最大程度地节约交易费用。

2.“市场导向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特征阐释。如上所述的“市场导向型”科技推广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科技产业化为龙头,以农业科技商品化为核心,以农业科技服务企业为中框,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滞后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的状况,加速科技兴农进程。与“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内外交合的驱动能力。传统的“政府导向型”科技推广模式之所以乏力,最大原因在于它是一种外力推动模式,往往是推一下动一下,缺乏持久的行为动力。而“市场导向型”科技推广模式却不同,一方面它并没完全把农业科技作为一项纯公益性服务项目向广大农户推广,而是以推行有偿技术服务为主,科技服务机构实行企业化经营,依靠利益机制的诱导调整其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对农业科技渐渐产生了浓厚兴趣和自觉的强烈需求,从而使农业科技推广具有内外交合的驱动能力。

(2)高效的组织调控能力。“市场导向型”科技推广模式并不是不接受政府调控,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条件,选择政策诱导或经济手段等不同方式调节科技进步的速率和技术变迁的方向。当然,这里面暗含着政府必须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这些前提条件。同时,“市场导向型”模式中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企业完全摆脱了官僚性、封闭性的地位,以其充满灵活性、开放性的作业方式围绕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组织协调和调控市场运转。

(3)灵敏的信息反馈能力。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中,科技成果转化迟缓,原因之一是我国尚未建立起研究、推广和农户之间有机联系的正式机制,以研究人员自己选报、政府部门审批或由政府确定研究重点和方案,很难产生符合农民所需的适用性强的科研成果。而“市场导向型”模式却不同,它构建了广泛灵敏、纵横交错的信息传递网络。既有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输方式,也有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通道。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或应用过程中出现需要改进的问题,都能通过科技市场及时地、准确在反馈给科研部门。

三、加速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的若干策略

1.组建新型的中介服务企业,建立健全顺畅有序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针对联产承包后农业科技推广一度曾出现“断线、网破、人走”的状态,切实采取措施“接线、补网、留人”,重新组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我们应当坚持完善县一级,稳定乡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真正构筑起从县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直至分散农户间顺畅有序的推广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信息反馈网络。同时,在提高认识、改善环境、强化队伍、提高效能、加强协作的基础上,应当大力倡导集体办、民间办的农技服务企业,鼓励与政府组织的服务企业参与公平竞争。鼓励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向农民提供全程系列化服务,尽快把现有成果、成熟技术推广应用,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及率。

2.广辟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农业科技研究的开发力度,以扩大“适销对路”的科技成果市场供应量。据统计,80年代中后期世界各国农业科研投资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印度93%,泰国95%,印尼97%,法国90%,日本100%, 而我国农业科研财政拨款所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不足1%,且有逐年下降的态势。农业、农业科技产业是两个弱质产业,政府完全把它甩给市场让其自谋出路暂不现实。我们必须确保政府拨款这一稳定的主渠道加强对农业科研、推广的资金投入,要有宁可少上几个重复的经济项目也要考虑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胆略来保护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另一方面也要广辟资金来源,农业银行应增加对农业科研的贷款,要鼓励吸引和积累国内外闲置资金,要设立足够额的农业技术推广风险储备基金。

科研部门要把眼光瞄准市场,面向农户需求,要妥善处理好科研与开发,开发与推广的关系,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围绕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所需的科学技术进行科研攻关、重点突破。包括:新品种和良种繁育技术、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集约化技术,农机化和农业化工程技术,植物保护和动物防疫技术,土壤肥料新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后处理贮运加工技术,软科学管理技术等等。

3.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促使农民把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农业科技的运用和农民素质有很大关系。国家应把农村教育放到战略高度来考虑。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约占25%,小学文化程度约占50%,其余大多是文盲和半文盲。在这样一种低下的文化素质背景下很难设想可以通过科技推广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树立“以技促农、以技兴农”的思想。首先,抓好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严格控制辍学率;其次,兴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继续办好农业广播学校、农民函授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等等;第三,发挥农业科技协会、科技示范户的辐射作用,提高农民运用科技的组织化程度;最后,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与科研、教育部门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双方或多方密切合作的方式,创建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组织,实践证明也不失为科技兴农的一种好模式,很值得推广。

标签:;  ;  ;  ;  ;  ;  ;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的思考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