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共育提升中职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的几点思考论文_冷莉

校园共育提升中职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的几点思考论文_冷莉

四川省简阳市新市幼儿园 641400

在为期近两年的《校园共育中职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的研究》课题中, 我园开展了大量的活动,与中职校多次磋商重构学前教育学生课程,并采用“理论+实践”的“炒黄豆”般的模式,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职前培养,使之毕业之际即成为一名具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的合格的幼儿教师。这其实是希望整合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优势,紧扣时代与专业发展的脉博,尽量缩短学生毕业入园工作以后的入职期。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于校、园共育提升中职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的实践有一些思考:

一、心理成长胜过专业成长

一般的中职校学生在原来的学校中几乎都是不怎么被认可、被表扬的学生,反过来,这些学生对于学习、对于学校也缺乏应有的认同感。对于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如果在心理上不认同自己的学校、老师以及同学,不认同自己的学习,那么,要让学习有效果是非常难的。

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首先是以游戏破冰,让这些学生感受到幼儿教师职业的魅力。我们会更多地从职业的理解、职业的前景,从她们感兴趣的人生问题入手进行教育,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也多与她们的生活和曾经经历的教育生活相结合,便于她们理解,唤起她们的共鸣。

帮助中职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同与成长,激发她们学习的热情,感知成人及社会的温暖以及生活中的被需要。学习中的主动性,这比单纯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也能对学习的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个别辅导胜过集中学习

我们尝试过对中职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与分组、个别带领。对于理论的培训,我们常常采用集中学习,但是有的学生甚至不记得有没有学过这项内容,可想而知学习的效果有多差。我们也曾尝试对中职校学生进行“师带徒”或“小组式”培养,事实证明,不仅这些学生会受到师傅们在专业上的深度影响,同时,师傅们的为人处事、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们。尤其是在见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定人带领学生的学习,反而会起到比在学校学习好很多的效果。

三、实践运用胜过理论学习

中职校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在学习习惯及能力上都会有一些问题,如果一味地施以理论的学习,效果会很差。但是,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必须学习的,那怎么办呢?我们的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习。当然,在实践前我们也会进行理论的相关培训,一次内容不能太多,够用就行;然后在实践过程中,针对用的情况再进行反思与调整,再实践。这样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化为学生的能力。

四、“串珠式”的培养模式胜过整体式培养

中职校的学生因为专业储备的不足以及学习能力较弱的原因,如果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进行整体的学习与实践,可能起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比如,如果让一个学生在实习的时候组织一次半日活动,或许对实习老师和幼儿来讲都是一次糟糕的经历。比较好的方法是把一日活动中的技能分成很多个散点,比如,晨间接待、餐前故事、小游戏、入厕指导、上课、环创、家长交流、资料填写等等,一个一个地学习与练习,然后再叠加进行练习。这种“串珠式”的培养模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提升学习的效果。

五、“炒黄豆”式培养胜过作业式培养

在我们与中职校的课程重构活动中,我们所设计的“理论+实践”的模式如滚雪球一般较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的成长。每周老师们去讲理论,然后会依据理论学习布置接下来一周的见习任务。在见习过程中,班级指导老师也会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重点加以指导,并设计一些小任务让见习生练手。对于学生见习的感受,指导老师的评价考核也会针对这一任务来进行。指导老师会把学生见习中运用理论的情况反馈给课题组及学校,课题组会视情况进行课程的再次学习或是提升版的学习。这样的“炒黄豆”般的不断翻炒,使学生把知识与技能都尽可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论文作者:冷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校园共育提升中职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的几点思考论文_冷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