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杨眉

长沙市第三医院 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当中应用心电图的积极价值。方法:选择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时期范围内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本组实验组观察对象、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本组对照组观察对象。两组患者均予以心电图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在特异性、诊断符合率以及敏感性的比较上,实验组数据要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缺血性T波发生率、损伤性ST段上升发生率的比较上,实验组要更低于对照组;另外在坏死性Q波发生率上,实验组要更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证实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进行诊断的特异度较高,但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尚低。

【关键词】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价值

心肌梗死为临床多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供血严重不足或者是中断,使得心肌组织无法接收到良好血供、氧供,继而坏死[1]。陈旧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心肌梗死发作时间超过8周,对患者生命安全会造成极大威胁,所以急需做出正确诊断来指导临床治疗[2]。本文通过对比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临床资料,确定心电图于其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择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时期范围内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本组实验组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是33例、27例,年龄范围从28岁到75岁不等,年龄均值是52.1±4.3岁。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本组对照组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依次是35例、26例,年龄范围自29岁到77岁不等,年龄均值是53.3±4.5岁。于上述组间数据的比较来看,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皆做好皮肤清洁的准备工作,同时在采用心电图检测前,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以避免发生心率波动异常的现象,把心电图机和患者相应的位置相连接起来,在胸前连接6个:胸骨右缘第4肋间与红色电极相连接,胸骨左缘第4肋间与黄色电极相连接,锁骨中线和第5肋间的交界处与棕色电极相连接,黄色和棕色连线中间处则放置绿色的探查电极,左腋前线和第5肋间交界处进行黑色电极的放置,左腋中线和第5肋间交界处为紫色电极放置处。放好打印纸,启动开关按钮,对各时段下患者的心电进行监测并记录。

1.3记录内容

统计两组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对诊断的特异性、符合率和敏感性进行计算。①敏感度的计算为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0%;②特异度的计算为: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0%;③诊断符合率的计算为(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0%。

1.4统计学检验

实验数据皆由SPSS25.0统计软件包做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检验;P值小于0.05便表示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测结果

经心电图检测,实验组60例患者当中,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和假阳性例数分别是18例、15例、23例和4例。对照组60例患者当中,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和假阳性例数分别是14例、23例、12例、11例。

2.2对比两组心电图诊断的特异性、符合率与敏感性

在特异性、诊断符合率以及敏感性的比较上,实验组数据要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1:

2.3比较两组心电图状态

在缺血性T波发生率、损伤性ST段上升发生率的比较上,实验组要更低于对照组;另外在坏死性Q波发生率上,实验组要更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证实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心肌梗死为临床多发的心血管病症,病发机制可以总结为: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导致斑块发生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等问题[3]。该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以陈旧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多发类型。陈旧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半年之后的有关症状表现,患者多有胸痛、胸闷等症状表现,另外劳累、情绪激动、饱餐等均属于是一定的疾病诱发因素[4]。

明确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对指导接下来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电图监测,记录患者心脏跳动发热的周期,经由起搏点、心房和心室依次兴奋,相应的心电图生物电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在经过相应形式的电位变化,反映出心脏的跳动情况,最终客观表达出患者心脏的兴奋情况、传播情况、恢复情况和速度情况[5]。

通过上文实验数据的比较来看,实验组在敏感度、符合率以及特异性的数据上表现同对照组之间是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提示相比较于非陈旧性心肌梗死而言,心电图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检查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性要更高,通过心电图是确切可以帮助判断是否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其中可见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检查的符合率仅有68.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一定漏诊风险。所以另外我们也要结合以心电图状态表现来予以确诊,通过Q波观察来判断患者是否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本组实验数据证实: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缺血性T波发生率、损伤性ST段上升发生率的比较上有所降低,在坏死性Q波发生率上更高。但是应注意,不能排除无Q波异常患者被诊断是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而且,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便是Q波异常,其实Q波异常也并不能够完全表示就是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扩张性心肌病和病毒心肌炎也同样会造成Q波异常。所以,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临床还需对有效诊断方式做更进一步的探索。当患者转变为是陈旧性心肌梗死之后,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血清内心肌酶也没有急性期变化,心电图仅有不变异常Q波或者是QS波的显示,但其心肌则有慢性供血不足或是ST-T正常表现,这便是梗死心肌纤维化和修复之后的残余心电图变化。所以,采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监测,除了要依靠Q波之外,另外也要结合以ST-T段波。

总结以上可知:在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上采用心电图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在诊断符合率和敏感度方面尚有一定不足,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敏,刘启明,冀永红,等. 立体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 2017, 24(11): 1171-1172.

[2] 樊玉鸽. 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究[J]. 医药论坛杂志. 2017, 38(12): 106-108.

[3] 周向华. 体表心电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7): 864-867.

[4] 曾三华,黄茜. 心电图定位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8): 164-165.

[5] 姜晓霞,张哲,张翼,等. 心电图诊断技术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 当代医学. 2019, 25(18): 116-118.

论文作者:杨眉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杨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