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成效论文_毛志强

如何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成效论文_毛志强

毛志强 (四川省阿坝县城关二小 四川 阿坝 6246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1-023-01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和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精神和有效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坚决遗弃那些单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提升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是 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技术支持者,缺乏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是不复存在的,因此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基本技能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涵盖众多的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计算机和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

二、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逐步完善,教育者日益意识到诸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意义重大,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虽说在某些方面取得可喜成就,然而,总体而言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就尚未引起充分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一问题,不仅是因为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有效提升,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配合,最主要的是,计算机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它在培养某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事实上,正是由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计算机课程的这一特定作用,给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益带来消极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兴趣高昂时,就会全身心的投入,积极带动各方面的因素;如果乏味时,只能被动接受,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持续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心理发展水平,切合事宜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乐于实践;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微乎其微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愉悦并保持较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三、努力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

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课堂是学习的唯一渠道,教师传道授业,主要靠教材、粉笔和嘴巴,对于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或者采取囫囵吞枣的形式勉强消化,学生围着老师转,而老师围着考试转。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方法、行为都具有鲜明现代特色的全新教育,这其中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将起到重要作用。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正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依靠教师,要形成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它从纵横两个方面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空间和时间,既使传统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等优秀的东西得以有效的继承,又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使之更具备多样性和现代性。同时,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教学观念、思想行为发生深刻变化。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育思想,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如终身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多元化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等,才能更好和更快的适应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客观发展趋势。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时俱进,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 "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强化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夯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毛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0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成效论文_毛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