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论文_赵超

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论文_赵超

赵超(青川县苏河乡中心小学校 四川 青川 628113)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187-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堂好的教学课,它能使学生激发和产生强烈的兴趣,释放积极思维的潜能,体现出学生听起来快乐有趣、学起来轻松易懂,用起来灵活自如等特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关键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年龄特点出发,挖掘数学生活素材,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形象、生动、趣味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进入一种快乐、享受的学习境地。我在强化新课程理念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强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形成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

一、教学语言幽默化

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能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但对学生影响最大、最具直观性的仍然要数最本真的教学语言。对于自我思维意识还不充分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引导有助于他们巩固对知识的第一印象,而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与启发力也对学生学习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凝练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以此来化解数学学习的单一乏味,可以利用比喻、比较等表达手法。此外,教师还要注意配合肢体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等。例如,在学习《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据调查,刚出生的婴儿平均身长0.5米,这是多长呢?我们先用分数来表示,那就是 米,也就是十分之几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一位小数来表示,仔细想想,那可真是很小的数值,小数点原来是代表小不点的啊。下面我们又来看看另外几个小不点小数吧。”这样简单直白又不乏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十分契合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可以让学生们一下子就感受到知识点的趣味所在。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制作“小狮子找外婆家”的动画片供学生观看,并且再配上欢快的录音:这一天,小狮子的妈妈生病了,让小狮子上山告诉外婆,临走之前,妈妈对小狮子说,外婆家和奶奶家的房子都比较像,只是稍微有点不同,外婆家的房子呈长方形,奶奶家的房子则是正方形的。但是,顽皮的小狮子还没有听明白撒腿就跑了,到了山上,看见差不多的房子时,这个时候愣住了。这时,学生也都完全进入到情境中,都愿意帮助小狮子,但是,学生也都不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呀?这个时候,我趁机导入新课,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也都空前高涨起来,对新知识的教学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故事化

小学生初步接触系统数学,难免存在着很多不适应。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要紧贴学生的认知,有意识地将知识形成转换,用能够提起学生关注、学生熟悉的内容来打动学生。在小学生的世界里,故事、儿歌是吸引度较高也容易让学生迅速参与进课堂的形式,教师可以将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枯燥的学习内容融入其中,使数学知识更加容易理解、易学易记。例如,在进行《数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教学中,学生们对人民币单位值概念和单位换算掌握并不熟练,甚至有的学生还觉得复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自编儿歌来强化学生们的印象,如:“人民币,三兄弟,元、角、分,齐相聚,认识它们也不难,十十换算记心里。”简单上口的童谣式儿歌,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乐趣。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们讲过一个《小熊卖鱼》的故事,小熊妈妈生病了,为了挣钱给妈妈看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去市场卖鱼。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斤啊?”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4元一斤。”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那么鱼头、鱼尾卖给谁呢?”狐狸甩甩尾巴说:“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齿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们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帮了狼大叔,又帮了熊老弟了吗?”小熊一听直拍手,但是仍有迟疑:“好倒是好,可价钱怎么定啊?”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斤,鱼头、鱼尾都是1元1斤,不正好是4元1斤吗?”小熊用小树枝在地上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起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小熊一过秤,鱼身15斤30元,鱼头7斤7元,鱼尾8斤8元,小熊一共收了他们45元。老狼、狐狸、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进了树林。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30斤的鱼,按4元1斤能卖120元,可现在却卖了45元……小熊左思右想也没想出来原因,这时候我就请同学们帮着小熊想一想到底它的账哪里算错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由此可见,把轻松愉快的小故事贯穿课堂,能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欢声笑语让师生变得轻松,气氛变得活跃。

三、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与发展。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讲自己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从而引出课题。之后,分别拿出2016年、2017年、2018年3年的年历卡,使学生深入了解年、月、日,学习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概念,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相关内容时,我就联系生活中逛商店的情境进行导入:张华和妈妈一起逛商场,妈妈给张华挑了一个价值是25元的玩具,张华自己挑了一个6到8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呢?请同桌合作选一选,有哪些不同的买法呢?总计需要花多少钱呢?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致也很高,这个时候,再顺势导入新课。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进而更加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的信心。

总之,趣味教学法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是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始而产生的。只有做到兴趣不因课堂活动的终止而消失,才能使学生保持永久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论文作者:赵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论文_赵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