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缝合手术治疗产后出血探讨论文_谢丹

子宫下段缝合手术治疗产后出血探讨论文_谢丹

耒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耒阳 421800

【摘 要】目的:研究子宫下段缝合手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行子宫下段缝合手术的产后出血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例患者治疗无效,5例患者治疗有效,17例患者治愈,无效患者立即实施子宫切除术,手术结束后对15患者进行随访,这些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症状,没有出现晚期产后大出血的情况。结论: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子宫下段缝合手术能够治疗帮助子宫下段收缩不良的患者,止血效果较好,且该手术操作并不复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下段缝合手术;产后出血;疗效

孕产妇分娩结束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分娩后宫缩乏力,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子宫出血,而医生应用各种止血方法均无效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子宫切除的方法治疗产妇[1]。子宫切除是挽救产妇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该方法会使患者永久性地失去生育功能,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较大影响。现对子宫下段缝合手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行子宫下段缝合手术的产后出血患者23例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45±3.97)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40.07±0.68)周,8例患者为剖宫产分娩,15例患者为自然分娩。所有患者均是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引发出血,分娩后2小时内,出血量均超过500ml,自然分娩组患者子宫下段壁厚度较小,质地较软,用手按压宫底质硬,边界清晰,宫体收缩情况较好。剖宫产组患者子宫下段和颈管出血情况严重。

1.2方法

施术者在剖宫产组患者胎盘附着位置或子宫下段出血部位进行缝合,采用1号可吸收线作为缝合材料,按照“8”字形态缝合,缝合过程中不穿透浆膜层,之后将两边线头结扎。自然分娩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体位,施术者从阴道内部向下牵拉宫颈,使宫颈处于阴道口附近,使用1号可吸收线作为缝合材料,在距离宫口约4厘米处的宫颈上唇进行缝合,按照平行于宫口横轴的方向进行缝合,缝合过程中需穿透浆膜层和肌层,保持针间的距离为1.5厘米,且从宫颈三点位置一直缝至九点位置,缝合完毕后将线头结扎。并使用同样的处理措施缝合宫颈下唇。施术者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判断标准

将治疗效果分为三类,无效: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不稳定,每小时出血量超过100ml,无尿或患者每小时尿液不超过30ml;有效: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每小时出血量低于100ml,尿量无显著变化;治愈:患者不再出血,生命体征、尿量均恢复正常。

2 结果

1例患者治疗无效,5例患者治疗有效,17例患者治愈,无效患者立即实施子宫切除术,手术结束后对15患者进行随访,这些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症状,没有出现晚期产后大出血的情况。

3 讨论

子宫峡部是子宫下段的主要组成部分,妇女未妊娠时,子宫峡部的长度为1厘米左右,妇女怀孕后,子宫峡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展,并在怀孕12周后该组织结构成为宫腔的一部分[2]。产妇分娩后,宫缩会促使子宫峡部变长,使其长度达到7~10厘米。产妇分娩前,子宫颈管的长度为2厘米左右,产后宫缩会使子宫颈管变短,或者使其消失,使该组织结构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产妇分娩后,其主要通过血液凝固和子宫收缩来止血,但是子宫下段自身的肌肉组织较少,收缩力度并不大,如果再加上胎儿过大、宫壁水肿或产程较长等情况,子宫肌肉纤维会被过度拉升,引发子宫下段收缩乏力,血管闭合情况较差,进而出现产后大出血[3]。

以往临床上应用麦角新碱来促使产妇产后子宫下段收缩,但是该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产妇使用该药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了治疗效果,而此种方法也逐渐被淘汰。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前列腺素、催产素或按摩子宫的方法进行产后止血,但是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子宫下段缝合术能够直接通过压迫血管来止血,将血窦关闭,降低出血量,且能够促进子宫收缩,进一步提升了止血效果。本次研究中,超过95%的患者止血效果较好,可见,子宫下段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与骼内动脉结扎、子宫动脉结扎方法相比,子宫下段缝合术的操作较简单,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对子宫产生损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使用多种方法治疗产后出血,并非必须使用子宫下段缝合术进行治疗。医生对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时,由于操作空间的局限性,使得医生无法有效的、完全的进行缝合,部分血窦仍处于打开状态,止血效果较差。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止血无效,而采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表明医生对产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准确判断患者的出血情况,如果同时使用其他止血方法但是止血效果仍较差时,应立即使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子宫下段缝合术是一种新型治疗产后出血的手术方法,子宫下段缝合术包括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Cho缝合术、Hayman缝合术、B-lynch缝合术等,每项缝合术均有其自身的特点。Hayman缝合术和B-lynch缝合术并不适用于子宫下段收缩乏力而引发大出血的情况,Cho缝合术适用于患者子宫体部出现无规律收缩而出血的情况,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适用于患者子宫下段收缩情况不良而出血的情况。患者分娩结束后,子宫收缩情况较好,但是子宫下段收缩情况较差时,患者子宫下段胎盘剖离面会出现明显出血的情况,而对子宫下段进行缝合,能够有效地压迫子宫下段肌肉束中的血管,关闭血窦,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总之,临床上,子宫下段缝合手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较理想,操作方法较简单,增大了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可能性,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尹维,何芬.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J].临床军医杂志,2014,08(11):1169-1171.

[2]孙亚男,赵梅.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03(19):163.

[3]瞿小玲.探讨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15(29):160-161.

论文作者:谢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子宫下段缝合手术治疗产后出血探讨论文_谢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