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临终关怀服务的“罗森塔尔效应”——以S省临终关怀项目为例论文_龙姣,乔志杰,姚尚满

社会工作临终关怀服务的“罗森塔尔效应”——以S省临终关怀项目为例论文_龙姣,乔志杰,姚尚满

1.2.山西医科大学 030001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临终关怀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罗森塔尔效应4种心理机制解决临终患者身、心、社、灵方面的需求,阐释了罗森塔尔效应在临终关怀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以及罗森塔尔中的权威效应,并且提出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社会工作;罗森塔尔效应;临终关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开始于英国圣克里斯多费医院。1967年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创办了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目的是使垂危患者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时间得到满足和照顾,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临终关怀服务旨在帮助患者在临终前几个月或者前几周,在生理上能减轻痛苦,增强疼痛管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在心理上能缓解心理压力,缓解对死亡的恐惧、焦虑;在社会层面整合各种社会支持;在灵性方面回顾其生命意义建立生命价值观,让其有尊严的、无憾的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通过实验证明而提出的,指人们对某些情境中知觉后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让该情境中产生适应相关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产生需要4种心理机制:气氛,对他人的高度期望相伴产生的温暖、关心、情感上的支持,从而营造良好的氛围;反馈,是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赞扬和鼓励;输入,即老师表明对学生抱有的高度期望,适当的指导学生学习,对他们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指导性的回复;鼓励,即罗森塔尔指出的,对学生的输出,对他们所做出的反应,给予真挚的鼓励。罗森塔尔效应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同时笔者在肿瘤医院临终关怀服务的观察和实践中发现,临终关怀服务中合理的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可以帮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需要,达到最终的目标。

二、案主状况

笔者研究的对象都是癌症晚期患者是依托S省肿瘤医院宁养院临终关怀项目进行的。笔者于2014年、2015年两年以社会工作笔者身份参与临终关怀项目,先后固定服务对象五名,不固定服务对象多名。宁养院临终关怀项目主要是通过个案活动帮助患者了解自身需要、增强管理疼痛的能力、提升自尊、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小组活动缓解家属压力,寻求支持性组织,重点在于患者的心理建设以及灵性建设。笔者主要通过自身服务的5名固定案主以及对其他社工志愿者和患者的访谈,运用参与式观察以及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

宁养项目主要服务对象是贫困且癌症晚期的患者,他们主要的需求在身体方面主要是:①疼痛,疾病末期的剧烈疼痛②药物副作用明显,因为大量使用吗啡治疗,经常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症状;在心理方面主要是: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到抑郁;在社会关系方面主要是:部分患者与家庭成员有较严重的沟通障碍、缺乏与家人之外的社会人交往;在灵性方面: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否定人生意义。

三、罗森塔尔效应的体现

气氛。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对他人的高度期望而产生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的支持,营造的良好氛围,能使个体萌发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勇往直前。M左肺癌,每天关注手指上的脉搏传感器,稍有变动即会激动,表现出焦虑症状。笔者在介入之初总是以各种理由被M拒绝,于是笔者从帮助家属减压、为家属提供照护病人建议以及联系医生帮助案主制定饮食套餐等活动,使案主感受到笔者是真正的在关心他感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案主逐渐开始接受笔者。笔者主要以生命回顾的方式以及死亡议题的讨论,缓解患者心理方面的焦虑情绪。生命回顾中主要利用家庭树、家庭相册等引导案主及家属回顾生命美好与感动的瞬间;探讨死亡议题主要以人生最终发展结果谈起,逐渐讨论到死亡的过程,帮助案主消除对死亡的恐惧。从最初的建立服务关系以及评估服务,笔者都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服务,总是以最真挚的感情表现出对他的关心,情感的支持,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其感受到温暖和关心,逐渐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面对疾病、认识死亡,缓解其因疾病而出现的焦虑情绪。

反馈。罗森塔尔效应指对寄予期望的人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在罗森塔尔效应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目标的设定,如果服务对象认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的期望较高,服务对象就会有信心,这时候如果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帮助,患者就可能焕发更大的力量;反之如果服务对象认为认为目标高不可攀或者目标太低,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激不起他们的热情和动力。因此,罗森塔尔效应中的鼓励和赞扬,应当有着明确的目标。每一位癌症患者都有疼痛和药物副作用的困扰,不断地鼓励患者利用疼痛等级卡记录疼痛状况,了解自己的疼痛状况,增强掌握疼痛的感觉,学会疼痛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多数患者会认为疼痛管理是医生的职责,生病状态的自己更是无法正确判断疼痛等级,从最初医生协助案主一起填写疼痛表情卡,指导他们控制药物剂量,到最后案主主动的去控制疼痛,结合系统脱敏法,逐渐建立案主的心理承受力和忍耐力,最终增强其适应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和赞扬,由一个个小的成功经验逐渐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学会身体方面的需求学会疼痛管理。

