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美国的意图与中国的政策_伊朗核问题论文

伊朗核问题:美国的意图与中国的政策_伊朗核问题论文

伊朗核问题:美国的意图与中国的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中国论文,意图论文,伊朗核问题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朗核危机一波三折

近来,围绕伊朗核问题而引发的国际危机再度引起世人关注。

这一国际危机缘起于2002年。该年9月,美国卫星发现在伊朗中部有两处建有秘密核设施的可疑建筑物。美国在12月公布有关卫星照片,要求俄罗斯停止与伊朗的核合作。2003年2月,伊朗哈塔米总统宣布伊朗已在中部成功开采铀矿,并开始发展核燃料(钚)的回收处理技术。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现伊朗进行提炼浓缩铀的活动。由此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美国和以色列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一直在试图秘密获取或研制有关核武器的技术、设备和原料及培训技术人员。鉴于伊朗在核技术开发方面的重大进展,以色列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估计,伊朗将在近年内掌握和拥有核武器。而伊朗政府则声称,它是在发展用于和平的核能技术,不会开发核武器。

经过英、法、德三国劝说,2003年11月,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并在同年12月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附加议定书,伊朗核危机至此暂告一段落。2004年1月,美国要求伊朗全面履行其作出的终止一切铀浓缩和再加工活动的承诺。3月,伊朗允许IAEA人员重返伊朗核查。7月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支持伊朗民主化的“伊朗民主议案”。7月31日,伊朗宣布恢复组装可用于制造浓缩铀的离心分离机。9月18日,IAEA理事会通过由美英法起草的决议案,要求伊朗中止一切与制造核武器有关的核活动,并把11月25日确定为对伊朗核问题进行全面审议的最后期限。10月15日,西方八国在华盛顿提出了一个一揽子计划,提出如果伊朗停止其核活动并接受检查,双方将就安全与经济合作展开对话,从而帮助伊朗实现与国际社会关系的正常化。11月5—6日,伊朗与代表欧盟的英、法、德三国在巴黎会谈,就伊朗和平利用核能问题初步达成一致。11月13—14日,在巴黎协议的基础上,伊朗和英、法、德三国又在德黑兰举行进一步会谈。为了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英、法、德三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同时它们还表示将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欧盟的承诺和美国的压力促使伊朗暂时妥协,11月14日,伊朗同意中止几乎全部与浓缩铀有关的活动。11月22日,伊朗停止了一切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伊朗核问题的第二起风波暂时平息。

此后,伊朗与欧盟又举行了3轮后续谈判,磋商有关巴黎协议的落实问题。伊朗敦促欧盟尽快落实轻水反应堆的援助,而欧盟则坚持伊朗必须提供“客观保障”,以证明其核活动完全是为了民用目的。伊朗认为,欧盟“客观保障”的要求就是全面终止核反应堆的建设,其实质是剥夺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这是决不能接受的。而此时,一贯主张对伊朗使用强硬手段的美国再次开始发难,2005年1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表示,不排除对伊朗核设施采取军事打击的可能。同时美国开始对欧盟施加压力,表示不会与欧盟一道,以经济和技术合作来换取伊朗的妥协。伊朗在以强硬表态反击美国的同时,也一再敦促欧盟加快和谈,但在2月8—11日伊朗和代表欧盟的英、法、德三国进行的第三轮谈判依旧没有取得明显进展,伊朗方面拒绝了欧盟以放弃建造重水反应堆来换取欧盟援助的轻水反应堆的提议。2月18日,布什总统再次重申,对伊朗核计划采取军事行动不是美国的首选,但决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由此,伊朗核危机再度突出。

危机背后的美国意图

在相当程度上,伊朗核危机的背后是美国与伊朗的角力。“9.11”后,在美国基本结束在阿富汗的反恐军事行动、在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后,伊朗就成为美国在中东下一个重点对付的目标。这是由当前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所决定的。

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战略进行相应调整,即由克林顿时期的“接触战略”转向后冷战时期的追求单极独霸与绝对安全,也即“帝国霸权战略”。为此美国确定了其在全球的战略目标:扩大现有的绝对优势,保持美国全球利益的安全,对可能出现的挑战者进行防范和遏制。“9.11”事件使非传统安全威胁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凸现出来,一年之后,即2002年9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美国面临的最严重危险在于“极端主义与(危险)技术的结合”,反恐和防扩散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

