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探讨液化气钢瓶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置对策论文_刘玮玮

预防探讨液化气钢瓶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置对策论文_刘玮玮

安徽省公安消防总队安庆市消防支队潜山县大队大队长

摘要:液化气钢瓶是一种储藏液化石油气的钢瓶,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城乡居民开始逐步使用并沿用至今。作为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主力军——公安消防部队,对于如何与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协作,并预防、探讨液化气钢瓶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置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预防 液化气钢瓶 处置对策

一、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居民早已过上了使用市政燃气的生活,但在我国绝大部分城镇、农村仍在使用液化气钢瓶。液化气钢瓶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其泄露引发的事故也相应增加,因其威力大,冲击强,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同时,在安全监管上理应由属地政府、住建、安监、市监、公安、交通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取得实效的监管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相互掣肘难以形成合力。

二、案例

据博燃网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共发生燃气爆炸事故389起,共造成500余人受伤、58人死亡。其中居民用户燃气爆炸事故发生率为64%,饭店、商户发生率为23%,特别是六七月份处于液化气燃爆事故的高发期。本人结合网络数据资料汇总了2017年以来我国境内损失严重的3起燃气爆炸事故。

2017.1.11 上海四层楼房天然气泄漏爆炸,4人死亡。

2017.6.5 山东临沂石化公司爆炸事故,10人死亡9人受伤。

2017.7.21 浙江杭州西湖区餐馆爆燃事故,2人死亡45人受伤。

三、危险分析

常用液化气一般指液化石油气,是原油在提炼过程中剩下的一种尾气,通过一定程序,对尾气采取回收、加压等措施,使其变成液体,装在受压容器内。它的主要成分有乙烯、乙烷、丙烯、丙烷和丁烷等,在气瓶内呈液态状,一旦流出会汽化成比原体积大约二百五十倍的可燃气体,并极易扩散,遇到明火就会燃烧或爆炸。

这种爆炸的威力是致命的,它会瞬间产生两次破坏。开始是钢瓶破裂发生物理爆炸,瓶内液态石油气瞬间膨胀250—300倍变成气态,产生冲击波,犹如地雷爆炸。接着,变成气态的石油气迅速与空气混合,当它在空气中的浓渡降至3%—11%时,如遇明火,将产生化学爆炸,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带来二次灾难。人若吸入这种爆炸性气体,将使呼吸道和肺脏组织烧损。真正杀伤力大的是钢瓶的碎片,它们会以400到800米每秒的速度穿过空气,以200到500米每秒的速度穿过物体,一块几毫米的碎片就足以致命。

四、处置措施

火情侦察:一般的液化气钢瓶火灾扑救,过火面积都不大,但火情侦察一定要仔细和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侦察要切实搞清楚以下三点:

一是液化气钢瓶处于什么状态燃烧(站立或倒卧、室内或室外);站立的液化气钢瓶燃烧时由于温度过高部位位于顶部,底部较厚,爆炸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卧倒的罐体由于燃烧后会导致罐体温度不均匀,特别是地面一侧由于受到遮挡温度低,温度不均燃烧后极易引起爆炸。二是燃烧的钢瓶是否发出异响和火焰颜色;正常燃烧的的火焰的颜色偏黄偏红,罐体一般没有声音,往往火焰发白火焰窜高,发出啸叫或声音变尖,往往是爆炸的征兆。三是钢瓶是否受到局部受热,瓶体是否有变形。

初起火灾处置要果断坚决:在液化气钢瓶刚刚起火且没有发生爆燃情况下,可直接使用湿毛巾准确迅速的覆盖在钢瓶阀门口,并迅速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将火扑灭,并将液化石油气钢瓶搬出火场放置到安全区域。

发展中的火灾处置要科学:如果液化石油气钢瓶翻倒于地面,救援人员不应盲目接近于钢瓶,应尽量持水枪靠近地面前进,必要时持水枪匍匐前进,并且应对正钢瓶中部,不要面对两端前进,因为钢瓶在爆炸时,由于其结构特点,液化气钢瓶会在阀门口和钢瓶底部进行泄压,所以对正钢瓶中部将在爆炸时有效的避免伤亡。为此,在扑救时最好的办法也莫过于用水枪向钢瓶喷水降温,能控制它不达到临界温度也就不存在这种爆炸的危险了。

燃烧时间过长的火灾处置要谨慎:在火灾现场最常见的是已经使用过的液化气钢瓶,这大致上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过一部分,但液态数量仍较多,一种是用过一大部分,液态液化气已所剩无几。对已经使用过一部分,但存量较多的液化气钢瓶,它在火场上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液体急剧膨胀而引起物理性爆炸。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钢瓶内液体存量较多,当受到火焰烧烤后,温度上升,在温度还没有达到临界温度之前,液相部分已经先占满了整个钢瓶,然后再只需升温4.00℃左右,就发生了爆炸。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只钢瓶灌了 12.00kg的液化石油气,约占钢瓶容积的70%。试验时通过对温度与压力的遥测,有意对钢瓶用明火烧烤。就这样,只过了4分40秒,瓶内压力由原来的 6.00 kg/cm猛增到70.00kg/cm,并发生强烈爆炸,钢瓶残体碎片如同炸弹弹片似地向四处飞溅,崩起的高度达100m 左右,碎片落点至170m,由此可见爆炸时惊人的威力。

五、启发

严格自有气瓶产权制度。从法律法规上明确气瓶生产单位只能将钢瓶销售给钢瓶充装单位。一方面,自有产权制度能确保每一只气瓶的可追溯性;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打破液化气钢瓶销售利益分配格局,钢瓶的所有权归气瓶充装单位,需要检验的钢瓶和报废钢瓶由充装单位负责送到检验单位处理,所需费用,钢瓶充装单位可以从销售液化气中赚取或者通过出租钢瓶赚取;消费者只有钢瓶的使用权,只能租用钢瓶和购买液化气。

整合监管力量。实行一个部门负责制,避免职能交叉和相互推诿,权力和责任下放到基层,坚持谁发证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强化钢瓶充装单位换证许可,将钢瓶充装单位换证许可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与企业守信守法结合起来,从法律上明确条款,对日常监管中存在问题比较多的以及因违法行为纳入黑名单的企业不允换证。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钢瓶充装单位必须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条码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强化每一只充装钢瓶的追溯性,减少人为因素错误充装超期未检和报废气瓶等现象;要夯实一线力量,不断提升一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履职能力,上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让一线人员能监管、会监管、管得好,同时,加强纪律监督和检查,对不依法办事、不依法行政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强化钢瓶安全知识宣传。钢瓶充装单位和液化气销售单位是宣传的主体,企业要主动作为,加强液化气钢瓶安全使用常识的宣传。钢瓶生产单位对钢瓶生产日期的标识要醒目,易于识别;钢瓶充装单位也要加贴充装标签,必须让消费者能一目了然辨识钢瓶生产日期、检验日期和有效期。监管部门则要加大钢瓶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人人关注钢瓶安全。

论文作者:刘玮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  ;  ;  ;  ;  ;  ;  ;  

预防探讨液化气钢瓶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置对策论文_刘玮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