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建活动论文,精神文明论文,组织开展论文,非公有制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四月初,我们到郑州、濮阳、鹤壁等市进行调研。围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何拓宽领域、创新载体,向广度深度发展”的调研题目,我对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了以下思考。

一、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从无到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又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党的政策指明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指明了各级党政部门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应有的态度和立场。

二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缴国家利税、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现全面小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这些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引导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文明经商教育”、“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致富思源、富而先进”的两思教育等活动,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和诚信经营的理念,不断提高非公制经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宽领域、创新载体的客观要求。目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关键是要解决一个着力点和结合点的问题。把这个政府引导的着力点与企业开展活动的结合点找准了,创建工作就能做实做好。

二、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打造企业文化的交汇点

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治国方针。实践证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夯实物质文明的基础,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可以说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三驾马车,凡重视精神文明和发展精神文明的,就必然能促进物质文明的繁荣和政治文明的巩固。

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实现企业的全面进步也应该是“两手抓”,一是抓经营,二是抓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它包括企业制度、管理、职工素质、企业精神和理念等。一个好的企业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时,就与社会倡导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有了交汇点。比如它们共同面临着提高职工或是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问题;共同面临着建设和改造企业或是城镇、社区硬件环境的问题;共同面临着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问题;共同面临着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达到教育人、提高人的目的,共同面临着实现企业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进步的问题。这些正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企业文化的交汇点,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着力点,也是企业发展壮大、自我完善的立足点。可以说文化是一种外化的精神,精神是一种内在的文化。一个优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源于它独特的企业文化或精神。

因而对于企业来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决不是毫不相干的两张皮。全社会所倡导和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打造企业文化有天然的亲和力。围绕经营搞创建、通过创建促经营,这恐怕应该是企业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非公有制经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存在的不足和对策

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新载体、拓宽领域,向广度深度发展的具体体现。结合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际状况来看,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起步较晚,还处于自发和探索阶段,许多非公有制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甚至很大一部分规模小的企业,精神文明创建还是一片空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经营,深化创建。要以创建促经营,围绕经营搞创建,不能把创建活动和经营生产搞成不相干的两张皮,不能为搞创建而创建。生产经营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长点,围绕生产经营搞创建,就会有许多实事可做,就会产生切实的效果。现在我省越来越多的私营和民营企业开始注重诚信服务,以诚实守信、优质服务、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他们在政府和工商联的引导下,开展了“诚信宣誓活动”、“诚信进企业活动”、“诚信从我做起”等活动,把“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把建设市场诚信体系与诚信经营、做名牌企业结合起来,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经营,而且不断地深化了创建活动。

二是加强引导,规范管理。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搞创建评比,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创建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使他们自觉地把企业发展、个人财富的积累,同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统一起来,增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在规范管理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使非公有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一定的组织保障、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丰富的活动载体、能够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应逐步形成政府倡导、部门组织、企业参与、管理规范的创建工作新格局。从我们在调研中所接触到的一些创建活动搞得较好的非公有制企业来看,基本上都成立了党(团)或工会组织,制定了严格明细的管理制度;而且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既增加了企业效益,又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三是树立典型、带动整体。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应该说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整体思路。

在培育典型、树立典型时,各级党政部门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方法上的继承和创新。非有制经济企业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新的领域和阵地,它可以借鉴的是在其它领域或外省在这一方面的成功作法,但又必须结合我省实际,进行探索和实践上的创新;二是正确处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创建。无论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政府部门在指导其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时,都应积极引导,一视同仁;三是正确处理创建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不能追求轰动效应,盲目地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文明单位”的数量,应严格把关,注重质量,使树立的典型切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正确处理年度评选和日常管理的关系。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文明单位”年度评选,是对这些单位创建工作的一个肯定和鼓励,但不能抱有“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想法。创建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深化创建,才能保有其文明单位先进性和示范性。因此,要把年度评选建立在日常管理之上,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非公有制经济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结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更是要解放思想,而不是因循守旧;与时俱进,而不是止步不前。应努力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建工作的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使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