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

美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

美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社会论文,责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门理论来研究大约起源于20世纪初,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更加重视。目前,美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已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领域。研究美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有助于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启示作用。

一、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论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人分析问题的立场不同、理论背景和分析方法不同,造成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存在着不同,甚至是对立的理解。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冲突,引发了美国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论争。

1.贝利与多德关于公司控制权责任的论争

20世纪初,美国公司由于股权分散,出现了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企业管理者掌握了公司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者能利用公司控制权去追求股东利益之外的目标。企业管理者行使公司控制权的责任问题引起了美国理论界的广泛重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贝利(Berle,1931)认为:企业管理者掌握公司控制权,只能以股东的利益作为唯一目标,企业管理者是企业股东的受托人,其掌握的公司控制权是原本属于股东拥有的,股东的利益优于企业其他利益关系者(potential claimants)的利益。然而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多德(Dodd,1932)则认为:企业财产的运用是深受公共利益影响的,除股东利益外,企业受到外部的压力,同时承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管理者应建立对雇员、消费者和广大公民的社会责任观;公司控制权要以实现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为目标。贝利与多德关于公司控制权责任争论的焦点在于:公司控制权是以实现股东利益为惟一目的,还是除股东利益之外,还有社会利益。

2.企业社会责任经济观与社会观的论争

贝利与多德关于公司控制权责任的论争,最后以贝利的认输而结束,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则从未停息,企业社会责任的论争进入到经济责任观和社会责任观的论争阶段。

(1)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观

哈佛大学教授莱维特(Tneodore Levitt,1958)教授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个危险的行为。社会问题让企业来解决,就必须赋予企业更大的权力,企业将逐渐演变为具有支配地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力中心,这是十分危险的。追求利润是企业的责任;解决社会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莱维特进一步(1965)指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参与政治的一种体现。企业参与政治会影响企业的成长性,企业注重了政治,就会轻视了企业产品的品质,就会影响企业的名誉及它在市场上的竞争,使企业陷入严重的困境。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的利润享有所有权;企业管理者是股东的代理人,对股东负有直接责任。企业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股东利益来行使公司控制权。企业参与社会责任的活动,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其目的不仅在于公共利益,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企业的自我利益。

(2)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观

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及社会响应相关联。社会义务是指企业行为符合其经济和法律的责任,企业承担的社会义务就达到了法律的最低要求。企业追求社会目标仅限于它们有利于该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的程度。社会义务是企业参与社会的基础。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找出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响应是由社会准则引导的价值,它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了一个更有意义的指南。社会响应是比社会责任更明确、更可实现的目标,一个对社会敏感的企业管理者,不是评价从长期来看什么对社会有益,而是更愿意认识到流行的社会准则,然后改变其参与社会的方式,从而对变化的社会状况做出积极反应。

卡罗尔(Archie B.Carroll)认为,一个真正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要追求利润、遵守法律、重视伦理、广施慈善;美国普金斯研究所(the b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布莱尔(Margart M.Blair)认为企业管理者的任务在于使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社会总价值,而不仅是最大化的股东投资回报,他们必须全面考虑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对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二、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

企业社会责任有3个基本要素:市场行为、监督行为、自愿行为。美国企业基本上是按照这3个要素规范其行为的。

1.市场行为要素

企业社会责任的市场行为是企业通过竞争的市场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这个行为始终处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支配地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在竞争的市场中去实现,企业要发展,就要扩大生产规模,就要扩大招聘员工,这就扩大了社会就业,企业追求利润的不断扩大,就为政府增加了税收。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大检验是市场行为。2000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全球51个国家雇佣了38.6万人,支付了216亿美元的工资,生产了85亿辆汽车,创造了24亿美元的税收。税收是维持社会安定的主要来源之一。提高社会就业机会、创造社会福利、维持社会安定是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市场行为所履行的最大的社会责任。

2.监督行为要素

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行为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必须符合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规则、社会契约的规定。20世纪后期监督行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受到重视。为适应社会对企业的要求,通用汽车这一跨国公司必须满足多个国家的多项规则。这些规则促使通用汽车公司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用汽车的排气标准不仅要达到美国的标准,同时又要达到五个国家的严格标准。在欧盟等国家,通用汽车公司与其他汽车制造商一样要使他们废旧的汽车作为可循环使用的原料。

3.自愿行为要素

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愿行为是企业自愿去承担不完全社会契约的要求。这些不完全社会契约由于受到社会条件的限制,不能在社会契约中确定下来。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愿行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超越法律的要求。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一种约束,但有些社会行为法律尚未约束或约束的还不够严格。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自愿去承担法律尚未约束到的社会责任。如少数种族的权益、工人的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等。第二,社会舆论的要求。社会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起到一种监督作用。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社会舆论做出积极的反应。如对慈善团体机构的捐献。提高成人教育等。在这方面,通用汽车公司承担了许多企业社会责任自愿行为。1999年的Oklahoma旋风灾害中,通用汽车公司捐献汽车给“红十字会”,总价值超过了70万美元;哥伦比亚地震,通用汽车公司捐献了价值80万美元的汽车去运送食品和药品。在“911”事件中,通用汽车公司捐献了100万美元和超过150辆汽车进行救援。

