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发起单位双元构建模式研究-基于重庆四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多案例研究论文

政府—发起单位双元构建模式研究
——基于重庆四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多案例研究

原长弘1,王钰莹1,刘 朝2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2.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 401123)

摘 要: 本文选取重庆市四家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与解释性结合的多案例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机制的政府-发起单位双元构建模式,剖析了创新机制提升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制度双元情境和组织双元能力是影响新型研发机构机制创新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拓展了该领域相关研究,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双元情境;双元能力;创新机制

1 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

1.1 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综述

学界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尚无统一界定,曾国屏[1]定义为一种科研组织形态的创新,侧重强调其在研究成果应用化、商业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吴卫[2]侧重强调其特点,定义为多方主体投资、多样化模式组建、企业化机制运作的融合机构。不同学者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描述虽各有侧重,但都一致性地肯定了其在整个技术创新价值链上的综合定位。同时,相关研究关注新型研发机构的协同创新机制,认为创建新型法人主体突破了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混合型跨组织关系[3],实现了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和整合[4],有效提升了整体创新效率。夏太寿等[5]认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协同创新机制是投入机制、收益机制、运作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多种机制的耦合。

综上,已有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尚未解答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构建;二是研究多停留在创新机制 “是什么”的宏观层面,少有研究关注其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从理论层面剖析 “为什么”和 “如何”的问题;三是未有就新型研发机构发起主体差异对于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和 “影响程度”差异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

式中:Rp表示节域物元;Cn(apn,bpn)表示节域物元关于特征值Cn的量值范围;p表示草原生态安全的全体等级。

1.2 大双元理论

陆亚东[6]基于中国特色情境提出 “大双元”理论视角,认为中国式双元理论受到 “大市场—大政府”,即市场情境与制度情境长期的、动态的 “双强共存,双变共存”的影响和驱动,概括为 “制度双元情境”与 “组织双元能力”两方面。制度双元情境由Li等[7]提出,强调了组织在中国转型制度环境下面临的市场和政府双元影响力。一方面,转型制度环境推动企业走向市场化,企业的商业行为更多地受到来自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宏观调控发挥引导、规划、约束、治理的重要作用[8],驱动企业发展。转型制度环境加剧了企业对稀缺资源的竞争,因此企业的战略活动必须打破 “制度限制”,并关注外部制度环境中可利用的政府和市场资源。组织双元能力提出企业应在动态环境变化中保持适度稳定性,体现为对于政府立场和市场变化的感知、响应和资源再配置[9]。已有文献结合制度、资源和行为等多视角提出组织对规范和制度要求的遵从、模仿、平衡和影响有利于获取合法性,实现外部资源的积累和整合[10],从而提升创新绩效。

由此可见,大双元理论综合了外部情境与组织能力的相互作用,为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在制度双元情境下,通过体现组织双元能力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1.3 新型研发机构双元构建模式

本文认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机制由政府与发起主体双重驱动构建。政府主体构建制度双元情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策引导。通过完善政策环境,破除机制阻碍[11],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灵活高效的创新机制;二是市场支持。通过引导市场竞争,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机制的实际运行。发起主体形成组织双元能力,也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需求响应。围绕相关政策需求,规范建立起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机制;二是互动影响。主动参与制定和改善政策、市场规则,优化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机制的运行,实现创新效益的最大化。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理论研究模型(见图1)。

图1 理论研究模型

2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探索性与解释性结合的多案例研究方法,研究过程遵循案例研究的规范步骤展开。首先,研究问题旨在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的构建模式及其创新机制 “为何”及 “如何”影响创新绩效,属于回答 “为什么” “如何”问题的范畴,因此适宜采用案例研究方法[12];其次,研究问题在于提炼和验证新的理论命题和框架,因此适宜采用探索性与解释性结合的案例研究方法;最后,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和普适性,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强化研究发现的精确度、真实性和稳定性。

2.1 研究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重庆市4家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究样本,旨在强调案例企业的典型性[13]。一为地域典型性。相较于东部地区灵活政策和成熟市场环境所带来的创新资源高度集聚,重庆市作为西部直辖市如何突破体制机制 “藩篱”,探索出适应自身的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二为企业典型性。所选的4家新型研发机构均是2016—2017年重庆市遴选确认的新创高端新型研发机构,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同时兼顾了行业分散度,凸显了职能定位的差异性。此外,通过重庆市科技管理有关部门明确选出具有代表性机构,研究团队直接从新型研发机构获取一手数据和素材,保障数据真实性。案例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2.2 数据收集与分析

研究依据各类成果资料和实践调研,开展探索性和解释性案例研究。前期通过新闻资料、公开资料、文献阅读掌握尽可能全面的二手资料,并通过文档归集和数据提炼形成文本2万余字。中期开展两阶段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第一阶段访谈紧密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实践的脉络展开,最大限度地掌握相关信息,了解访谈对象对于问题的看法,形成录音文稿、访谈纪要,整合文本资料计3万余字,得出探索性分析框架;第二阶段进行针对性访谈,与访谈对象共同构建对于研究问题的解释,补充文本资料2万余字。后期完成资料整理,并与该领域专家进行交流。综上,通过资料收集、深度调研和实地考察形成较为严谨的 “三角验证”,提高了案例研究的效度。

