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转变经营模式推进企业化的路径探究论文_徐艳

农场转变经营模式推进企业化的路径探究论文_徐艳

黑龙江省江滨农场

我们主要结合某农场对农场转变经营模式,推进企业化路径进行探究。蔗糖、橡胶是该农场的主导农产品,近些年来价格呈现出持续低迷的状态,加之病虫害的影响,剑麻面积大面积减少,严重影响农场的经济收入。该农场在严峻的形势下积极寻找特色优势项目,并在转变经营模式以及发展股份制多种经营形式下做出适度经营。其中还涉及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转变公司制等经营形式的方式,已经取得明显成就。

一、明确农场发展股份制、公司制经营形式

1.构建新兴产业园区

某农场于2015年1月规划1000亩土地,以每亩800元的费用成立模拟股份公司。共同投资196.8万元种植花生。这部分资金来源于农场控股以及职工自愿认股筹集。二期以模拟股份公司种植辣椒为主,该部分资金由公司占股以及企业经理人占股构成。经营时间为五年。由股东大会选取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财务核算工作则由农场统一负责。在经营团队以及董事后共同商讨决定后执行相应的经营策略。该基地的经营模式主要由模拟股份公司来投资,主要生产辣椒。

2.新兴果蔬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

2016年4月,某农场规划土地646亩,土地使用费1000元/亩,种植香蕉336亩、辣椒310亩,经营期限5年。试点初期投资194万元,其中农场持股30%,职工自愿认筹共持股30%,社会资本持股40%。基地拟以专业合作社形式经营,但尚未正式注册。管理上制定了相关的经营管理方案、理事会、监事会、财务管理、产品销售、盈余分配等制度,建立独立经营机制和公开透明的财务收支体系,由农场、职工、社会资本三方代表组成监督机制、共同经营。现有专职管理人员3名,目前已完成香蕉种植及辣椒育苗。

二、客观分析经营模式转变的效果

1.初步经济状态

上述农场在项目经营期限方面存在一致性,均为五年,农场并没有明确核算种植的果蔬,所以无法明确在初步经营过程当中取得的经济效益。固定运营成本较高是限制其中两个公司发展的原因之一,所以会有不可避免的亏损状态出现在经营初期。这是通过客观分析经营模式转变效果后取得的明确结果。

2.创新机制体制

(1)创新经营内容

传统农场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单一性较为明显的问题,往往局限于单个作物。可通过创新经营内容的方式,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的优势作物。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区域内的规模以及市场优势。上述农场所种植的辣椒以及各种果蔬品种是农场职工种植的主要品种,也是外来承租土地人员种植的作物之一,在销售时完全可以依靠当地市场。项目基地的示范带动对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有积极作用,也可通过带动农场增效的方式提升职工收入。

(2)创新经营机制

原来农场在经营过程中主要依靠单纯的家庭农场承包方式。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创新经营形式的直观体现。例如上述农场在操作过程当中都是利用模拟股份公司的形式,始终作为农场内部单位开展科学的管理与运作。其中有部分公司在运作过程时使用有限公司的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模拟股份制与有限公司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任何决策都需要经过决策层以及经营层讨论后实施,并充分考虑到相关规则与流程,保障决策的规范性。

(3)创新土地管理方式

由原来的职工承包,或者对外租赁是原有国有农场土地资源处理的主要形式。现阶段已经逐步向参与种植经营转变。这是拉近市场与产业集团之间距离的途径之一,进而实现对农场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是满足统一经营这一需求的前提条件。农场在经营过程当中,不仅会获得相应的效益,也需要承担一定风险与管理责任。在土地管理方式创新的同时,农场会作为企业经营主体,承担相应的风险与责任。农场不能将土地和长期作物一包了之是农场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创新土地管理方式的同时,上述困境得到逐步完善。

三、农场转变经营模式现状

在农场当中,模拟股份制始终作为内部单位存在,但是从法律意义角度来说,模拟股份制并不能称为独立的经营主体。这种组织形式难以在长时间内维持。不规范的程序操作,以及部分重大事项没有经过投票程序表决等都是存在其中的主要问题。全体股东需要再设立大会投票程序的基础上表决对重大事项的态度。很多章程需要由全体股东签字确认授权后才可真正实行。通过对模拟股份制的财务核算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相关法律税务风险普遍存在于模拟股份制当中,划分不够清晰的管理审批权限,是导致效率长期得不到提升的因素之一。领导参与入股虽然对职工发展产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党政领导干部在参与下属企业兼职时,并不能获得相应酬劳。模拟股份制需要大量的职工入股,这会降低其风险承受能力,如果出现经营亏损或者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多职工会选择放弃继续投资。这是制约模拟股份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因素。

四、如何规范经营和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

1. 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支持农场结合实际发展以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新的增收渠道。发展新项目应更多地采取有限公司方式,通过引进具有市场和技术优势的社会资本、经营能手,鼓励有经济承受能力和技术优势的个别职工入股,和农场的土地优势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坚决落实农场改革要对接产业集团的要求

在坚持发展主导产业不动摇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各种形式的特色高效经济,把瓜果蔬菜等产业融入产业集团中,做好发展特色产业的总体规划,进行产业化运作,形成有区域竞争力的瓜果蔬菜等产业集团。

3.做好农场企业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企业化改革一定要提升经营出发点,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力量,比如农场的瓜果蔬菜产业园区要升级成为巩固主导产业的优势基地,农场的菠萝园区要升级融入菠萝产业中,整合地方产业资源,发展壮大成为区域性产业集团。

参考文献:

[1]艾文安.转变农机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沙洋农场农机化发展思考[J].湖北农机化,2016(5):20.

[2]陈进.关于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农垦,2015(7):27-30.

论文作者:徐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  ;  ;  ;  ;  ;  ;  ;  

农场转变经营模式推进企业化的路径探究论文_徐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