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源:一个世界问题?国家计委运输和能源部副主任李洪勋访谈录_能源论文

中国的能源:一个世界问题?国家计委运输和能源部副主任李洪勋访谈录_能源论文

中国能源:世界性问题?——访国家计委交通能源司副司长李鸿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计委论文,性问题论文,副司长论文,中国能源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布朗提出中国将会造成世界粮荒的观点后,美国的一权威研究机构最近又公布一份报告,认为中国能源问题将使世界面临挑战。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家计委交通能源司分管能源的副司长李鸿勋先生。

储量能保证国内需要

李司长指出,说中国能源需求会对国际社会产生冲击,这是不客观的。他的判断首先建立在我国常规能源储量能基本保证国内需要的基础上。

他说,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的储量达10200亿吨, 其中工业储量为2000亿吨;石油理论储量有好几百万吨,工业储量相对不足,只有21—22亿吨;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达到了8000万千瓦,已开发的仅6000万千瓦。

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很大,我国是世界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18000 公里的海岸线为我们利用充沛的海洋能(主要是潮汐发电)创造了条件,太阳能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至少到2010年前,靠国内资源,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位专家如是说。

生产能源与经济发展同步

这位要员描述了我国能源生产的现状。他说,1995年,根据煤炭部统计数据,煤产量129200万吨。电业的总装机容量已达21000万千瓦, 并以年1100万千瓦的速度在递增; 石油产量为14900 万吨, 天然气为170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的能源基本能保证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

在能源外贸方面也没有表现出依赖海外市场的倾向。

李司长还特别提到海洋石油开发的成绩。他认为短时间就达到年产1300万吨的成绩是不容易和值得称道的,他还谈到在新能源方面,我国在风能、太阳能方面做出的努力,并表示西藏羊八井的地热发电能提供拉萨供电量的50%是让人有理由对新能源利用充满信心的事。

自给自足是制定能源政策的前提

这位中国能源专家称,基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依赖域外能源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自给自足构成了我国制定能源政策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奉行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能摆在首位的基本方针。在前几天开展的6年来每年一次的“节能周”活动中, 有政府要员参与,机械部公布了被淘汰的高耗能,产品目录,这也表明了政府推行节能的决心。

李鸿勋举了个例子说明节能的贡献率。他说,“九五”期间,按计划需要的能源总量为18亿吨标准煤,如果考虑到节能因素,就只需14—15亿吨标准煤。

他认为节能是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情。

环保担子很重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非洁净能源比较多,煤占74~75%。而这种特殊的能源结构,在近期内,甚至到下个世纪中叶都是不可改变的。“煤就那么多,油就那么少”。基于这样一种背景,环保是中国能源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李司长是这么认为的。

他提到国际上尤其是邻国,对我国环保问题颇有微词。尽管这些意见有失公允,但毕竟提醒了我们,环保问题不容忍视。

缺钱是永恒的主题

李鸿勋说,作为基础产业,能源必须先走一步。而现在,能源建设却面临着运输担子重和投入不足的问题,关键是缺少资金。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在煤炭上的投入为870亿,电力为6000亿上下, 石油天然气约为4000亿左右。国家在能源上的投入从“六五”、“七五”到“八五”期间,相对数在下降。由于投入不足,煤炭行业最近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计划都没有完成,以“八五”为例,计划是16000万吨, 实际只有 8000多万吨。他指出,各类能源生产中,只有电力超额完成了计划,这是因为电力“八五”期间有了建设基金,又进入了国际市场,吸引了一部分外资。此外,作为一桩有利可图的事情,和基于“有了电就能发展,没有电就发展不了”的体验,地方政府在办电方面也有积极性。

设备制造力不足

李司长说,在能源产业,目前面临着设备制造水平问题。以电力为例,3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我们能自行生产; 60 万千瓦的国产比率只有60%,且质量不比国外产品可靠;6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只能依靠进口。目前,我国发电机组生产能力每年有1500万千瓦, 其中大型机组800万;而在每年1500千瓦的新装机容量中,有1000万千瓦属大型机组,这就存在一个缺口。而且,根据我国的能源发展方针和现实需要,现在许多发电效率低、污染相对重的小型机组将要淘汰,而那些以生产小型机组为支撑的企业将面临生存问题。

标签:;  ;  ;  

中国的能源:一个世界问题?国家计委运输和能源部副主任李洪勋访谈录_能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