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论文_吴红芳

吴红芳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儿二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40例患儿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我院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40例儿科患者分为两个分析小组,每组70例患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儿科患者选择普通护理人员进行照顾,研究组儿科患者选择安全防范培训后的护理人员进行照顾,对比两组儿科患者经过护理后安全隐患防范情况以及意外事故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儿科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38.6%,研究组儿科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11.4%,两组儿科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的安全隐患防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人员提前预估安全隐患,做好防范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为小儿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患儿家属的信任,缓解我国目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对策

通常来说,儿科收治的患者年龄都比较小,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程度比较低,不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在发生疾病的过程中,小儿患者由于身体的不适可能会出现哭闹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1]。因此,儿科的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相比,应该具有更加强烈的安全意识,尽可能在平时的工作中提前做好安全隐患的预防工作,为儿科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有效地保障[2]。本文就针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进行研究。

1、儿科收治患者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儿科收治患者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40例患儿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我院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40例儿科患者分为两个分析小组,每组70例患儿。对照组儿科患者中男患儿有39例、女患儿有31例,他们的平均年龄在(4.7±2.5)岁;研究组儿科患者中男患儿有43例、女患儿有27例,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3±2.1)岁。两组儿科收治患者的临床信息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比较。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70例儿科患者选择普通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输液护理、情绪管理以及健康教育。

给予研究组70例儿科患者选择经过了安全隐患防范培训后的护理人员进行照顾,安全隐患防范对策如下:(1)安全教育:对于刚入院的儿科患者,护理人员需要与患儿的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他们详细的讲解治疗期间以及出院后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针对小儿患者的疾病症状,护理人员需要为家属们普及一些相关知识,让家属能够更好的照顾患儿。小儿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对于住院的患儿来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出及时的判断,减少意外事故的产生[3]。(2)完善儿科护理制度:为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科室负责人和医院领导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严禁出现无人监测患儿病情、操作不规范以及判断不及时的情况,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制度来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对小儿患者的监测,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患儿的病情变化。(3)强化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为了不断的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儿科科室需要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及时为护理人员补充先进的护理技能和理念,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熟练的操作应急设备,对于常见的病症,护理人员能够做出基本的判断,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对患儿进行救治。

1.3效果观察

分别为两组儿科患者进行了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统计出治疗期间儿科患者出现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容易引发意外事故产生的几点原因包括:专业技能较差、服务态度恶劣、安全责任意识不到位以及综合素质较低。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研究采用SPSS15.0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通过t值进行检验(x±s),计算信息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上看,对照组儿科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38.6%,研究组儿科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11.4%,两组儿科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的安全隐患防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常规的护理干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对于儿科来说,由于患儿的不可控性很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进而引起医疗纠纷[4-5]。为了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保护好儿科患者的身体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安全隐患的预防,每位护理人员都需要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在为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院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为了儿科的安全护理,我们需要提前对安全隐患进行预估,并且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对策,让患儿家属更加放心。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人员提前预估安全隐患,做好防范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为小儿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患儿家属的信任,缓解我国目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李玲,刘祥梅.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8):122-123.

张慧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57):296-297.

[2]范明芳.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睡眠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11):1315-1317.

[3]朱静露,曾冰英,陈颖萍,高洁.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03):149-150.

[4]马军英.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3):165.

[5]李岚.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0):150+152.

论文作者:吴红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论文_吴红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