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论文

精准扶贫视角下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熊蕾蕾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 要]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具有益贫特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结合对河南省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分析归纳出精准扶贫视角下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以下问题:辐射带动能力差,贫困户参与程度低;过度依赖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利益分配不均,脱贫效益低下。并从农户、合作社、政府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洛阳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总攻战的冲锋号。2013年,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正式明确精准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之一。过去6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8年的1660万人,6年时间减少了8000多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党的十九大对精准扶贫做出了新的部署。

洛阳市地处河南省中部,作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是扶贫攻坚重要战场。截至2018年年底,洛阳市已经累计脱贫606个贫困村、41.74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年底的9.10%下降至2018年年底的1.58%[1]。目前,洛阳市仍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是河南全省的17.4%。2019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年,确保通过精准扶贫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啃掉“硬骨头”,消除绝对贫困,摘掉贫困县帽子,建立扶贫扶志长效机制,实现贫困地区整体“脱真贫”“真脱贫”。

单环刺螠体腔液内有大量独特的蛋白和宽大的呼吸肠,使其获得了适应海底生存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由此也产生了具有一定特殊功能的代谢产物,已证明单环刺螠多肽具有抗肿瘤、抗菌、免疫调节等功能[6-8]。多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脾指数、胸腺指数[9]。从单环刺螠中分离的速激肽属于神经肽类的一种,具有抗菌功能[10-11]。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户分散经营的基础上,作为弱势群体联盟,引导农户进行规模生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单个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间矛盾的有效方式,是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转型的根本方式[2]

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1.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助于准确甄别贫困户,确定帮扶对象

扶贫开发重在精准,而精准识别是扶贫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合作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起到连接农户、市场和政府的桥梁作用。合作社多由本村农业精英、大户和村政府牵头组建,大多数成员为该村村民,对该村的实际生产发展情况以及村内农户信息掌握较为全面。因此,从合作社出发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能深入理解贫困户的难处,找准贫困户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

关新华(1985-),女,山西交口人,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服务营销,旅游企业管理。

1.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助于创新扶贫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走访调研显示,大部分洛阳市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如果没有政府政策、资金的扶持,驻村干部与基层干部的帮扶,合作社难以发展。洛阳市仅有少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状况良好,能带动社员脱贫致富,大部分合作社存在增收渠道单一、运营能力不足、空壳化和管理混乱等问题。此外,资金短缺,交通不便,缺乏管理人才,难以形成深加工良性循环产业链,使得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提高脱贫质量,有效防止贫困户返贫

习近平主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国家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文件。

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由种养大户或经营能手领办,且30人以内的小规模组织占比高达80%。规模小导致合作社发展缓慢,影响力远远不够,合作社规模与市场地位间往往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大多数合作社在市场中话语权有限,难以保护农民利益,更难发挥带动作用。经过20多年发展,合作社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制度体系,要求社员具有较高的诚信力和合作力,遵守社内规章制度和原则。然而,由于受小农思想和个人素质的影响,贫困户往往只顾及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给合作社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带来一定困扰。一方面部分具有影响力的合作社排斥贫困户加入,另一方面贫困户由于认知有限不愿意主动加入合作社,导致贫困户参与程度低,合作社难以发挥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功能。

表1 2016—2018年我国贫困数据

2 精准扶贫视角下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洛阳市精准扶贫效果显著。2018年,洛阳市实现11.74万人脱贫,同比增长12.68%;实现277个村脱贫,同比增长141%;贫困发生率1.58%,低于我国总体水平。2017年,洛阳市实现10.42万人脱贫,同比增长122.8%,实现115个村脱贫。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9月,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419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洛阳市供销社系统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达389个,专业社联合社11个,带动农户12.9万户,助农增收5.9亿元。在农户、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合力下,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长足发展,对扶贫攻坚影响深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辐射带动能力差,贫困户参与程度低

(1)利用试验区良好的光照、热量和冬闲田资源,种植优良牧草,既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又能为冬春季节生产优质饲草,缓解草畜供求矛盾。试验结果表明,冬春季燕麦+光叶紫花苕混播青干草产量可达到5 855 kg/hm2,夏秋季全株青贮玉米鲜草84 000 kg/hm2,全年轮作饲草干物质产量合计22 t/hm2。其结果是在冬春季节无灌溉条件、全年施肥量不足的条件下得出的,通过实施灌溉、牛粪返田等栽培措施,单位土地饲草产量可以进一步提高。试验采用的饲草轮作方式能够为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粮改饲”模式优化提供可借鉴的技术依据。

数据表明,2016—2018年,我国每年脱贫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与此同时,贫困发生率和返贫人数逐年递减,但2018年仍有5.8万人返贫(见表1)。

2.2 过度依赖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按照传统的扶贫模式,扶贫资源以项目制的形式向下传递,即便能避免层层损耗,也会在县乡村层面遭遇瞄准偏离带来的效率低下难题[3]。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民力量,对内采用标准化种植、养殖技术,消除“等、靠、要”不良风气,培养农民自主脱贫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对外发挥主体优势,提高行业地位,保护农民利益,规避市场风险,突出产业扶贫,突出“造血”功能。

2.3 利益分配不均,脱贫效益低下

据统计,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由种植大户、经营能手、依托政府、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占比高达90%,且合作社中的主要管理人员是当地有影响力的生产大户。合作社利益分配主要依据股份和交易额,贫困户入社后大多出资少、贡献低,缺少话语权与决策权。合作社在利益分配时难免会倾向于核心成员,导致贫困户只能拿到少量红利,有些甚至很难拿到应得利益,脱贫效益较低。这种利益分配不均的现象阻碍合作社发挥益贫性能,难以保障贫困户的利益。

3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

3.1 提升农户参与度

一是通过多渠道宣传,扶贫和扶志相结合,从根本上转变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例如,党员干部走进贫困户察民情、解民意,让农户充分了解合作社的特点、作用和益贫性。可通过横幅标语、小品话剧及解说活动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也可积极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宣传合作社知识,调动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二是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因地制宜,把握洛阳市农业发展特点,结合贫困户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素质养成、实用技术和职业教育等专门培训,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高农户生产劳作能力、农机使用技能和合作意识。建立符合地区特色的合作社辅导员队伍,重点培育技术硬、能力强、有担当、肯奉献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

3.2 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员大会制度,明确理事会、监事会等重要职务人员配备,完善财务制度和分配制度,做到支出透明化、决议民众化。二是扩展合作社业务,从简单生产扩展为纵向深加工一体化合作,打造联营型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打造特色品牌,带动扶贫产业升级。三是创新入社方式,贫困户可通过人力、土地、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替代入社资金加入合作社。

3.3 创新政府扶持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结合洛阳市的实际情况,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发展旅游扶贫和花卉扶贫等专项项目,创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贫产业园。二是政策适度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保障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用地,对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指标不足部分由中央协同所在省份解决[4]。三是多渠道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实施电商扶贫。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与贫困县结成对口帮扶,将山药及其制品等贫困地区特色土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销售。

参考文献

[1]徐孟国.2018年洛阳市11.74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EB/OL].(2019-01-28)[2019-08-09].http://ly.hnr.cn/201901/28/531.html.

[2]熊蕾蕾.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5.

[3]赵晓峰,邢成举.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16(4):25.

[4]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8-08-19)[2019-08-09].http://www.gov.cn/zhengce/2018-08/19/content_5314959.htm?from=groupmessage.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5-60-2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精准扶贫视角下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问题研究”(2019A013)。

作者简介: 熊蕾蕾(1989—),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标签:;  ;  ;  ;  

精准扶贫视角下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