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生化指标在高原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生化指标在高原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生化指标在高原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苏琳媛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摘 要: 本文通过搜集中长距离游泳项目中高原训练期间生化指标的应用等研究论文,探究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生化指标监测对其高原机能适应的意义,初步推断更适用于中长距离游泳项目高原训练的生化监控敏感指标和评价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之后用归纳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阐述,结论如下:(1)血清铁蛋白指标比血红蛋白指标更及时地反映出运动负荷强度;(2)血睾酮指标能最直接地体现运动员机体恢复程度;(3)血乳酸-速度曲线能更直观的体现高原训练效果。

关键词: 生化指标 中长距离游泳 高原训练

游泳项目作为体能主导类周期耐力性项群中竞速型项目,各国家都在不断革新训练方法和手段,挖掘运动员潜力,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这样趋势下的训练向着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的方向一去不复返,而提高耐力素质是为获得最佳专项成绩奠定的基础,高原服习无疑是一条捷径,通过低氧环境的刺激,使运动员机体对低氧产生适应反应,从而提高运动成绩的一种训练方法。这一方法被证实能显著提高耐力素质后,被广泛地应用在了体能类项群中。随着医务监督手段的快速发展,生化指标的精准监控不仅为高原训练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提高了训练过程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分析中长距离游泳项目高原训练过程的系统控制中,生化指标对运动员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训练负荷耐受和恢复情况,针对中长距离游泳项目高原训练生化监控的敏感指标提出建议,并初步推断更适用于中长距离游泳项目高原训练的生化监控敏感指标和评价方法。

理论意义:提高教练员对高原训练期间生化指标监控的重视度,为中长距离游泳项目高原训练期间生化指标选取上提供参考。实践意义:根据游泳中长距离项目的特点,结合生化指标监控,达到高原训练期间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运动员过度疲劳,提升训练效果。

通常情况下,图形图像采集主要是通过安置在飞行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对地面图像进行拍摄,从而收集图像信息。这一过程需要由飞行器和拍摄设备共同组成。图像信息的质量取决于飞行器的性能以及拍摄设备的功能参数,进行拍摄时,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平滑性会间接影响拍摄结果,而拍摄技术会对拍摄结果有直接影响,不仅如此,二者相互配合会对成像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即二者各自领域的发展很重要,技术的配合程度也需要不断提高。利用2种设备共同协调获得的图形图像数据,是整个环节中最重要的基础性数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室内含400m以上的中长距离游泳项目中生化指标在高原训练监控中的意义和应用现状。

2.2 研究方法

陈亮等学者在研究中提到,赛前减量训练阶段按用时长短依次为:长距离竞速项目,短距离竞速、快速力量性和表现类项目,技战能主导类对抗类项目[12]。中长距离游泳项目减量训练阶段持续3周左右,按通常的高原训练手段,下高原后的1~4周,教练员可采用减量训练使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状态。

周超彦学者发现Hb、MCHC和BU可应用于评估训练小周期负荷量的变化,但是这三项指标的个体差异性均较大,且Hb和MCHC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T、T/C和SF可应用于评估训练中周期负荷量的变化,且SF比Hb更敏感,不存在滞后性[2]

3 相关概念界定

3.1 中长距离游泳

陈琳学者采用HR、Hb、CK、BU、T指标进行测定,发现注重高原训练最后一周的训练调整对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在强度训练后调整阶段,经过1周调整血红蛋白达到年度最高值、血尿素水平恢复正常范围内较低水平[6]

3.2 高原训练

1974年我国国家游泳队集训地点选在了甘肃兰州,并且在当年的德黑兰运动会上,参加高原训练的半数人达到了本人的最好成绩[1]。高原训练目的是通过低氧刺激促使红细胞生成,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并通过高原环境堆积乳酸来提高肌肉酸的耐受能力,最终提高运动成绩。部分学者通过模拟高原同样达到了理想效果。经研究发现游泳项目承受高原强度训练的适宜海拔高度为1800~2300m,此范围能更多地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又容易限制运动强度而被普遍采用。通常采用平原准备期2~4周,高原训练的周期为3~4周,下高原3周的训练模式。

