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河经济带发展中的投融资思考_黄河流域论文

青海黄河经济带发展中的投融资思考_黄河流域论文

开发青海黄河经济带的投融资问题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河论文,青海论文,投融资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海作为西部省份之一,如何加快发展速度,缩短与沿海省份的发展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我认为,为了切实改变青海省的落后面貌,必须重视对黄河流域经济带的培育与发展,即在黄河流域发展水电产业的同时,加大对该地区农、林、牧、副、渔产业的投资,提高该地区的综合效益,尽快形成这一区域的综合开发能力。要重视区域经济带的发展。培育和发展青海的黄河流域经济带是形成青海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一、建立黄河流域经济带基本思路

黄河干流在青海境内全长约1900公里,总落差约3000公尺,流经本省4州(地)的15个县。在青海黄河流域内, 尤其在龙羊峡至寺沟峡的河段上,兴建大中型水电站,淹没面积小,搬迁人口少,因此,青海黄河流域被人们誉为兴建和发展水电产业的黄金地段。经过多年建设,目前,青海黄河流域内已建成龙羊峡水电站,正在续建李家峡水电站。今后,在这一河段上还可再兴建大型水电站3座,中型水电站8座。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使青海省的水电装机容量新增972万千瓦。 青海黄河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不仅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还对加快青海省的经济发展速度、缩短青海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依托青海黄河流域丰富的水电资源,建立龙羊峡库区回水处巴仓农场起至民和县官亭的青海黄河流域经济带,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尽快实现该区域及水电资源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发展黄河流域经济带的作用

青海黄河流域的面积和工农业产值约占全省的20%左右,黄河流域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一直为人们所重视,1976年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动工兴建,1987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87年又开始动工修建李家峡水电站,相信1996年李家峡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后,青海黄河流域的经济将会有大的腾飞。

构建黄河流域经济带,走黄河流域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路子,是发展青海黄河流域经济带的新思路,旨在改变我们以往只注重水电开发、忽略其他产业并举的问题。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实现市场、资源和资金合理的配置与重组,其作用可以概括为:

1.有利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体现大市场中资源及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在黄河流域实现水电建设与农牧业生产的相互促进,有利于加快黄河流域的水电建设步伐,有利于青海省建筑安装业、加工业、运输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有利于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为今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工农(牧)业生产提供了发展潜力。比如在农业方面,可以通过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实现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的更大发展。在牧业方面,可在沿黄河谷地建成畜牧业圈养基地;改变畜牧业以往靠天吃饭的格局。还可发展水产养殖,提高这一地区的综合加工能力。

3.有利于加快区域内城镇建设。逐步形成农牧业生产基地,原材料加工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有利于增强这一地区的经济带动与辐射作用。

4.有利于沿黄河流域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而促进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三、开发黄河流域经济带的问题

(一)水电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受水电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的制约,青海黄河水电建设远未形成规模开发能力。青海是受中央财政补贴的贫穷落后省份,自身筹集建设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近年来,由于中央对青海的财政补贴呈下降态势,造成青海省各项投资不足,水电投资也是如此。

2.水电自身的投融资能力较弱。水电建设周期长,投资收益率低,使青海黄河水电资源开发处于劣势,造成投融资渠道不畅。尽管我们为了扩大投融资渠道,在李家峡水电站建设中采取了陕、甘、宁、青四省(区)共同办电的新的集资方式,但四省(区)每年的资金到位率较低,因资金供应不足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进度。此外,国家在确定投资、税收等政策时对青海的倾斜不够,未能有效地支持黄河流域的水电开发。加之近年来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差,拖欠电费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电力行业的经营效益。

(二)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基建管理体制造成生产和管理相互脱节。表现在:一是现行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尽科学合理,企业缺乏自我发展和改造的能力。现在电力企业是按照区域电网的管理办法实行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具有明显行政化管理模式的特征,企业只管生产,而收费、核算等则由各大区电管局进行,这种管理办法人为地将电力企业的投资、生产与经营分割为两个互不相干的环节,使电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缺乏必要的活力和自我改造的能力。如龙羊峡水电站的虎丘山护坡工程,至今仍差维修资金约1亿多元, 可是由于龙羊峡水电厂对企业的收入与支出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造成工程收尾款几年来一直无法落实,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发展后劲。二是由于水电建设项目较少,造成大批水电施工队伍因开工任务不足,在浪费大量劳动力资源的同时,又浪费着奇缺的水资源,使黄河水白流。三是投资体制存在一定缺陷,投资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的问题依然存在。近一时期,尽管我省对水电投资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尝试,在拟建尼、直、康电站的管理体制上,实行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办法,但这种办法的实施仍未摆脱过去浓厚的政府管理行为色彩。

2.对黄河经济带的发展单纯重视水电开发,忽视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如投资约30亿元建成的龙羊峡小镇,施工队伍转移后人流减少,市场变小,其小城镇的功能正在消弱,已有的投资未能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3.入网电价偏低,电力企业利润下降。长期以来,青海水电入网电价偏低,国家有些本已出台的调价文件一直未执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管理层认为青海省的企业经营维艰,担心调电价会增加这些企业的负担。结果调往省外的电价格偏低,而从省外调入电价格偏高,使本省水电行业的大量利润转移,一部分财政收入流失。直接影响和降低了青海省电力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使水电行业的还贷能力下降。

