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国家民族之“根”与“魂”论文_胡晖,邓松,涂玉奎

文化自信——国家民族之“根”与“魂”论文_胡晖,邓松,涂玉奎

武警警官学院三旅 四川 成都 6102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至为重要,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文化在人的成长和社会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说,作为人性、人格、价值观和创造力之形成与提升的基础和源头,文化在人的成长和社会文明之产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是具有决定性和本质性意义的。正是由于它对人的精神提升与能力强化,才使人获具了改变世界、创造奇迹的能力与智慧。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来自文化的高度自信不仅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思想之光与精神之钙,使其愈益丰盈和坚贞,而且更在于其在给人筑砌精神砥石和点燃思想爝火的过程中,每每都能切入灵魂,直达底蕴,以至从心灵深处铸成明晰而坚定的目标与信仰。事实上,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在屡遭坎坷、屡受挫折中得以克敌制胜,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在屡遇困难、屡遭艰蹇中仍旧奋发前行,从深层次上探究原因,都是坚定而强大的文化自信在托底、在发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许我们在行事过程中并未明确而清晰地意识到,但文化自信的强大定力却无时不在伴随和鼓舞着我们的心力与步幅。

二、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的目标和使命是永远向前

曾记否?在烽火岁月中,当革命遭遇低潮时,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质疑,毛泽东的回答是那样铿锵有力,仿佛新的世界、新的中国就在眼前,随时即可呼之欲出。他形象地答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曾记否?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正值爬坡过坎之际,面对畏难情绪的出现和松懈思想的露头,习近平总书记声若霹雳、志如磐石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怎么办?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埋头苦干抓落实,一定要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岂能半路停?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的目标和使命永远都是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这与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败攸关、因果相生。

三、坚定而强大的文化自信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为什么每当革命和改革的关键时刻,党的领袖们总能够顺应历史的走向、契合人民的意愿而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抉择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坚定而强大的文化自信使然。此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粹质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不仅在深度交融中丰富和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知,而且在高度升华中深化和拓展了他们的精神视野,使他们在对事物的观察与判断中总能运筹自若、高屋建瓴,显现出敏慧和卓拔的风度与气派。毛泽东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他认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不仅把鲁迅奉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而且认为“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正是由于文化自信提升了人们的思想认知、明确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勘定了开拓进取的正确道路,并赋予我们丰饶的智慧与强大的定力,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富于激情和勇气,更具有毅力和韧性,更能在攻坚克难与顽强拼搏中创造奇迹、撷获硕果,所以便自当成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早日兑取“中国梦”的根据与根本。

作者简介:胡晖,男,1995年,江苏南通人,武警警官学院学员三旅九营二十六连,本科在读;邓松,男,1996年,重庆渝北人,武警警官学院学员三旅九营二十六连,本科在读;涂玉奎,男,1996年,湖北襄阳人,武警警官学院学员三旅九营二十六连,本科在读。

论文作者:胡晖,邓松,涂玉奎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6月总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文化自信——国家民族之“根”与“魂”论文_胡晖,邓松,涂玉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