4 结果与分析

4.1 中长距离游泳项目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监控指标和方法

归纳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文献和专著进行总结和深入的分析阐述,并对比现有文献,予以最终形成结论,便于提出建议。

温宇红、肖龙指出,机体对耐力训练的适应可能有一个上限,以递增负荷持续训练的运动员最后可能达到一个增长的最高点,此后,耐力水平就不再随负荷的增加而提高[3]。所以对于中长距离游泳项目来说,并不是量越大效果越好,所谓的“量变产生质变”的道理是说不通的,只有适度才最好。

4.2 中长距离游泳项目高原适应及训练恢复监控指标和方法

(1)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营养不良、压疮;(2)术后住院时间;(3)护理满意度用本院自拟量表进行统计,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越满意;(4)术后负性情绪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进行统计,评分均超过55分,说明负性情绪越严重;(5)出院后的随访依从性通过随访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有不依从、部分依从、完全依从三个等级,依从率=(总例数-不依从的例数)/总例数×100%;(6)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进行统计处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2结果 经过治疗后,共有45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死亡,死亡的患者均是IV级损伤患者。共出现了1例切口感染患者,4例胸腔积液患者,为患者提供换药和抗感染治疗之后,均顺利治愈。没有出现脾切后凶险性感染事件出现。

宋小波在研究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过程中发现心脏功能低氧应答反应和年龄有关,年龄越低反应越强烈[5]。故,对于年龄偏小的运动员,在其高原训练期间要做好健康评估和医务监督。

盛佳洁等学者结合水下动作影像,采用Hb、CK、BU、T、C、T/C、WBC、RBC、HCT等检测指标。发现运动员的指标在冬训期间总体水平波动较大,夏训和冬训中从下降至慢慢回升,随着训练量增加出现下降,调整后又呈现回升的波动情况[6]。此现象表明夏训期间比赛次数增多,导致机体疲劳,但在冬季的高原训练期间又恢复平稳。

程瑞,针对游泳女运动员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称重和血液生化指标,如T、C、T/C以及CK和BU测试,指出机体内铁的存储量和铁的补充吸收,对于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血氧含量具有重要意义[7]。但经研究反映出运动员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

2011-2015年,台湾对大陆林产品的贸易量中,较大的产品主要是木材及其制品,而竹和其他林产品的贸易量基本不变且数量较少,均在5000吨以内;前三年,木材及其制品、竹和其他林产品对大陆的贸易量均增加,而2014和2015年这三者的贸易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见图8)。

室内游泳比赛的距离自50~1500m不等。本文以含400m以上距离的游泳定义为中长距离游泳。中长距离游泳主要以糖酵解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影响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主要因素是人体各组织细胞酸的耐受力和体内糖原含量;有氧化供能的高低取决于肺循环和心血管循环工作能力。

兰亚红在实验中采用模拟高原环境的方式,模拟三种海拔高度的高住低训(HiLo)模式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指标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VO2max、AT来检验低氧刺激对人体机能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影响[11]。研究发现HiLo中长距离游泳运动中成绩提高显著。

4.3 中长距离游泳项目高原训练效果监控指标和方法

高扬在研究中,采用Sa(O2)、EPO等指标,反应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在海拔2366m高原训练2周不能提高其平原红细胞的生成,氧气的运输和有氧能力[9]。也就是说高原训练需持续2周以上才能达到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的目标。

赵少平、薛文敏等人运用Bla、Hb、T、C等方面进行机能监测与分析,得到运动员高原训练产生服习后,在相同负荷的情况下,血乳酸浓度降低,血乳酸-速度曲线上段右移,说明有氧能力提高,无氧代谢供能延迟的结论[10]。高原环境有效降低了血乳酸,从而提高无氧运动能力;T/C总体升高使机体合成能力增强,低氧和强度刺激促使循环系统产生的积极性代偿使血红蛋白回升。