(三)区域经济发展缓慢

青海黄河流域良好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发展农牧业。龙羊峡库区沿岸就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开垦,如在附近兴修必要的水利设施,完全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更大发展,一些经济作物诸如蔬菜、瓜果完全有可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但是,由于受自然经济思想的束缚,黄河流域内大面积的荒山、荒地至今无人开垦,对这一地区的综合开发至今未达成共识。区域经济中黄河流域的生产还未形成规模开发效益,其小城镇的功能也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四、发展黄河流域经济带的对策及投融资策略

(一)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带的对策

1.注重加快对该区域内经济的综合开发与综合利用。具体设想组建“青海黄河电力科工贸股份公司”,尽快形成对青海黄河水电的规模开发能力,实现对水电资源的滚动开发,改变以往实行的各个电站分散管理的做法。

2.实现滚动开发目标。为了实现对黄河流域水电及科、工、贸一体化的滚动发展,在成立“青海黄河电力科工贸股份公司”的基础上,应改革现行的水电建设管理体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办电,即学会用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促进黄河经济带的发展。首先,通过社会力量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动工建设部分水电站;其次,让现有的水电施工队伍充分就业,减少施工队伍的闲置;第三,鼓励建筑安装企业参与办电的积极性。具体设想在保证对施工企业支付开工建设直接费的前提下,将部分间接费取费暂时计做施工企业对该项水电站的入股或债券投资,对于这部分投资可以适当减免税,以鼓励把这部分资金转化为水电建设投资,减少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

3.以股份制改造企业,发展集团化公司,增强企业活力,让企业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改造的能力。与此同时,应在合理负担的原则下,适当提高电价,以增强电力行业的自我发展和还贷能力。

4.加大农牧业生产投资比重,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建设和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的思路是,自觉运用人口迁移规律,按照城市化和国土开发两种情况,有计划地实施人口转移,以发展沿河流域的经济。具体设想一是有计划地迁移全省83万还未脱贫的人口,帮助和鼓励那些身处恶劣自然条件下、短期又无法改变落后地区面貌的人口向这一地区迁移,以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并通过人口迁移,培育和发展黄河流域地带的经济。二是鼓励青南地区的部分牧民向这一地区的畜牧业生产转移,调整畜牧业的内部生产结构,改变畜牧业靠天吃饭的传统格局,以达到降低落后生活方式的人口占比。三是通过黄河流域经济带的发展,分流和转移部分地区的厂矿富余人员,重构本省的劳动地域分工和人口分布。

5.争取类似特区的优惠政策。沿海特区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优惠政策是促进生产发展的有效动力。为了缩短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我认为目前应对青海黄河流域经济带实行比较优惠的政策。具体设想,一是在税、利率政策的制定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今后在制订税(利)率的政策时,应按级差地租原理,给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青海的黄河流域经济带下调2~3个百分点,由此形成的损失可由中央(省)财政对当地政府和商业银行给予必要的补贴。二是对税收的征管实行更优惠的政策,即比照现行对外商投资企业“二免三减半”的优惠税制,试行“三免五减半”。对黄河流域经济带内的企业在建设期的头1~3年免税,生产期的头3~5年减半征税,以增强青海黄河流域经济带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实行税前还贷,确保投资者的收益,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参与青海黄河流域经济带的开发。四是加大中央投资在该地区的投资占比,给青海放水养鱼和休养生息的机会。

6.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从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入手,加强对投资的宏观管理,制订科学的产业政策,做好投资项目备选库等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向市场提供成熟的拟建项目,科学地引导投资流向。

(二)发展青海黄河流域经济带的投融资策略

1.加大中央投资力度,确保西电东送战略的实现。水电作为无污染的电源,可以为全社会提供巨大的动力。青海黄河流域以水电产业为依托,发展该区域的经济带,符合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更是解决东西部地区差距的现实选择。对此,中央和省应该加大对这一区域的投资力度,实施西电东送战略。

2.积极发行上市股票。通过股票市场筹措资金,是解决电力建设投资不足困难的有效途径。截至1996年10月,我国股票上市公司约455 家,年成交金额约4500亿元左右,其中电力企业股票有12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象申能股份、乐山电力等股票的成功发行上市,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目前,尽管青海省电力股票的上市尚属空白,但成功上市的其他行业的四家股票为下一步电力股票的上市提供了成功经验。

3.尽快建立青海黄河流域的上市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基金在国内外市场筹集大量游资。

4.发行基础设施建设债券。据初步估算,青海黄河流域水电建设投资约需200亿元(参照龙羊峡、 李家峡水电站每千瓦投资进行加权平均测算),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要求我们运用发行债券这一经济手段,从国内外市场来筹集建设资金,以弥补建设资金不足。

5.采取BOT融资方式。

6.加快利用外资步伐。可以积极尝试使用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混合贷款等方式利用外资;同时还应发展国际租赁方式进行融资,即借助租赁业务具有的商品信贷和资金信贷的两重性质,将融资与融物结合起来,加大对黄河流域经济带的投资力度。

7.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调动省内各金融机构和企业财团的积极性,利用省内各金融机构的信贷合力和社会游资,加大对黄河流域经济带的投资力度,早日实现构建青海黄河流域经济带的目标。

标签:;  ;  ;  ;  ;  ;  ;  ;  ;  ;  ;  ;  

青海黄河经济带发展中的投融资思考_黄河流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