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克斯山口水电站变形监测及监测数据分析论文_李晓飞,罗景彪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工程院 新疆 8311100

摘要:通过采用精密星历对特克斯山口水电站变形监(GPS)数据的处理,及水电站变形监测历次测量平差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精密星历解算数据精度高,提供了更可靠的山体滑坡的监测数据,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做到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特克斯山口水电站;变形监测;GPS;数据分析

1.特克斯山口水电站工程概况

特克斯河山口水电站位于巩留县和新源县交界处特克斯河山口,是伊犁河恰甫其海水利枢纽二期工程,距巩留县约30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912m,总库容1.21亿m3,坝顶高程917.2m,最大坝高51m,坝顶长度963.1m,电站总装机容量141MW。

2.特克斯山口水电站变形监测变形监测的施测

2.1变形监测的坐标系统

特克斯山口水电站变形监测的坐标与高程系统保持与施工阶段一致,平面关联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投影三度带第27带,中央子午线为81度,边长投影至900米高程面上,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2测量采用的仪器

平面基准网为A级GPS网,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Trimble 5700双频GPS接机(标称精度5mm+0.5ppm×D)进行施测。

垂直基准网采用Trimble Dini 12电子水准仪1台,用于变形监测基准网的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使用仪器均有新疆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出具的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在使用前的外观检视及常规检查记录,测量期间每天均有水准仪i角的检验,最大值-10.2″,规范限差15″。

2.3 平面基准点的观测

平面基准点观测按表1(A、B级GPS测量技术基本要求)的A级GPS网观测要求,布设成图形结构较强的边连式GPS网进行观测。按规范要求,观测时时段长度可适当延长,减少观测时段数,但总的观测时间必须满足上表1的要求。实际测量时A级共观测2个时段,每个时段大于27小时。这样观测的目是,GPS卫星绝的绕地球运动的周期都在12小时左右,当连续观测24小时,GPS观测的大部分误差将以周期性体现出来,我们既可以剔除大部分GPS观测误差项。有利于后续数据处理消除各项周期性误差的影响。

表1 A、B级GPS测量技术基本要求

等级 卫星截止高度角(º)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观测时段数 时段 长度(min) 采样 间隔(s)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A 10 ≥4 ≥20 ≥6 540 30 15 B 15 ≥4 ≥9 ≥4 240 30 15 观测时的时段长度可适当延长,减少观测时段数,但总的观测时间必须满足上表要求。

观测时的时段长度可适当延长,减少观测时段数,但总的观测时间必须满足上表要求。

2.4高程测量

高程基准点的观测、检测按一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以三个起算点(IS01、IS02、SK103)中较为稳定的一点为起点,布设一等闭合水准路线脸联测,平面基准点应联测高程,便于后续监测的施测。监测点按二等水准支线联测。具体观测方法件表2(一、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表2 一、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型号 观测顺序 观测次数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差累计差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一 DSZ05、DS05 后前前后 前后后前 往、返 ≤30m ≤0.5m ≤1.5m ≥0.5 二 DS1、DS05 后前前后前后后前 往、返 ≤50m ≤1.0m ≤3.0m ≥0.3

3.1 起算数据稳定性的分析

变形监测基准点共观测三次,每次观测前均对起算点边长及高程进行检测(边长采用GPS观测,高程采用一等水准观测),观测数据统计见下表3(平面起算点GPS基线边检测统计表)、表4(高程起算点监测统计表)。

表3 平面起算点GPS基线检测表

基线边 SK101-SK102 差值(mm) SK101-SK103 差值(mm) SK102-SK103 差值(mm) 限差(mm) 2005.11 1120.7362 0 1066.3450 0 950.9763 0 2006.09 1120.7330 -3.2 1066.3433 -1.7 950.9769 0.6 ±20 2008.10 1120.7366 0.4 1066.3477 2.7 950.9737 -2.6 ±20 2009.11 1120.7349 -1.3 1066.3477 2.7 950.9735 -2.8 ±20 注:表中“差值”为第n次观测值减第一次观测值.

由上表3可见,四次观测三个起算点之间基线的差值很小,均在限差以内,说明三个起算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没变,起算点的平面位置稳定可靠。

表4 高程已知点高差检测表

测 段 测站数 高差(m) IS01-IS02 差值 (mm) 高差(m) IS02-SK103 差值 (m) 高差(m) IS01-IS03 差值1 (mm) 允许值 (mm) 2005.11. 2 -1.6122 0 1.3736 0 -0.2386 0 2006.9 2 -1.6119 0.3 1.3737 0.1 -0.2385 0.1 ±0.85 2008.10 2 -1.6117 0.5 1.3737 0.1 -0.2381 0.5 ±0.85 2009.11 2 -1.6118 0.4 1.3736 0 -0.2380 0.6 ±0.85 注:表中“差值1”为第n次观测值减第一次观测值.

