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论文

关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论文

关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

合肥工业大学 李沛泽

摘要: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央行继近似零利率政策与零利率政策实行后,以中长期债券为核心,进行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带动资金流转,刺激经济复苏的一种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日本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回顾,探寻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与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运行机制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回顾——以美国与日本为例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自发生次贷危机以来,针对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制定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进行划分,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零利率政策”实行阶段,即美联储于2008年至2010年共购买了1.725 万亿美元的问题金融资产。在此过程中,美联储与多个中央银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并通过推出TAF(定期标售工具)、PDCF(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等,用以实现金融机构信用体系的重构,实现信贷市场的稳定。与此同时,在执行期间进行了多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最初的5.25%降到0-0.25%。

第二阶段,美联储为进一步解决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危机,进行了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加。于2010年11月进行了6000 亿美元长期国债的购买。与此同时,美联储在购买问题金融资产时,将同等价值剩余到期时间三年以下的短期国债进行了卖出,实现基金流动性的主动释放,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实现问题金融结构救援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美联储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并与财政部门建立合作,通过实行补充融资计划,改善“释放流动性”存在的资金问题,降低美联储定期购买问题金融资产的风险。与此同时,实现了“紧急贷款”向“财政控股权”的有效转换。

第四阶段,美联储根据美国经济复苏情况,进行了自身工作任务的调整,将工作重心由调解市场流动性转化为提升金融市场信心,因此购债规模逐渐减少并组织开展了金融稳定恢复计划,通过调解市场长期利率,降低借款人信贷压力。

(二)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日本中央银行为改善通货紧缩问题,进行了政策利率的调整,使利率接近于零。与此同时,为改善经济不景气问题,在实行“零利率政策”的基础上,一方面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在中央银行的现金储备,另一方面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实现市场流动性的调节。此外,日本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行力度。由于此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政策利率接近于零后的货币政策,无法再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刺激经济复苏。对此,日本中央银行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金融体系资金投放力度”、“加强金融机构资本流动性”上,以提升社会经济融资能力,推动经济优化发展。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运行机制主要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施行的传导机制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传导机制共同组成。其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施行的传导机制可概括为:中央银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稳定市场长期利率-刺激社会需求增长;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传导机制可概括为:中央银行进行政策利率提升公布(“非常规”措施调解超额准备金利率)-引导市场长期利率(进行市场流动性回收)-降低社会总需求-进行通货膨胀风险防范。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与运行机制

由上述分析可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通过降低政府利率进行市场流动性的大量释放,以进行经济金融下滑问题的改善;(2)经济体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创新,通过购买长短期国债,推行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购买资产抵押证券等,进行问题金融机构救援,重构金融机构信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3)进行前瞻性政策利率的引导,实现市场长期利率的下降,用以降低借款人信贷负担,拉动社会需求;(4)与财政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与财政政策相结合,改善货币超量发行过程中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解决中央银行直接释放市场流动性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刺激经济复苏存在积极影响作用,随着金融市场稳定性的不断提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成为必然趋势。而基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存在的积极影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在短期内将对中央银行负债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在根据每天课余时间量设置的基础上,考虑到5天的学习时间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制订了每周总共的时间量,最少是3h以下,最多是10h以上。为更精确地分析这些时间量上的特征,将他们分成四个组,分别是:3h以下、3~6h、6~10h、10h以上,将单个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

三、对我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建议

设原抗体为IA(k),经过扩增、变异和交叉等操作后亲合度最大的抗体为为了保持抗体种群的多样性,ICSA-ECOC方法给出如下选择算子:

在此过程中,我国在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汇率的稳定性,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速度。同时,善于利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短期内的资本回流,扶持新兴经济体,实现货币在国与国之间的有效互换,增强人民币应用规模,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力。其次,明确认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通货紧缩风险,并在社会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进行经济增长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推动社会产业转型升级,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内部增长速率,加强经济内生增长的稳定性,降低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性。

四、结束语

综上述所,本文对美国与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了回顾,归纳与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与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可能对央行资产负债与社会经济存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金融危机环境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施行,对优化央行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市场资金流动性,增强金融市场运行与发展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存在积极影响。而随着经济复苏势必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逐渐退出经济市场。对此,为有效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用与退出对央行资产负债存在的影响,我国应明确掌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征,借鉴已有经验进行准确预判,用以为央行对政策的自主管控提供有益指导,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定与优化发展。

5.仰口线虫病。(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不从疫区引进牛只,强化引进动物的检疫,必须引进时则应进行严格检疫并隔离,确认健康无本病时方可混群。(2)每年春、秋两季(3月、9月)各进行一次全面预防性驱虫。常用药品为: 四氯乙烯,按0.1~0.2 mg/kg体重口服;左旋咪唑, 6~8 mg/kg体重,口服。(3)不在低洼潮湿地区放牧,不在清晨、雨后放牧,尽量避开幼虫活动时间,可减少感染机会。(4)把厩内粪便打扫干净,堆积于隔离地段,进行生物发酵,可杀灭虫卵和幼虫。

参考文献

[1]韩昊辰,徐博.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评析[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8,2(04):112-120.

[2]金雪军,曹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6(11):143-150+161.

[3]徐琤.后危机时代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机制与影响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03):72-77.

标签:;  ;  ;  ;  

关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