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在《高级办公应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秦妮

“项目驱动”在《高级办公应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秦妮

(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1)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高级办公应用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驱动;《高级办公应用》教学;建构主义

一、结合学生情况,精心设计项目与目标

目标项目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项目的最终完成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设计的项目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即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既考虑学生已具备的学习能力,更着眼于学生的可能发展。设计精巧的“项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的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项目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如学习“Word文档处理”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目标,即每一位同学按要求制作一个“展览会的宣传资料”。完成这个项目需要掌握:Word建立并编辑文档;字体、字号、段落排版;特殊字符、项目符号、编号的设置;图片、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等知识。学生为了完成目标就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甚至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既完成了学习目标,又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点。实际上,目标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目标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分析目标项目,分解项目,提出问题

学生接到项目后,首先感到棘手的是完成项目的步聚。这就要求教师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目标,把总体目标有机地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直到每个小的分项目可操作或执行为止。

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的应用时,提出了项目是:制作“歌唱比赛计分表”,要求在比赛现场根据各评委打出的“歌唱得分”、“素质得分”和“声乐得分”能很快算出各选手的单项得分数排名以及综合和最后的名次。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计划、有步聚地完成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项目作以下分析:

由于要求分别计算单项成绩和排名,同时需要进行综合得分的计算和排名。所以可以考虑利用Excel的关联表格操作,制作一套计算分数的表格来解决该比赛分数计算问题。同时制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各个表格中要尽量减少现场数据录入和计算的工作量。(2)可以在比赛中间随时查看比赛过选手的各个单项成绩,确定对应的暂时名次。(3)单项成绩和综合成绩的计算,需使用公式和函数来实现,并且公式要具有容错性。(4)综合分数排名为最后名次,根据该名次利用公式确定获奖等级。(5)多个工作表之间进行关联操作时,注意数据要能够随时实时变化。

随着项目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项目”,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明白了怎么做、要做什么,即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目标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出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每次授完新知识点后,可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目标),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同时他们学会的每个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的强化。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在成功地完成目标时获得一种成就感,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对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三、以学生为主导,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

项目驱动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已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项目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项目。

(1)自主探究:学生接受项目后,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

(2)协作学习:网络信息的交互性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最佳物质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电脑水平不同,各自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学习风格、性格方面的差异等,故将电脑水平较高的学生与较低的学生、学习风格和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协作学习小组(一般4-5)人,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优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差生的学习,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样化交流,通过这种交互、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比如《Word表格中制作》中对表格大小的调节,让学生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沟通后,最后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并做出分析、比较,这样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3)采用合理方法,评价学习效果:在《高级办公应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观察法和作品评价法。

①观察法: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项目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创新等对学生做出评价。在项目的完成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项目。教师在巡视学生完成项目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主动查找课本的相关内容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帮助解决问题,很明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有些学生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对解决的方法有很多疑问时,他们会互相交流,讨论问题的解决途径,并通过交流、讨论把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同学们共享,这样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②作品评价法:当学生完成了系统项目后,教师可以挑选出几个同学的作品(尤其注意那些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可以先由大家一起来评论其优点,并由教师来说明模块功能及实现过程。然后,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也指出了有待改进的一面,在刺激励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的完成是从提出项目、分析项目形成解决方案到学生自主完成项目、评价、反馈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了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适合应用性、操作性强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连卫民,周贺来.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郑惠娟,许波勇.浅论“项目驱动”在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高级办公应用.2007(22).

作者简介:秦妮,女(1975年7月—)汉,广西桂林人,高级讲师,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研究方向为教学研究。

论文作者:秦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项目驱动”在《高级办公应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秦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