伴随美国安全战略的转型,美国的中东战略和政策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小布什政府来说,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利益包含如下五方面:一是打击以伊斯兰极端势力为代表的恐怖主义;二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三是确保石油以稳定的价格持续地流向世界市场;四是维护以色列的安全;五是推动社会政治民主化转型。在美国看来,伊斯兰教色彩浓厚的伊朗,作为占据重要地缘位置的海湾石油大国,均从这些方面构成对美国利益的巨大威胁。美国指责伊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谋求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拒绝承认以色列的合法主权,反对中东和平进程,在国内践踏人权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美国给伊朗又先后增添了“窝藏‘基地’组织成员”和“破坏伊拉克重建进程”这两项新罪名。为此在推翻萨达姆、招安卡扎菲之后,伊朗成为美国在中东要重点解决的一大目标。

事实上,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就改变了其以往支持伊朗发展核计划的态度,把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作为对伊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伊朗一直声称,发展核技术是为了和平开发核能,不会用于发展核武器。而美国、以色列等国估计,伊朗已接近核门槛,如不加阻止将在近年内拥有核武器。美国和以色列宣称,一旦伊朗掌握和拥有核武器,就会造成核失控和核扩散,从而对美国主导下的中东地区的稳定、以色列的安全乃至美国的战略利益造成严重威胁。2003年9月25日,布什总统表示,他已同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不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

其实根据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美国不仅要极力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更希望达到“改变伊朗政权”的目的。在新保守主义的影响下,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多次提出,要着手推进全球“落后”地区,尤其是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经济改革和民主化进程,以彻底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社会土壤。在2004年6月9日的八国集团会议上,美国正式提出推动中东伊斯兰世界民主化的“大中东倡议”。显然,美国新的中东战略目标是要通过彻底而全面的“民主化改造”,重塑中东国际秩序,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布什政府中的“鹰派”主张,应该抓住伊拉克战争胜利所带来的美国在中东的有利机遇,对伊朗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乃至“改造伊朗政权”,才能彻底解决伊朗问题,实现美国在中东和海湾地区的现实和潜在利益。

目前美国对伊朗采取“双轨政策”:既以制裁和军事打击的威胁施加压力,又通过政治外交的有限接触争取伊朗妥协;既保持单方面的强势压迫,又寻求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多边配合;既从外部以压促变,又指望伊朗国内的“民主运动”取得突破,实现伊朗“政权改造”。人们注意到,在“摆平”阿富汗和伊拉克政权后,驻扎在阿富汗、中亚、伊拉克和波斯湾的数十万美军,已从东西两面围住伊朗。一举拿下伊朗,让伊朗重新回到昔日巴列维亲美时代,扫除中东又一“敌国”,使整个海湾连同当地的石油尽在美国掌握之中,这种诱惑对美国不可谓不大。

面对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日益加大的压力,伊朗自然要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虽然伊朗国内认为核能力是威慑其首要战略敌手美国和以色列的唯一手段,但也不愿因核问题而陷于国际孤立,更不想让核问题成为美、以打击伊朗的把柄。因此伊朗在核问题上采取了缓和姿态,努力与IAEA、欧盟国家等建立合作关系,保持外交磋商,在一定时候作出必要让步,并利用利润可观的核合作项目拖住俄罗斯,抵御美国等西方压力。同时出于强烈的民族独立感和独立自主原则,坚决反对外国干预伊朗内政,针对美、以军事打击的威胁,也决不示弱,重申将坚决回击可能发生的外来侵略。

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政策

伊朗地处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是海湾、中东、中亚和南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大国,同时也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在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和欧佩克组织中都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保持和发展与伊朗的友好合作关系,对发挥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特别是巩固我国周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要坚持自己在防扩散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我们认为,在确保遵守国际防扩散机制的前提下,伊朗有发展用于和平用途的核能技术的权利,同时我们也明确反对以和平利用核能为借口从事开发核武器的任何活动。鉴于伊朗核问题具有复杂的根源和背景,我们主张通过和平手段、以对话和国际合作方式来解决危机。2003年6月19日,中国代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关于伊朗核问题的讨论会上就提出通过对话、磋商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伊朗核问题,并在敦促伊朗签署有关保障和平利用核能的附加议定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2004年岁末伊朗核问题危机再现时,中国代表张炎大使再次表示,中国一贯主张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和增强IAEA在国际防扩散领域里的作用和权威,同时也有利于确保包括伊朗在内的各国在严格保障监督下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在当今伊朗核问题局势再次严峻的情况下,中方反对以武力威胁,更反对某些国家对伊朗使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手段,还是坚持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妥善解决危机的立场。鉴于目前伊朗、美国、欧盟等有关方面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均没有关闭和平谈判的大门,中国可以在相应的外交斡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上作出宝贵贡献,以体现和平的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标签:;  ;  ;  ;  ;  ;  ;  ;  ;  ;  

伊朗核问题:美国的意图与中国的政策_伊朗核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