三、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原则

对企业社会责任仍存在着诸多争议,每个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美国,较为成功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一般都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原则

企业是一个为利润而营运的经济组织。经济目标是企业的首要目标,经济目标是社会目标的基础,企业如果没有经济条件,就不可能完成社会责任所要求的社会项目,就不能达到企业的社会目标。虽然企业的社会目标有助于企业的经济目标,但企业的社会目标只能促进而不能替代企业的经济目标。

2.法律要求与社会要求的关系原则

企业必须遵守法律的要求。在美国,企业的法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公司法律体系,如《公司法典》、《商业公司法》;第二,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法律体系,如《反歧视公约》、《同工同酬公约》《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第三,社会法律体系,如《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公司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等。企业的法律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企业遵守法律要求是企业承担社会要求的最低要求。企业不去履行法律责任就不可能去履行社会责任。

3.股东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原则

企业管理者必须为股东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因为股东的投资回报是决定股东投资企业的主要因素。然而企业管理者不应把股东作为唯一的利益相关者,而应考虑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不能忽视任何一位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管理者应增加企业的整体利益,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一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原则

企业应积极预防社会责任问题的发生,一旦发生社会责任问题,企业应勇于去承担。企业有责任纠正那些由他们引起的不良的社会影响。例如,20世纪初生产石棉的美国Manville公司,当时有权威科研机构研究表明,长期呼吸石棉纤维,容易使人虚弱,甚至导致癌症、肺病等病症。然而Manville公司不去寻求改善员工工作条件的办法,他们认为,给工人更多的补偿比改善安全工作条件费用更低。Manville公司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使其被迫支付2.6亿美元的法律诉讼调停费。Manville公司忽视社会责任,不敢去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5.企业契约与社会契约的关系原则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总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契约关系,履行利益相关者的契约义务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契约关系,企业有义务在企业与社会这一广泛的社会契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社会契约要求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期望。社会契约要求企业有责任为社会和经济的改善尽自己的义务。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认为:“今天我们已经清楚社会和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正在不断发生本质的变化,企业被要求比以前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为更广阔的人类价值服务。”

四、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

美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有以下基本共识:

1.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的《企业的社会责任》

1971年6月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企业的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Business Corporations)的报告中列举了58种旨在要求企业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这些行为涉及10个方面,它们是:(1)经济增长与效率:提高生产率;与政府合作。(2)教育:给予学校和大学资助;在学校管理方面给予协助。(3)雇佣和培训:培训后进员工;培训被替换的员工。(4)人权与社会平等:保证平等的工作机会;都市建设计划。(5)城市改进与开发:建设低收入者公寓;改进交通系统。(6)污染防治:安置污染控制装置;发展循环利用项目。(7)资源保护与再生:保护生态;恢复已减少的耕地。(8)文化与艺术:资助社会健康计划;开发低成本医疗项目。(10)政府:改进政府管理;政府重组和管理现代化。

2.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建立了SA8000社会责任认证制度,受到了西方国家工商界和消费者的欢迎和支持。很多跨国公司纷纷行动起来,通过采购活动,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合约工厂实施SA8000标准,改善工厂的工作条件。SA8000标准由9个要素组成,每一个要素由若干个子要素组成,这样构成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其标准要求内容是:(1)不使用或不支持使用童工;(2)不使用或不支持使用强迫劳动;(3)健康与安全;(4)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5)不从事或不支持歧视;(6)惩戒性措施;(7)工作时间;(8)工资报酬;(9)管理体系。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一样,SA8000标准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任何企业或组织可以通过SA8000认证,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和承诺。

五、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应借鉴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探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途径。

1.塑造企业诚信精神

企业诚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倡导诚信观念,加强信诚教育,普及诚信知识,使社会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把诚信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一是恪守信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认真履行合同,奉行“信誉高于一切”的道德准则。企业信誉是企业道德水平的直接反映,是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是企业品牌的关键和基础。二是诚实经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以诚实为原则,反对欺诈,严禁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不得欺骗消费者,更不能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企业只有坚持诚信为本,将企业诚信放在企业利润之前,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企业监督机制

建立企业监督机制,就是要强化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只有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戒,才能使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行为更加规范,起到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的作用。一是法律监督。要明确法律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的根本保证。政府应从维护社会利益和保证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的身份,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和行政政府权力的形式,建立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和法规体系,这是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二是社会监督。要加强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行业公会、国际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以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是以法律监督为基础、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3.强化企业自律约束

强化企业自律约束就是企业从内部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对自己的经营思想、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控制。企业自律约束是企业的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行为。一是提高企业道德标准。企业自主地制定高标准、高水平的道德目标,制定更高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安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高标准、高水平的企业道德目标,可以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提高企业道德建设的层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是实行企业道德的内部制度化。企业道德的内部制度化是指在企业内部组织和行为中,导入正确的道德判断基准,作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管理制度,形成道德行为规范,即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道德价值观与经营业务相冲突时应奉行的基本方针。

诚信、监督、自律是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企业诚信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监督机制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保证,自律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企业应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  

美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