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热”民族风设计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论文_周树霞

(云南艺术学院)

摘要:民族风设计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形象“百科全书”,更是民族发展的“活化石”,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具有民族性自主设计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独树一帜。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提升自主设计和自创品牌的能力,无疑是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配饰作为一种服装搭配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设计者从新编排与组织,传达着佩戴者对某个时代、某个时期的感性思想。这样的创新开拓,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融汇于过去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民族;配饰设计;文化传承

一、民族风设计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如何将中国民族文化推向世界,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将内蒙古民族的热情、豪放的性格体现在产品中,使对民族元素的运用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装饰化,内涵化,品牌化让人们在生活中体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是以后做民族风产品设计的一种趋势发展。

通过对内蒙古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发现现有配饰缺乏实用性、形象性、传承性,纪念性,故设计一款集观赏、收藏、纪念、实用价值于一身的饰品。本次设计灵感源于我国内蒙古特色民族文化中蒙古语言“奈热”寓意热情奔放,它代表着我国特有的一种性格、形象。将一些民族元素与现代配饰相结合,更加注重饰物的装饰与实用性。使人们佩戴后产生自信、乐观的内心体验,从而在日常中充满激情和活力。本次设计采用了手工编制与刺绣的加工方法,结合少数民族的标志色彩以及图腾元素,体现更原始的民族文化。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将各民族文化特色融入现代产品中,使民族元素的运用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装饰化、内涵化、品牌化,是我们设计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让人们在生活中体会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是民族风产品设计的一种趋势发展。饰品与服装搭配有很多讲究,例如红花需要绿叶的陪衬才能显示出花的艳丽,同样一身服饰也需要饰品的装点才能更具审美性,才能提高一个人的个人气质和魅力。服装本身可以分为裸装和带有饰品的服装。裸装就是指衣服上没有图案、色彩单调、设计比较简洁,面料普通平滑的服装。带有饰品的服装是指那些由于服装的色彩、图案、款型或者材质,形成对比效果的服装。饰品包括鞋子、钱包、挎包、手表、首饰、腰带、眼镜、丝巾、胸花、袖扣、胸针、领带、帽子等,大体可以分为贴衣饰品和旁衣饰品两类。

中国民族品牌虽然数量很多,但缺乏竞争力,远不是一个品牌强国。一方面是由于品牌意识淡薄, 忽视品牌保护中国许多企业缺乏商标专用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是中国部分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依赖于国外技术,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力不足。严峻的市场形势促使各企业更重视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与时俱进,不断为企业品牌注入新活力,而且我们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二、“奈热”民族风配饰设计分析

1.“奈热”民族风配饰设计重点

民族配饰的外观造型首先要搜集各种关于时装配饰的资料信息,形成一个初步的外观设计概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在产品外形上着重形象给人带来的舒适感、时尚感,造型上力求时尚又不失民族风格,与现代时尚服装配饰形成鲜明对比。运用现代美学理论知识及皮质、绳编等工艺进行从新组合,再加上具有现代感觉的牛仔和绣片加以民族的元素给佩戴者带来更加时尚、热情、豪放的感觉。现有的民族饰品在外观上给人的视觉效果略显呆板。这也是此次我在设计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使得产品过于单一,增加产品的多元化设计元素,使产品更加丰满和赋予人性化。

民族配饰的生产材料民族饰品的材料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金属、木质、皮质、陶瓷、布艺等都可用于民族饰品的设计,但它们是各有特色,金属易加工批量生产,效果给人高贵华丽的感觉,木质给人贴近自然的感觉,陶瓷体现了生活的品质感,皮质体现了复古民族气息,皮质给人感觉是全天然结构、韧性、柔软度比较好,也是最高档的,布艺着重点在于舒适随意的感觉,如何将材料运用的恰到好处,达到我所设计产品所要达到的理念与效果,作为重点研究目标。

民族配饰的功能本次设计体现了设计师的别具匠心,更体现了民族产业的生机与活力。“搭配之美”是人们永恒的话题,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的过程,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产品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把服装配饰作为服装的主导来设计,就能使服装配饰与服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本次民族饰品的设计主要基于实用功能,方便人们生活,其次,突出装饰性,满足人们心理对美的需求。

