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组运行标准,对大芳烃K-2701论文_杨疆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检维修中心 830019

摘要:众所周知,离心式压缩机组作为炼油厂重要的生产设备,其运行正常与否关系着整个炼油厂的平稳生产。而振动是衡量机组是否能达到安全运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目前机组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故障是随时产生的。本文主要就提升机组运行标准,对大芳烃K-2701汽轮机拉杆间隙调整为课题做出一定的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防止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组运行;大芳烃K-2701汽轮机;拉杆间隙调整;

一、选题理由

大芳烃K-2701异构化循环氢压缩机组投运时间为2010年,至今已长周期运行6年,从未进行过检修。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从在线监测中发现压缩机负荷端和汽轮机负荷端振动除基频外,还有很大的2倍频分量,轴心轨迹均是畸变的8字形,说明机组运行不稳定,存在一定的隐患,如不尽快消除,将影响机组运行周期,导致机组突发故障停机,造成装置非计划停工,给生产厂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不可估量。

本次检修主要是对机组的压缩机部分和汽轮机部分揭瓦检查。其中,在对汽轮机非驱动端轴承箱解体检查过程中,发现其拉杆间隙值较大,与标准值存在较大的偏差。

二、现状调查

大芳烃K-2701压缩机为异构化循环氢压缩机,汽轮机由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设备型号为NG25/28。在拆卸汽轮机非驱动端轴承箱检查拉杆间隙时,发现拉杆间隙设定的标准值应该为0.09mm-0.24mm,但本次测量结果最大值已到0.60mm,属严重超标,必须做出调整。所以从S8000在线监测中反应出轴心轨迹异常。

本次调整拉杆间隙难度极大,轴承箱各个方位必须全面兼顾,因为一处部位的数据改变就会引起多个部位的数据同时改变,调整过程必须应保证所有部位的数据都在标准范围内,属于非常精细的工作。本次调整预计所需三天时间,将超标的间隙调整到标准值范围内。

图为:拆卸汽轮机轴承箱检查拉杆间隙时,发现间隙值超标

三、原因分析

首先拉杆间隙主要是起到轴承座膨胀量的间隙值,当机组开起来时,热量会传递到轴承座,因此轴承座受热膨胀以后会产生一定的膨胀间隙,当膨胀到一定的位置时正好顶住拉杆螺栓固定,以防止转子窜动和振动。该机组已长周期运行7年,汽轮机从未解体检查过,期间由于机组的启停,加上轴瓦轻微磨损,各部间隙会慢慢发生改变,逐渐造成拉杆间隙变大。

四、制定对策

推力瓦座固定拉杆螺栓间隙进行调整方法:

1.将汽轮机两侧拉杆固定螺栓防松垫松开,用塞尺塞入螺栓与基座的前后,间隙合适后将螺栓固定住并锁紧松垫子。(塞尺测量时考虑到推力瓦座有变形情况,应将塞尺塞入到两侧底部,最小值为最后实际间隙)

2.用红丹粉涂抹到主副推力盘上,检查正副推力瓦贴合面积情况,贴合面积应大于75%,贴合面积过小需要刮瓦研磨进行调整。

3.汽轮机推力瓦座由于考虑到机组的热膨胀量留有膨胀间隙,导致实测推力间隙和仪表显示存在偏差,给仪表推力值应该为把磁性表座吸到推力瓦座打到推力盘的值。

五:对策实施

在配合仪表调整轴位移时发现百分表数据与仪表数据不相符,随后架百分表对轴与轴承箱、轴与瓦座、轴承箱与瓦座的相对位置窜量进行检查,检查发现轴相对轴承箱移动量为0.44mm,轴与瓦座窜量为0.21,上瓦座移动0.37mm、下瓦座0.24mm。

测量瓦座两端相对轴承箱间距记录数据作为参考,对测量位置做记号以免出现差错。松开拉杆瓦座两侧螺帽,留一组螺帽不拆做基准,对其他三组螺帽利用塞尺进行调整。由于螺帽与瓦座接触不均,调整过程中塞尺必须取螺帽与瓦座最小值。两拉杆以瓦座内侧或者外侧为零点,对另一端用塞尺进行调整。厂家给资料标准值为0.05~0.14mm。对该机组以0.07mm为基准进行调整,北侧0.07mm,南侧0.10mm。回装推力瓦后前后推轴,检查瓦座两侧移动量为北侧0.07mm,南侧0.10mm,数值在标准范围内。固定瓦座两侧拉杆螺帽,锁片锁死,如下图:

另外对推力瓦进行涂红丹粉进行研磨,发现上瓦与下瓦接触面均不足75%,刮瓦研磨处理至推力瓦面接触良好后回装。联系仪表对轴位移进行调整。

六、效果检查

按照技术参数,机组运行期间振动报警点为50um,机组开机后经在线监测显示机组最大振动为15.0um,最小振动为9.4um,振值均在标准范围内,且机组运行平稳。检修前监测出的不稳定现象已全部显示正常,本次仅仅对拉杆间隙调整总共用时三天,准确将间隙值调整到标准范围内,不仅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周期和稳定性,还保证了保证了工艺装置的平稳生产。

七、结语

1、加强巡检力度,严格规范班组人员包机巡检制度,提高巡检人的责任心,重点观察机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2、针对设备发现的任何故障都要认真仔细的分析原因,准确判断并作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3、针对此次检修做好数据采集,编写检修总结,做为以后检修时的参照依据,方便查阅。

4、牢固树立配件质量意识,提高检修人员技术水平,做到检修一次到位,不留任何隐患。

参考文献:

[1]谷俊杰,丁常富.汽轮机控制、监视和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62.

[2]刘峻华,黄树红,陆继东.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汽轮机技术,2004,(05).

[3]江玉林.汽轮机设备运行及事故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82

[4]高日亮.浅谈汽轮发电机组的振动与平衡[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论文作者:杨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提升机组运行标准,对大芳烃K-2701论文_杨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