由上表4可见,四次观测三个起算点间高差的差值很小,均在限差以内,说明三个起算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起算点位稳定可靠。

3.2变形监测基准网平差结果的分析变形监测基准网共观测三次,平差结果的统计见下表5(A级网GPS历年观测精度统计表)。由上表5可见,三次观测平差结果都在限差的一半以内,说明每次测量外业完成的较好,测量精度较高,平差数据可靠。

表5 A级网GPS历年观测精度统计表

GPS网等级:A 相应级别精度:5mm+0.1ppm*D 仪器精度:5mm+0.5ppm*D 控制网平均边长 1007.87m 相邻点基线精度σ 5mm 精度指标项 2006(mm) 2008(mm) 2009(mm) 设计限差(mm) 备注 复测基线最大差值 1.60 1.6 1.19 ±4.75 同步环闭合差最大值 0 0 0 ±3 异步环闭合差最大值 9.85 9.85 8.10 ±24.8 二维最弱点位中误差 ±1.2 ±1.2 ±1.3 ±5 SK104

3.3 GPS测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结合以上三次测量成果,绘制各基准点的变形位移统计成果表(见表6三次观测变形位移量统计表)。

表6 四次观测变形位移量统计表

点名 观测时间 SK103 SK104 SK105 ΔX ΔY ΔH ΔX ΔY ΔH ΔX ΔY ΔH 2006.9 -1.1 -0.7 -1.7 -0.8 -0.3 -0.7 -1.0 -0.3 -5.7 2008.10 0.5 0.8 -2.6 1.4 0.8 0.6 10.4 11.8 52.6 2009.11 1.1 3.3 -5.7 3.4 -0.8 -1.6 -20.1 23.8 78.2 2005年11月观测值为初始值,其他位移量都是与初始值的差值。

2005年11月观测值为初始值,其他位移量都是与初始值的差值。

通过表6(四次测量变形位移统计表),绘制各点位移-时间变化过程曲线图。通过位移---时间过程线可以看出所有基准点中除SK105的差值较大外,其余位移均在6mm以内,可以视为测量误差,即除SK105外,其它基准点均稳定。

从位移---时间过程线中可以看出SK105向南移了20mm、向东位移了23.8 mm、向下沉降了78.2mm,这说明了SK105基准点地基有向西北方向的位移及垂直向下的位移;SK105基准点坐落在水库东南侧的山体;即水库东南侧的山体有向水库方向的滑坡。

3.4水准测量数据分析

采用一等水准对SK105高程进行复合,复合测量中一等闭合水准的往返测量高差不符值最大的为“IS04—SK103”段,差值为+2.07mm,允许值为“±3.50mm”路线闭合差为-1.82mm,路线长为4.88Km,测站数为148站,限差为±4.87mm。各项指标差均远小于规范要求,说明水准测量精度较高。将测量成果调制成垂直位移统计表(见表7垂直位移统计表)。

表7 垂直位移统计表

点名 SK101 SK102 SK103 SK104 SK105 SK106 SK107 备 注 垂直位移(mm) -5.33 0.30 -0.10 -1.39 87.50 0.40 -0.80 2009与2005 观测值比较

观测值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SK05基准点的垂直位移87.5mm外,其他各点垂直位移均在6mm以内,视为测量误差,即各基准点稳定。

从垂直位移统计表(见表7垂直位移统计表)可以得出SK05基准点下沉了87.5mm,SK05基准点地基下沉。为此我们对SK05基准点坐落的东南侧山体进行了巡视,结果发现水库东南方向,离水库500米左右的山体有一条明显的裂缝,裂缝宽度50cm,经管理者及当地群众确定裂缝为蓄水后形成的,说明水库东南方的山体有向水库的滑坡,这与GPS测量数据分析结果相吻合。

4.结论

1.基准点SK105座落的地基基础发生了沉降,并有东南方向的位移,说明水库东南方向的山体有向水库的滑坡。

2.采用GPS测量数据分析得出基准点SK105沉降了78.5mm,通过一等水准测量得出基准点SK105沉降了87.5mm,两种方法差值为9mm,说明采用精密星历结算出的GPS大地精度较高,说明用GPS来监测建筑物和山体的水平位移及沉降,方法可靠,测量数据可靠、精度较高。

3.经过巡视发现水库东南方向,离水库500米左右的山体由已明显的裂缝,裂缝宽度50cm,经管理者及当地群众确定裂缝为蓄水后形成的,这与测量结果吻合,进一步说明水库东南方的山体有向水库的滑坡,当引起水库管理部门的注意,建议增加观测次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

[2]徐绍铨、张海华、杨志强、王泽明。GPS测量原理及数应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314-2009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李晓飞,罗景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特克斯山口水电站变形监测及监测数据分析论文_李晓飞,罗景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