2.“奈热”民族风配饰设计分析

民族饰品的外观造型设计,造型设计主要想体现产品的与众不同,突出产品的舒适性和时尚感、粗矿感。本设计以各民族文化为原型,取其文化内涵、颜色以及民族图案的特点,将民族文化、图案进行提炼和加工结合到外观造型设计课题上来,让产品的造型本身给佩戴者带来时尚、热情、豪放的感受。

本次设计大量采用了牡丹花的绣片,项链、耳环、腰带、手镯都采用牛皮制作,给人感觉是全天然结构、韧性、柔软度超好,也是最高档的,如何将材料运用的恰到好处,达到所设计产品所要达到的理念与效果,作为本次设计的重点研究目标(如图2.3)。

图2.3

民族配饰的人机设计,人机工程学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设计是为人类提供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活动,使人们在使用时候的更舒适、更轻松。本设计的人机工程设计构想就是基于满足于饰品佩戴的舒适性和合理性,这是由于人们的心理、生理需求而产生的。高效率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状态使得人们需求舒适、美观又时尚的元素,将牛皮的自然、肌理形态运用于设计之中,能恰到好处的完成牛皮与牛仔和民族元素的结合(如图2.4 图2.5)。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人群成为民族配饰、服装的消费者。而民族饰品的多样化,不仅拉近了它们和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更好的享受时尚与民族文化的乐趣。一系列民族配饰设计不仅要给人们带来舒适、时尚的生活感受,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功能性,既能让它成为装饰,又可以使它发挥产品的最大功能。

图2.4 图2.5

民族配饰的材质与色彩设计,材质主要采用舒适的皮质的材料,柔软、亲切、细腻。再辅助一些其他布料和金属等天然材料以达到产品豪放、自然舒适的感觉。

色彩在设计中尤为重要。色彩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速度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本次主要采用民族撞色完成设计,以期拥有强烈的视觉特性,刺激消费,增强大众的民族情感,达产品形象的深入记忆,独特的引领性。

很多设计作品都是通过色彩来确切的传达设计师的设计原创性,此设计在颜色的运用上主要从设计元素、颜色和人的心理方面来考虑。设计元素方面:民族饰品本身的颜色就是红、绿、蓝等大胆的撞色组成,所以在颜色的运用上还是采用民族本身的颜色为主。人的心理方面:民族饰品的消费群体比较广泛,但是很大一部分都具有舒适、时尚的要求,站在这种心理需要上来考虑,柔和的、高贵的、轻快的色彩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由以上两点,将此设计的主体色定为红色为主蓝色为辅,并添加一些粉色、绿色、白色等颜色较轻快的颜色作为点缀,这些颜色切合此设计的主题,富有舒适时尚的气息,更好的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三、传承文化与设计创新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们设计师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又是民族文化的弘扬者。

文化传承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写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加大民族文化事业建设的力度,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有效的应用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目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文化创新要求设计师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学习传统文化,融合其他文明文化,为我国文化注入新活力,我们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结合”是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本质是自己本土传统文化的继承,俗话说“:越有民族性、越有世界性”,我们要从设计概念、产品的材质、加工技术、互联网应用不断创新,巩固本国文化之基,吸收现代先进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配饰的多样化、个性化为众多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民族配饰在现有基础上正朝着多样化、综合化、大众化、实用化、装饰化等方面发展。本次设计将内蒙古民族的热情、豪放的性格体现在配饰产品中,使对民族元素的运用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饰化,内涵化,品牌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设计师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断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刘传凯.产品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05月.

[2]杨明洁.黄晓靖.小产品大创意(礼品与时尚产品设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06月.

[3]全真英.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08月.

[4]苗延荣.中国民族艺术设计.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2.

[5]张锡.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08第1版.

[6]刘春荣.人机工程学应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07月.

[7]陈慎任.设计形态语义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07月.

[8]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08月.

[9]潘荣.李娟.设计•触摸•体验——产品设计模型制作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8月.

[10]于帆.仿生造型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11]习近平讲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作者简介:周树霞(1989-),内蒙古包头人,云南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与设计研究。

论文作者:周树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奈热”民族风设计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论文_周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