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当代意义论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当代意义论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当代意义

李春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63)

摘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共中央几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也为我党在不同时期认识青年和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和探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青年观 中国化

历史跟现实都证明,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青年工作关系民族命运、国家前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年被赋予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著作中对于青年的发展和培养做了详细的阐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观。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其著作中有大量关于青年的论述,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主要来源。早在19世纪的欧洲,当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工人阶级与资本主义间的矛盾也日渐激化,工人运动迅速扩散。马克思觉察到,工人中的青年是工人运动中的主要成员,且起着关键作用。从而认识到青年与工人运动的关系,揭示了青年的历史定位。他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青年在历史交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还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工人运动中青年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恩格斯在谈到德国工人运动时同样认识到青年在这场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并说道:“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在1983年的《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也表达了对当代青年的期望,大意是希望大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脑力与拥有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共同作战为革命将各自作用最大化发挥。恩格斯不仅清晰地指出当代青年的革命使命的定位,又肯定了青年推动革命发展的重要作用。除了恩格斯,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中也对青年推动革命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强烈的肯定。例如,在1903年的《革命青年的任务》中,列宁曾从文明国家里所有政党都会保障学生权益侧面反映出革命政党建设中青年的社会作用。到了1906年,在《孟什维主义的危机》中又肯定了青年群体的无畏和忘我精神,包括后来在《青年团的任务》中也多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最终需要青年来实现,再次强调青年群体对推动共产主义事业建设有着巨大作用。列宁对青年的革命性和斗争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中,青年必须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改革、建设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对青年的培养,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青年观理论。

班级里竟然只有十几个孩子知道“茫茫”的意思。于是我又重复了上次教学“茫茫”这个词的步骤:①交流词义②看图片③指导朗读。这三个步骤之后学生似乎又理解了“茫茫”的意思。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之,在中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国情和时代主题,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具有了时代的特征,为广大青年的成才成长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根据中国国情、时代特征使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广大青年群体指明方向,树立梦想,提供引导。它指引着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青年成长成才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广大青年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牢记自己的责任与时代使命。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当代青年要坚定信念、勇于实践,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

在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时期,他所提倡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表明对青年成才成长的高度重视。之后的1978年邓小平通过“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的观点,再次强调了青年的重要作用。

“整个社会力量中属青年这一股力量最具生机,最积极,并且青年相对于其他群体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之后的1957年毛泽东又对在苏联的留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年轻人的,你们年轻人正在兴旺时期,具有蓬勃的朝气,正如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总而言之,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也是你们的。”上述充分表明了毛泽东对中国青年人的无限期望。

邓小平还强调国家要积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人。培养青年人形成正确的三观,使个人理想服从时代主题,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从而实现个人社会价值。

在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得到进一步丰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思想文化的冲击给青年的成长带来很大挑战。并用系扣子比喻青年教育,简言之即:未来社会价值走向是由青年的价值所决定的,而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年的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就如同系扣子一样,要保证扣子全部扣对,首先第一颗扣子必须扣对,而青年正处于第一颗扣子这个关键阶段。众所周知,我国当前正处于面建设全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分别总结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而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的期望。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就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首要任务,“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青年应具备的时代精神和责任担当。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2005年,胡锦涛在给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为青年的发展和培养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在对2008年汶川地震中广大青年表现出顽强的奋斗意志、无私奉献、不惧困难、冲锋在前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青年是时代的担当。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时期,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茁壮成长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重要论述,高度评价了青年在我国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对青年提出六点希望,即:“希望青年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拓视野,勇于进取创新,始终艰苦奋斗”。在青年干部成长任用的问题上,江泽民深刻认识到广大青年干部是我国实现跨世纪目标的关键,于是他提出把培养中青年干部始终要作为党的一项战略任务。

(3)从“钱”的关系来看,在实际发展中鼓励社会资源和公共财政齐头并进。一方面是坚持农村农业发展优先的原则,按照“三农”政策的具体要求,把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向农村农业倾斜,加大对农村改革工作的财政投入和农民补贴,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和供给水平。另一方面,政府要为帮助和鼓励社会金融资本向农村农业流动提供必要条件,加大投资领域的管理和扶持,有效促进农村各项工业和农业的高速发展,打牢农村技术水平基础,提高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农村人口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统筹好农村改革的各项工作,促进各项制度落地生根。

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青年的特点作了如下总结: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当代意义

毛泽东作为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青年使用观、青年教育观、青年价值观、青年工作观。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大会上,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青年在我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先锋作用。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指引青年以信念为首,铸就中国梦

心情豁然开朗,懂得了自己的追求所在。为了彻底拥有这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我会不断努力,让童心永久存在,让身体保持健康,找到生命中的“那一半”,享受美好人生。伸出温暖的手,去帮助身边能够帮助的人们。鼓励周围的人们,永远乐观向上,不惧失望,向着美好的明天迈进。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推动了青年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青年工作的认识与总结,积极推进广大青年投身于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中去,以促进中国的发展。

当代青年自身发展的方向以及成才成长的理论指导都可以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得到体现。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兴旺以及一个民族的未来都离不开青年这个群体,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与时俱进不仅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持续输出能量,也鞭策其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成长。当代青年工作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核心思想的深化研究。即加强广大青年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引导力度。通过实践可以知道,不同时代广大青年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和担当均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得以体现。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还揭示了不同时代青年的一般成长成才规律。可以说,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指导广大青年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支撑

青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发展重要的储备力量。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青年身上有巨大的创新潜力,所以国家的发展必须依靠青年,民族的复兴必须依靠青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全球发展越来越密切。人才是任何国家都需要的资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领先在起跑线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既是指引青年成的重要宝典,也是青年成才成长的重要准则。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非常重视对中国青年人才的培养。科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广大青年是科技进步的后备来源。所以,要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指引和培养广大青年成才成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若江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从现在的17%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22%,则年用水量应为344亿m3;若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的0.51,仅此一项可节水10亿m3,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要抓住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准入门槛提高和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利用好江西省水资源环境较强的承载能力,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为契机,依托水资源优势,做足水资源文章,在确保水质安全前提下,适度发展高用水和水质要求较高的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等产业,使水资源成为推进“富民兴赣”的新动力。同时,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空间均衡”作贡献。

式中,和分别代表某一桥臂当前周期的开关状态和下一周期预测开关状态,S只有0和1两种取值,0代表下桥臂开通,上桥臂关断,1代表上桥臂开通,下桥臂关断。假设当前周期的开关状态为V0(000),下一周期作用矢量为V4(011),那么就可以得到根据式(10),N=|0-0|+|1-0|+|1-0|=2。

参考文献:

[1]刘竞,戴钢书.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丰富和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3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

[3]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8.

[4]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的言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4-15.

中图分类号: D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05-0223-02

作者简介: 李春,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刘健

标签:;  ;  ;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当代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