输入。即向服务对象表达出高度期望并且对他们提供指导以及支持。罗森塔尔实验是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利用自己心理学家权威性身份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18位学生的信心,并使老师给予18位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最终学生有更多的进步,暗示的力量可见一斑。自我暗示是“在自己脑中植入某思想的行为”,心理暗示是“让他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某思想的行为”,心理暗示要起作用,必须变成对方的自我暗示。在给予心理暗示时,必须是服务对象力所能及的事物,使其潜意识中接受这个心理暗示,从而转换成对自己的暗示,暗示的事情就可能达成现实。Y的妻子C讲述,结婚20多年Y从来没有尽到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而Y认为C并不是理想的妻子,因此家庭交流存在障碍。笔者与Y一起探讨“一般情况下丈夫与父亲的责任”通过Y自己总结潜意识中植入正确的角色地位,而后一起讨论Y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角色定位,给予Y心理暗示,使其逐渐改变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开始与儿子交流渐渐体谅妻子。同时笔者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与家人一起讨论“我喜欢的沟通方式”,确立家庭成员认可的沟通模式。在服务过程中,向服务对象表达高度期望,通过暗示作用使其逐渐改变自身的行为,并且在适当的时机通过家庭会议的指导形式形式,使患者得到家庭支持,满足其情感需要。并且根据案主自身意愿,拓展支持层面,整合朋辈支持,使案主感受社会的支持,从而满足社会层次的需求。

鼓励。不同个体在应对事物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他们所做出的反应,应当给予真挚的鼓励。消极自我概念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在遇到平时难以应对的困难时容易焦虑,更多的选择逃避,面对逆境容易抑郁。消极自我概念和低自我效能感的患者在面对疾病时,自我认知会出现偏差,认为自己是家里的累赘等等,容易失去对生命的追求,否定人生意义。针对此,笔者帮助案主一起寻找生命的意义,重建自己存在的意义。如L喜欢刺绣,但生病之后将爱好搁置,笔者通过向其讨教刺绣问题,将其疼痛的部分注意力转移到爱好中,并且建议将几个小作品赠与病友,案主的作品受到病友的喜爱,这令L很有成就感。在灵性关怀过程中,笔者不断的给予真挚的鼓励,通过小的成功经验患者逐渐提升自我效能感,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只有真正找寻到生命的意义病人与家属才能真正感到生死两无憾,生者善别,逝者善终,满足灵性需要。

罗森塔尔效应中期待者的威信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是随机提供的名单,这些孩子的发展明显比其他孩子快,这是由于心理学家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教师,使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有信心,而老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又是权威性的,当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期待时,会有更多的自信,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成长的更快更好。W左上颌窦癌,左半边脸憋胀疼痛、溃烂、流脓,左耳更是整天流脓,家人建议W用水清洗耳朵,防止脓液长期在耳内阻塞引发其他症状,但W嫌清水处理脓液麻烦,一般用卫生棉处理脓液。在家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此情况也建议患者能听从妻子建议,并且将不及时清理耳内脓液的危害告知患者,而后医生在电话随访对患者特别强调处理脓液问题。W在电话随访后明显按时清理脓液,而且会主动询问笔者和医生用药建议。在W的认知中笔者比妻子更权威,而医生职业性比志愿者更权威。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都是因为疾病导致的痛苦,在药物运用方面更尊重医生的建议。因此在照顾临终病人时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五、反思

罗森塔尔效应主要的四种心理机制:气氛、反馈、输入、鼓励在临终关怀的身、心、社、灵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我们在利用罗森塔尔效应中还应该注意:

首先,个别差异的原则。每个人应当有权利和有机会发展个性,社会工作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不应当使用一般或者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求。罗森塔尔效应中不是每个人都是一味的鼓励,而是要根据个性特点,确定可行的方法。

其次,适度性原则。为服务对象制定目标应当由小及大,逐渐实现最终目标,不能求急心切,反而会适得其反;给予服务对象鼓励时,应该在实际活动中包容、带感情的去鼓励;鼓励也应该把握尺度,否则会使对方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最后,权威效应。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给被期待者以信心,因此在目标实现之前,可以借助患者心中的权威人物给予其信心,从而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参考文献:

[1] MorinD,Saint-Laurentl.Thebenefitsofalliativecarenetwork:acasestudyinQuebee,Canadar[J].PalliatNurs.2007,13(4):190—196.

[2] 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李嘉诚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总结报告》.[R],汕头大学医学院,2015

[3] 饶小飞.罗森塔尔效应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外语教育与教学论坛,2012

[4]于静.浅谈罗森塔尔效应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科教文汇,2014

[5](法)爱弥儿•柯尔(Emile C.).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之柯尔效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1

[6]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 周宏.对罗森塔尔效应的审视与反思[J],成都:教育与管理,2012

[8] [美]朱瑟琳,乔塞尔森著;高榕温旻译,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 徐莉娅.个案工作[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通讯作者.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030001

论文作者:龙姣,乔志杰,姚尚满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社会工作临终关怀服务的“罗森塔尔效应”——以S省临终关怀项目为例论文_龙姣,乔志杰,姚尚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