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和硬膜外封闭治疗棘间韧带所致下腰疼痛论文_梅荣

中药内服和硬膜外封闭治疗棘间韧带所致下腰疼痛论文_梅荣

(甘肃省肃南县祁丰乡中心卫生院 甘肃 张掖 734400)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和硬膜外封闭治疗棘间韧带所致下腰疼痛。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和硬膜外封闭治疗棘间韧带所致下腰疼痛患者62例。结果:治愈43例(71.1%);基本治愈8例(12.9%);有效6例(9.1%);无效5例(8.6%)。总有效率:91.4%。结论:中药内服和硬膜外封闭治疗棘间韧带所致下腰疼痛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中药内服和硬膜外封闭;棘间韧带劳损;下腰痛

【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355-02

棘间韧带劳损是下腰痛的常见原因,棘间韧带是连接两个棘突之间的腱性组织,由三层纤维组成,其纤维之间交叉排列易产生磨损,这两种韧带主要是防止脊柱的过度前屈,往往同时发生损伤,由于腰-和骶骨处无棘间韧带,且处于活动腰椎和固定的骶椎之间,受力最大,故此处棘间韧带损伤机会也最大。

病因及病理

长期埋头弯腰工作者,不注意定时改变姿势;脊柱因伤病不稳定,使棘上、棘间韧带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即可产生小的撕裂、出血及渗出。如伴有退行性变,则更易损伤。这种损伤性炎症刺激分布到韧带的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即可发生腰痛。病程长者,韧带可因退变、坏死而钙化。棘上韧带与棘突连接部可因退变、破裂而从棘突上滑脱。此外,因暴力所致棘上、棘间韧带破裂,在伤后固定不良而形成较多瘢痕,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

主要临床表现

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疼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6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23~65岁,平均34.6岁,病程2天~6年,平均2.6年。职业:农民26例,工人23例,干部13例。有腰部急性扭挫伤史39例,慢性劳损史7例,长期弯腰劳动15例;其中反复发作48例。所有病例均经B型超声或MRI证实检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骨性疼痛。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下腰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为慢性酸胀疼痛,伴腰部乏力、活动受限,弯腰活动或抬举重物时症状加重。体征:在棘突间隙的正中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点,范围较局限,少数病例疼痛可放射至臀部,部分患者可在疼痛部位触摸到片状或条索状硬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治疗方法

1.3.1中药治疗 用独活寄生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方药:桃仁15g,红花10g,秦艽15g,香附10g,没药10g,独活10g,牛膝15g,地龙20g,当归15g。赤芍15g,川穹10g,五灵脂10g,狗脊15g,元胡15g,桑寄生12g,甘草5g。疼痛甚者加蜈蚣2条,乳香10g;偏寒患者加附子10g(先煎)、干姜10g;偏热患者加石膏30g,黄芩6g。每日一剂水煎分服。15天为一疗程。

1.3.2西医治疗 棘突间阻滞 药物: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50mg上药加注射用水混合至10ml。患者取侧卧位,选取疼痛最明显处棘间位置,注射器配装7号注射器针头,于选定棘突间中央部位进针,边进针边回抽无血时注射,直至上下左右都得到足够浸润。治疗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1.3.3肌肉锻炼疗法 指导患者进行飞燕点水、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部肌肉。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维持3~5秒后放下,放松10秒,再重复。隔日1次,每次10~20分钟。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头、双肘、双足跟着床,使腹部拱起如拱桥,持续3~5秒后放下。隔日1次,每次20~40分钟。15天为一疗程。

2.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

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基本痊愈: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恢复,劳累、久站后感腰部不适。有效:症状大有好转,功能基本恢复,向前弯腰、后仰时腰部有轻度酸胀感;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治疗,治愈43例(71.1%);基本治愈8例(12.9%);有效6例(9.1%);无效5例(8.6%)。总有效率:91.4%。

3.讨论

棘间韧带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韧带,棘间韧带由于外伤或长时间劳损和韧带本身退行性变而发生松弛,撕裂,导致韧带水肿、出血进而引起韧带及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粘连压迫,与炎性物质刺激共同作用于局部神经而出现疼痛。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营养神经,解除压迫。棘间神经阻滞解除,腰、下肢肌肉痉挛得以缓解。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具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本方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抗炎,镇痛,抗过敏、抑制溶血素反应等作用。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其功能主治为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方剂主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腰脚挛疼,历节风湿,脚气;产后血虚生风,手足抽掣,筋脉挛急,时发搐搦,半身不遂;或因劳役太早,风邪乘间而入。现代药理作用具主要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

本组采用抗炎、脱水、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及牵引、硬膜外封闭和中药内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德娟.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心得[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25期.

[2]刘进,吴兴,邹锦前,吴玉琼.824例下腰痛临床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5年06期.

[3]付晶.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痹症4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05期.

[4]郑锦英.加减身痛逐瘀汤治疗痹证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年10期.

[5]宋元进,孙海燕,王谦军.下腰痛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7期.

[6]曹宇.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损伤[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年08期.

[7]王志刚,韩鹏飞,赵胜.棘间韧带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中国伤残医学》,2013年10期.

论文作者:梅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  ;  ;  ;  ;  ;  ;  ;  

中药内服和硬膜外封闭治疗棘间韧带所致下腰疼痛论文_梅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