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论文_何金青,钟英亮,胡水根

宁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宁都 342800

摘要: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高血压

高血压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根据病因有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患者需长期服药控制[1]。本文主要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评价高血压治疗中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2例,将8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56.71±4.11)岁,平均病程(9.11±2.52)年;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56.82±4.25)岁,平均病程(9.23±2.55)年;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满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2],均为中度高血压患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继发性高血压及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上述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在参与本次研究前2周内均未服用过任何降压药物。对照组单独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每天早晨口服1次,每次5mg;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用药方法同对照组一致,同时口服依那普利,每天晨起用药1次,每次10m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判断[3]

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20mmHg,视为显效;患者收缩压下降不足30mmHg,舒张压不足2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视为有效;舒张压、收缩压均无明显变化,或下降不足10mmHg,视为无效。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 )、(%)表示,且分别用t、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73.17%,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药物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1例,心率增快1例,面色潮红1例,下肢水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例),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中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高血压这一中老年性疾病发生率也不断提升,对我国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4]。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长期服药控制对其生命安全无较大影响,但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积极研究如何治疗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我国在1998年对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进行了重新制定,血压值高出140/90mmHg(18.7/12.0kPa)可被确诊为高血压,根据这一标准我国被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超过了1.3亿人[6]。但由于我国高血压人群对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接受规范治疗及控制率更低,部分患者有明显高血压症状且器官受到损伤后还不去医院就诊,不了解规范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意义,延误了高血压最佳治疗时间,增加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病发生的风险,所以在给予患者药物控制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普及,提高其认知水平。

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临床常用的第二代二氢砒啶类长效钙拮抗剂,在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有显著作用,且在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无效者也有较高临床价值。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钙离子拮抗剂,对心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通过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有良好阻滞作用,能够直接实现血管平滑肌的扩张作用,降低外周阻力,显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患者冠状动脉痉挛,能够一定程度降低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7]。但在用药期间患者易出现头晕头痛、水肿、失眠、疲劳、恶心、失眠、面红、心悸等不良反应,另外,有少数患者可见无力、肌肉痉挛、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特异性高,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能够显著抑制由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同时还能显著抑制由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升压反应,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协同作用理想,且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慧,孔晓妮,邹广美.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9):1250-1254.

[2]吴苏亚,白卫兵.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598-599.

[3]姜琼,黄俊,毛康,等.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29):4124-4126.

[4]宋海宁,赖海燕,李茜.依那普利或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6):1563-1565.

[5]林丹丹,路红.替米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降压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291-5293.

[6]梁秀珍.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20):2860-2861.

[7]黄翠娟,谢文超,廖波.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女性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35-3436.

[8]王大英,金惠根,张良洁.比索洛尔、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福辛普利治疗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3616-3618.

论文作者:何金青,钟英亮,胡水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论文_何金青,钟英亮,胡水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