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论文_袁琴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手术室 41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将护理干预运用于阑尾术后患者中对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6~2017.4期间该院收治的136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68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常规组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并将两组首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常规组在首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28.893、P=0.000,t=-33.017、P=0.000,t=-10.685、P=0.000);研究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率显著高于常规组(X2=10.026、P=0.002)。结论 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帮助阑尾术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肛门排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障手术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阑尾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影响

阑尾炎属于临床多发急腹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恶心、乏力、低热等。若未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极易导致阑尾坏疽、穿孔,甚至引发腹膜炎[1]。手术切除是阑尾炎患者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且术后及早下床活动尤为重要,对防止肠粘连、促进肠蠕动、促进切口愈合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阑尾炎患者应加强相关护理干预,帮助阑尾术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促进术后康复[2]。本文探讨将护理干预运用于阑尾术后患者中对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现分析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6~2017.4期间该院收治的136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68例。研究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5.78±3.02)岁,其中38例单纯性、16例化脓性、14例坏疽性;常规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5.07±3.63)岁,39例单纯性、15例化脓性、14例坏疽性,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行比较。

1.2 方法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帮助患者熟悉医院及病室环境,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患者病情、身体情况、既往病史、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阑尾炎手术相关知识,强调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嘱患者家属尽量减少搀扶,指导患者自行变换体位、行走。术后待患者清醒后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使患者维持良好心理状态,增强康复信心。术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阑尾手术后相关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包括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意义等。针对担忧切口裂开患者进行重点讲解,消除顾虑心理,术后切口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放松全身、深呼吸等方式减轻疼痛程度,对于疼痛剧烈患者给予镇痛类药物或使用镇痛泵,防止患者因疼痛而产生烦躁、焦虑心理。留置引流管患者下床活动前将引流管末端妥善固定于衣服下摆处,维持引流通畅,且引流管应全程低于引流口,防止发生逆流现象。下床活动前排出引流管内尿液夹闭,并妥善固定,使用镇痛泵患者需事先对镇痛泵进行固定。对常规组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包括健康宣教、护理评估、环境管理、术前术后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将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对。另外,将术后24h内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x±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与常规组在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上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考表1。

3.讨论

阑尾炎属于临床外科多发急腹症,术后护理不当易引发切口感染、肠粘连、尿潴留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同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3]。因此,对行阑尾切除术患者而言,手术期间护理方案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肛门排气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4]。

通过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疼痛宣教、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多项干预措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胃肠蠕动及肛门排气,帮助患者积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5]。本文对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将两组首次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常规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术后胃肠蠕动,缩短住院时间。部分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术后应卧床休息,对下床活动有抗拒心理,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向其强调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疾病康复及改善预后的意义,消除患者思想顾虑。首次下床活动需在患者麻醉状态消失,无出血现象且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进行,护理人员全程进行指导并加强保护工作,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对于留置引流管、使用镇痛泵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前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及镇痛泵,防止出现引流液逆流现象[6]。在24h内首次下床活动情况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加强手术期间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阑尾术后及早下床活动,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综上所述,对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较好,对促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肛门排气、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手术效果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香映芳,吴见安,顾艳芬等.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33-235.

[2]凌菱.护理干预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及尿潴留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200-202.

[3]赫晓晋.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治疗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254-255.

[4]沈清峡.1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205-206.

[5]王真.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3):3514-3516.

[6]丁小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儿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6):681-683.

论文作者:袁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论文_袁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