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效建设与效率的思考--对高中地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思考_高考论文

反思低效 营造高效——对高三地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地理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就教师的教而言,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课堂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获得进步或发展。可见,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一、问题的提出

(一)某校高三复习课教学实录

1.要求学生翻阅复习材料中的专题“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

2.通过考点分析,讲授农业生产和农业区位选择的若干个要点。

3.讲评复习资料中的练习。

4.布置课后练习。

(二)学生的反馈

1.教学目标不明确 “那些东西以前就学过,再学一遍还是老样子,老师上课前应先把这节课内容讲一下,这样我们心里就有目标了,否则不清楚学什么;老师应把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和要领提出来,这样我们才知道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2.学习效果不好,感觉浪费时间 “教学时间应控制,应有针对性地讲;老师只讲表面内容而且缺乏联系,很多东西联系不到一起,我们不求甚解,再学还是很容易混乱;自己所能利用的时间少,没时间思考、总结和消化,效益不高。”

3.基础没落实就做题 “老师为了赶进度,一个方法或知识未见成效就放弃,知识还没落实就要求做题,太急于求成;老师复习蜻蜓点水,就题论题,再换另外的题就不会了,我们不会融会贯通;我认为复习的重点应放在总结规律和解决这部分内容的方法上,这是我们最不会的,不这样的话遇到不同的题目还是不会。”

(三)需要反思的问题

1.高三复习阶段主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2.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课堂学生感觉有收获吗?

3.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更高效的教学?

二、营造高效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一)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任务与主要目标

1.总任务:重组知识、完善体系;总结规律、提炼方法(规范解题,正本清源);突出重点、强化训练(针对考纲中的要求和高考题型作重点训练、适应性训练)。

2.总目标:框架清晰(知识和能力框架清晰);“三点”明确(高考的必考与常考点、难点、易错点明确);笔头落实(精做练习,杜绝以想AI写作、以看AI写作)。

(二)落实基本任务与目标的课堂教学程序

高三复习阶段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性决定了该阶段的教学决不能是游离于高考之外的教学,教师要把原本游离于高考之外的知识和能力与高考建立一种联系,然后把联系着两端的载体和高考要求一起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与高考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走进高考、熟悉高考。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应包括:①考纲要求与高考要求;②专题知识与能力梳理;③重难点知识解析;④典型例题分析与命题走向。

(三)课堂教学程序中需要关注与完善的环节

1.考纲要求与高考要求:展示《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对该专题的基本要求;展示多年高考在该专题考查的主要考点;展示多年高考在该专题考查的题型特点;展示多年高考在该专题考查的能力要求。

2.专题知识与能力梳理

(1)构建知识框架 低效课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教学替代”。教师应主动追求“不以讲代教、不以教代学、不以少数代多数、不以口头代笔头”,努力减少课堂替代现象的发生,教学成效归根到底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

①将专题中知识框架的具体内容设计成学案,让学生边看书边完成学案内容——完善框架。

②运用“案例法”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构建框架。即教师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专题整理示例;建构、分析专题的“模式”;学生自己完成专题构架,教师在方法上进行具体指导,检查专题整理的质量。

③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应在课后完成。

(2)构建能力框架 复习课承担着知识梳理和能力提升的双重任务,如何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整个复习安排的策略如何,直接影响复习效果的好坏。

①学科能力和通用能力

自有地理高考以来,地理的专项能力主要是读图能力就一直是地理高考考查的重点。近年来,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重心已经发生了变化,在重视地理学科能力考查的同时,不断强化通用能力的考查。通用能力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规律、论证和探讨问题”,因此,地理学科能力训练的视角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高考对文科学生的能力考查不单指地理等单学科能力,地理能力也不仅仅是读图能力,当前的高考越来越着眼于对未来劳动者所应具备的有用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能力训练的内容、训练的方向方面,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②设计能力训练方向

a.获取和解读信息

b.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c.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描述地理事物、概念、原理和特征——运用文字语言或图形语言等方式进行描述训练

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通过比较、判断、分析进行阐释训练

d.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构建思维导图,建立答题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紧扣时代脉搏,培养学生科学辨证的地理意识。

③寻找将知识专题和能力专题有机结合的途径

例如,改变原有完全依赖复习资料的做法,在每个知识的专题训练中,根据不同知识专题的特点,注重体现不同能力类型的要求,在试题功能的选择和布局上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加以落实和渗透;再如,知识专题常规教学之后,进行能力专题的专项训练。

④能力专题设置需要新的材料支撑,能力的考查如何体现,能力的形成如何训练,现成的资料较少,需要教师投入精力进行研究、搜寻甚至创作。

3.重难点知识解析

(1)集中力量进行规律性事物的总结和方法的提炼。

(2)集中力量解决常考点:每节课只解决1~2个主要问题,即必考点;其他问题通过当堂练习、互助、指导、讲评来解决。

(3)集中力量讲解难点、易错点。

(4)集中力量解决训练点。训练点有三:针对主要考点、知识点等相互关系进行的综合考练;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的共性和规律性考练;针对易错易混点的矫正性考练。课堂中的考练应该以后两种考练为主。教师备课时要注意将每个考点分解为若干个训练点,并对应每个训练点,选择典型题、高考的基本题,把每个训练点落实到位。

4.典型例题分析与命题走向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应该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例题,例题来源主要是历年的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各省的质检题、各校的阶段性试题等等,应重点说明这类试题在高考中的命题意图、命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标签:;  ;  ;  ;  ;  

关于低效建设与效率的思考--对高中地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思考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