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2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建筑事业,特别是土木工程建筑当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方面,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在现代化的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混凝土因其独特的使用性能,得到了相对广泛地应用。如何在实际的施工和管理当中,科学地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调试,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成为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基于此,本文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
1常见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梳理
为开展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探索,我们在第一部分梳理了我国现有的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的主要混凝土施工及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活动,我们在这一部分对PC技术、NPC技术、PFC技术开展了一个概括性的梳理。
1.1混凝土结构PC技术
这一技术的最大特点也是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土木工程项目的开发周期,对于实际操作中的多种项目都具有适用性,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工程周期短,工程建设时间要素紧张的情况,混凝土PC技术已经展现出来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在采用这一技术的时候,必须要重点把握模具的设计有构建,以最大化发挥其优势,还要关注混凝土的浇筑与后期的养护问题。
1.2混凝土结构NPC技术
从技术原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混凝土结构NPC技术实际上是基于预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种升级,其技术核心在于建设项目中充填墙和剪力墙构建的设计。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选择采用混凝土结构NPC技术,那么就首先需要明晰现浇连接带和钢筋浆锚头的建设的技术诉求与操作要点,以充分保障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
1.3混凝土结构PFC技术
相对比于上述的两种混凝土结构技术,混凝土结构PFC技术呈现出来一定的强综合性特征,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这一技术在本质上可以视作半预制装配式土技术之一,其典型技术特征是剪力墙外墙模和叠合式楼板的结合。在实际的项目技术应用之中,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应对预制板架构建造问题,还可以有效控制降低资源耗损和成本投入,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和十分光明的应用前景。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在实际的建设中,混凝土应用范围较广,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2.1施工技术标准
对于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施工环节而言,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会对混凝土的最终成品稳定性,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比如,混凝土配制环节中,各种不同原材料的投放顺序和时机,以及搅拌的时间长短等,都需要严格地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执行。如果实际操作环节中,混凝土的配制工作,没有完全参照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标准,会使得混凝土的质量难以达到施工要求,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对后续的工作开展造成影响。
2.2材料收缩特性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管理工作中,混凝土材料的收缩性,会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性的材料,在实际配制环节中,不同材料各自的特性,不同材料在配制环节中相互产生的影响,都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最终结构特性。根据施工建设和管理工作经验进行判断,混凝土配制原材料若不能达到施工标准,会使混凝土出现结构性裂缝。常用的水泥材料都具有明显的收缩性特征,若在施工建设项目中大规模使用,极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
2.3储藏运输管理
混凝土配制完成之后,若不能得到科学地储藏管理,或者在运输环节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也可能使其自身的稳定性和结构性,受到破坏。对于混凝土来说,材料制成之后的运输环节,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例如,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储存的空间环境较差,或者储存时间过长等,会使混凝土材料整体性与结构性遭受到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比如,混凝土材料在运输环节中,若出现了离析现象,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材料不均匀。因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混凝土材料的存储和运输环节,加强管理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温度控制技术
高温和低温之间的差异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控制其温度首先可以从控制成分比例着手,例如减少水泥比例,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对混凝土的密度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其次,还能在进行混合搅拌时添加适量水分来达到减少内外温差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能需要考虑到不同季节施工的情况,冬季由于外部环境温度较低,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夏季由于温度偏高则需要对其进行散热,减小铸件厚度是加快散热的一个好方案。在拆卸模板时需要注意拆卸顺序,避免因顺序不对导致温度差异较大产生裂缝。
3.2现场浇筑技术
对于地板浇筑工作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厚度,选择合适的厚度保证混凝土在能够承受标准负载的力量要求时,还能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因此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模板情况,调整合适的水灰比,使得混凝土的密度以及强度能够达到规定标准,提高其耐久性。在浇筑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浇筑的连续性,若断断续续的进行浇筑操作,则会对混凝土的结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墙体浇筑,主要是保证其浇筑强度和稳定性,同时控制浇筑厚度在40cm左右,以致于会有良好的扇热效果。最后在顶板浇筑方面,第一是要保证虚拟商店的厚度大于平板的厚度,振动器用于在垂直方向上振动,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振动器来确保均匀振动并提高紧凑性。第二是及时进行平滑处理,如果出现渗水现象,可以用棉纱进行吸收,填塞。
3.3材料配比技术
施工材料是混凝土配制环节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材料的合理搭配,配比和搅拌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混凝土材料配制效率,优化混凝土最终质量。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建筑单位,施工技术人员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配制和管理过程中,重点关注配制材料的选定工作。(1)工作人员对施工材料中,水泥的种类进行了合理化选取。工作人员根据施工要求和技术标准,系统地开展了材料选择工作。比如,针对大体积的混凝土配制工作,施工技术人员选择了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材料;骨料选择时,避免出现碱骨料反应问题;添加剂的选取要符合实际施工的操作标准等等。(2)工作人员还应关注不同配制材料的配比问题,以确保混凝土在施工项目中的性能要求可以得到满足。在搅拌环节选择机器代替人工搅拌,针对分层问题,要采用二次搅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3.4防裂技术
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受到裂缝影响最为明显。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的特征各不相同,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要关注到多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以确保技术管理可以满足实际施工建设的需求。比如,我国某地区的土木工程建筑单位,为了解决混凝土养护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裂缝的出现,重点对温度和湿度等两项因素进行了分析。采取合理的管理技术,确保混凝土配制环节中,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能达到施工技术标准。工作人员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了控制,采用温度和湿度调节设备,防止施工环境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突变。在遇到不适宜的天气时,施工单位采取了放缓施工进度,或者暂停施工的方法,避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混凝土的自缩现象,工作人员对配制环节中的水分和比例进行了科学判断,对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用量进行了调整,确保质量目标可以顺利达成。
3.5结构养护技术
维护工作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需要对混凝土结构及时进行洒水,然后再利用稻草或者黑布对其进行覆盖;在去除模板后,喷涂水固化时间至少持续7天,以保持结构处于潮湿状态。目前喷水养护主要包括塑料薄膜法,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法等,需要根据实际施工进行合理选择。另外,冬季施工期间的外部温度相对较低。如果连续7天的温度低于5°C,必须使用储热方法或添加剂来隔离混凝土结构,以避免由于冻胀造成的结构损坏。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目前存在较大的问题,建筑企业需要施工过程中严格制定规范的施工操作,保证混凝土在选材、配制、浇筑、养护等环节中质量都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不同的建筑功能不同,设计结构不同,因此在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之后,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选择不同的混凝土施工工艺,从而更好的发挥混凝土作用,保证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09):71.
[2]李冰冰.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6,42(16):114-115.
论文作者:马洪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材料论文; 环节论文; 建筑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