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论文_李卫丹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论文_李卫丹

 李卫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肿瘤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33例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33例患者中,治疗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6%,用药期间患者出现头晕1例,皮疹1例,后经临床治疗后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具有一定的临床功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应当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133-02

急性胃炎是一种消化内科的多发病,其引起的原因通常多为酗酒或刺激性食物,造成胃粘膜的损伤,导致炎症发生,临床症状通常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部胀痛等。急性胃炎一种短暂的自限性疾病,其病程短,在致病因素去除后便可自愈,但既往有慢性胃炎而急性发作的患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消化道大出血或反复出血者可危及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我院共收治33例急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的为19岁,最大的为75岁,平均年龄37±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的为5天。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腹部饱胀,恶心呕吐,腹泻,脱水,黑便等。

1.2 方法

1.2.1辨证论治

1.2.1.1食滞胃脘证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药:保和丸加味。主要药物:麦芽、谷芽、茯苓、神曲、山楂、厚朴、陈皮、半夏、炒莱菔子。若食生硬难化之物者,加鸡内金、穿山甲;胃脘胀痛加枳壳、木香;胃痛拒按,苔黄便秘者,加大黄、芒硝。

1.2.1.2暑湿犯胃证 治法:解暑和胃,化湿止痛。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主要药物:藿香、半夏、厚朴、陈皮、茯苓、白术、紫苏、白芷、佩兰、甘草。

1.2.1.3寒邪犯胃证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方药:良附丸加味。主要药物:高良姜、香附、吴茱萸、陈皮、砂仁、紫苏、肉桂、乌药、炙甘草。寒甚者,加川椒;呕吐剧者,加旋覆花、代赭石;食滞者,加枳实、焦三仙、鸡内金。

1.2.1.4胃热炽盛证 治法:清热止痛,降逆通便。方药:栀芩清胃汤加减。主要药物:栀子、黄芩、大黄、连翘、竹茹、青皮、川楝子。偏于热者,加黄芩、蒲公英、大黄;偏于湿者,加生薏苡仁、佩兰、茯苓。

1.2.1.5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主要药物:柴胡、炒白芍、延胡索、广木香、青皮、陈皮、制香附、佛手、煅瓦楞子、甘草。呕吐嗳气频作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灶心土;纳呆者,加焦三仙、陈皮、砂仁;兼气滞化火者,加栀子、丹皮、大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适宜技术

1.2.2.1毫针 以中脘、足三里、内关为主穴。寒邪犯胃配上脘、神阙;湿热内蕴配阴陵泉、公孙;肝气犯胃配阳陵泉、太冲;食积阻滞配建里、天枢;痰饮停留配巨阙、丰隆。

1.2.2.2耳针 取下脚端、神门、脾、胃、脑。操作:每次取2~3穴,可用耳穴埋针或耳穴压豆法。

1.2.2.3灸法 取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穴。操作:用艾卷灸15min左右。适用于寒凝证和虚寒证。

1.2.2.4推拿疗法 腹部取中脘、梁门、天枢、气海;背部取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四肢取内关、合谷、足三里。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1.2.2.5敷脐疗法 细辛、食盐适量。将细辛研为极细粉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用温开水调成膏状,直接敷于患者的脐孔内,盖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将食盐炒热,用布包裹,热熨于脐处。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香附、高良姜各30g,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蜂蜜调和如稠膏状,软硬适度,做成2个药饼,在火上烘热,分别敷于患者的肚脐及中脘穴上,外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

1.2.3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是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症状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呕吐频繁者可短 时间禁食。对症支持治疗:解痉止痛:山莨菪碱10mg,肌内注射;止吐:甲氧 氯普胺10mg,肌内注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细菌感染引起者,可根据病情 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1.3 疗效评价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2.结果

经过我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33例患者中,治疗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6%,用药期间患者出现头晕1例,皮疹1例,后经临床治疗后痊愈。

3.讨论

西医上认为引起急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急性应激、化学性损伤和细菌感染三类。黏膜屏障的正常保护功能是维持胃腔与胃黏膜内氢离子高梯度状态的重要保证,当上述因素导致胃黏膜屏障破坏,则胃腔内氢离子便会反弥散进入胃黏膜内,从而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害,最终导致胃黏膜糜烂和出血。上述各种因素亦可能导致增加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腔,其中胆汁和各种胰酶,参与了胃黏膜屏障的破坏。中医的病因病机则认为常见的原因有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和外邪犯胃等几个方面。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总由胃失和降,胃络受损所致。若胃热过盛,热迫血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而出现呕血,或脾胃虚寒,脾虚不能统血,而见便血。急性胃炎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有呕血和黑粪。由细菌或毒素引起发病者,伴发热、腹泻等症状者又称急性胃肠炎。体征主要为上腹部压痛。

【参考文献】

[1]赵芳,盖丽娟,于强.急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6):1088-1091.

[2]张鑫财,何晓航.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226-227.

[3]俞国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955-956.

[4]王小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51-752.

[5]周小明.急性胃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中药.2012.31:110-112.

[6]冀元胜.急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诊疗体会[J].中医中药,2014.12(20):294-295.

[7]余洪良.自拟消痞胃炎散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5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3):86-87.

[8]胡云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0A):25-26.

论文作者:李卫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论文_李卫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