高欢、高炳宏学者,从血液载氧能力、免疫机能、内分泌机能指标三大部分评价了运动员在低氧适应期的机能状态。表明2周模拟低氧训练这一预适应过程,加速了运动员对高原训练阶段的适应,使血液氧运输能力提高、免疫机能回升,机体合成代谢加强[4]

(3)水面线以下开挖(蓄水后)。尾水渠水面线以下开挖,沿水流方向逆向进行分段进行施工,分1~2层进行,梯段小于10m,单个爆破块的宽度不宜大于50.0m,施工时先顺水流方向抽一个先锋槽,让地表水及下泄生态流量顺利过流,保证开挖在干地进行,先锋槽完成后,两边同时开挖,开挖渣料采用液压反铲挖装,自卸汽车运输直接上坝或运往渣场备料。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学术等途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查阅体育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专著。了解与题目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方向,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5 结论

5.1 中长距离游泳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监控敏感指标

血清铁蛋白指标比血红蛋白指标能更及时的反应负荷的变化;肌酸激酶的变化在高原训练期间同负荷变化成正相关,能及时反映运动员疲劳程度。

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最可靠方法是前列腺穿刺活检。公认以10针或12针为基线(初次)前列腺穿刺策略[2-3]。然而穿刺属于侵入性检查,会导致患者不适和诸多并发症,即使是饱和穿刺都可能漏诊。

5.2 中长距离游泳高原适应及训练恢复监控敏感指标

在机体对负荷或高原环境不适应时,血睾酮值随强度的增加而下降,这时机体代谢和恢复能力都会随之下降;高原训练最后一周的调整训练至关重要,能使运动员血尿素平稳,血红蛋白回升,甚至回升到峰值,对下高原后的血氧饱和度维持产生积极影响。

5.3 中长距离游泳高原训练效果监控敏感指标

因高原环境加深了运动员机体的缺氧程度,在训练中的血乳酸总体是比平原训练时高,但在高原训练中相同负荷情况下血乳酸值的下降更能反应运动员骨骼肌对乳酸的利用率和耐受力的提高。

6 建议

6.1 小年龄运动员和夏季高原训练需谨慎

年龄越小的运动员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越差,需在训练期做好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控,保证其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高机能。夏季作为赛季,高强度、长距离的比赛任务,加上高原训练的刺激,运动员及易疲劳,如不能及时的监控和反馈造成了运动损伤则得不偿失。

结语:总而言之,为了实现我国,提高全国人民衣食住行安全品质的核心目标,相关动物防疫工作管理者,必须要加紧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提升肉制品的品质,确保肉制品安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内部的管理相当复杂,需要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形成完整的动物疾病防治体系。以上只是笔者的几点浅见,希望各位同行多多与笔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我国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确保肉制品安全。

6.2 调整和恢复的重要性

高原训练持续时间一般不低于2周,训练期间关注运动员的营养摄入,多补铁。下山前调整一周对于中长距离游泳项目运动员的血红蛋白的回升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训练中并不是量大、负荷大就一定能出成绩,适度才最好。

参考文献

[1] 翁庆章.游泳运动员的高原训练[J].游泳,2004(3):10-15.

[2] 周超彦.游泳长距离项目专项训练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的研究与建立[D].上海体育学院,2012.

[3] 温宇红,肖龙.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评价和耐力训练手段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94.

[4] 高欢,高炳宏.低氧预适应结合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6):62-65.

[5] 宋小波,陆一帆,王斌,等.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心脏功能变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5):101-109.

[6] 盛佳洁,任绮,王友准.广东省健将级游泳运动员冬夏训生理生化指标的干预[J].体育学刊,2017,24(1):133-137.

[7] 程瑞.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补铁及营养教育干预效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8] 陈琳.赛前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132-134.

[9] 高扬.短期高原暴露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10]赵少平,薛文敏.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78-82.

[11]兰亚红.三种HiLo模式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及运动成绩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3):103-108.

[12]陈亮,李荣,刘成,等.高水平个人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阶段的负荷变化特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1):8-15.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8(c)-0059-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4.059

标签:;  ;  ;  ;  

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生化指标在高原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