3 案例分析

3.1 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公共性与市场性

(3)企业自治管理机制是否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从增强创新决策有效性、产生集群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①由于创新过程的内在不确定性,决策者须有能力和动力将资源合理配置于创新性的战略决策中。两权分离的组织机制能够降低委托代理矛盾,将资源分配到具有一定风险水平的研发部门,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8]。新型研发机构中院长或总经理作为日常战略动议的决策者和落实者受到来自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控制和监督,形成独具特色的 “三会总经理负责制”和 “三会一院长负责制”。有关负责人均表示 “该机制下,技术专家的思想能够指导机构的日常运营活动,机构的资源能够落实到创新核心环节”,同时能够 “实现扁平化信息交流,加强组织学习”。②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创新链上的各功能部门联系越紧密、互动越频繁,越能够提升创新的效率和效果[19]。汽车智能院沿创新链设立运营管理中心、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及技术成果转化公司。前端的研发中心联合多家研究院攻关基础和应用研究,中部的技术服务中心为产业企业和孵化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终端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全权负责技术成果转化和平台公司引进的商业行为,运营管理中心则作为协调统筹的功能部门,对内协调各功能部门的互动交流,对外统筹机构的运作发展,将知识创造与转移、技术研发与服务、创新支撑与产业化发展有效协同,促进了产业的成长性和持续性,从而实现创新绩效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命题3:政府和发起单位双元主体共同驱动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企业自治的管理机制,使其增强创新决策的有效性、产生集群经济效益,从而提升创新绩效。

(3)多元化投资机制是否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从加强资金来源稳定性、整合创新资源和降低创新风险三方面分析:①由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和累计性,新型研发机构需要通过引入具有鲜明政治、经济、技术目的的多元投入主体来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16]。汽车智能院综合考虑九龙坡区政府扶持区域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的政治目的,湖北恒隆与天津宜科有限公司获取市场收益的经济目的及重庆理工大学与清华苏州汽研院加速实现成果转化的技术目的,优化 “投资方、技术方、落地方”的选择。②结合资源基础观和知识基础观,多元投资将各方利益通过风险-收益机制紧密联系,强化了多元创新主体协同,整合了 “政产学研金”各方异质性资源,实现了知识共享、知识学习和知识积累,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重庆光电院以星河光电已有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为牵引,整合中科院重庆院的科技优势,经临空投资集团资本推动,沿产业链整合相关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③结合风险分散理论,多元创新主体协同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和社会溢出效应。重科智能院负责人表示 “资本市场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有限……多元化投资使得各个投资方的风险降低”,并且 “股权融合有利于增强实力、拓展业务范围,形成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命题2:政府和发起单位双元主体共同驱动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使其产生稳定性资金来源、集聚异质性资源、降低创新风险,从而提升创新绩效。

班组建设作为企业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要针对目前班组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新形势下的班组建设必须从精细管理入手,创新机制载体,丰富创建内容,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紧贴一个中心,健全两项机制,狠抓三个内容”的“123”工程,最大限度地激发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创建热情,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1)政府筹建模式是否适用于新型研发机构?政府筹建的计划体制使得创新组织缺乏对接市场的动力和能力,易形成 “唯论文和专利产出至上”的状况,造成成果转化困难[15];同时成果转化过程易触及 “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红线,有关负责人指出 “成果难以实现转化,更多的时候是制度问题。”

3.2 新型研发机构投入机制:政府筹建与多元投资

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性与市场性并举的双元功能定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中 “二次创新”乏力及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14],同时也决定了政府和发起单位双元主体承担着重要驱动作用,政府需承担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引导和支持责任,发起单位需具备撬动多元资本、优化组织运作管理、通过市场手段强化自我造血功能的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命题1:政府和发起单位双元主体共同驱动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公共性与市场性双元属性的功能定位,有利于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从而提升创新绩效。

在经销商业绩评估管理方面,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预防风险。在2019年,B公司需强化对于业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训,潜移默化,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当经销商经济出现危机时,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征兆,市场业务人员如果意识提升了,便会在日常办公中容易发现经销商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2)新型研发机构为何实行企业自治的管理机制?制度双元情境和组织双元能力同时作用于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机制的构建。政策情境下,重庆市科委颁布 《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引进实施办法》,要求 “申报单位具备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围绕市场配置资源的新型运营机制”;市场情境下,重庆市高新区搭建 “贷款服务、担保服务、风险投资”一体化融资平台,建立 “科技服务大市场”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科技服务和 “一企一议”的市场资源配置服务,帮助新型研发机构实现 “沿着创新链的功能布局”。发起单位一方面通过组织协同寻求组织灵活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增强 “企业自治”在与 “政府管控”博弈中企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调研显示,重庆4家新型研发机构均体现出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和 “功能部门沿创新链布局”的企业自治管理机制(见表1管理机制)。

(1)公共性。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与大学、公立科研机构相似的研究属性,体现在:①开展导向型基础和应用研究,涉及的研发类型包括应用科学、实验技术、共性技术、应用技术、专有技术及核心技术。汽车智能院重点开展MES智能信息管理系统、非标自动化生产线等产业急需核心技术的研究,输出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②提供技术服务与人才培养。凭借研发优势,为社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同时建立起 “科技+产业+资本+教育”的 “四位体”模式,与高校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重庆光电院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实行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3.3 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机制:政府管控与企业自治

(1)政府管控制是否适用于新型研发机构?由政府进行选拔、任命、考核易导致行政权泛化、滥用及学术管理自主权迷失。行政权力过度取代学术权力,导致行政指令多、管理层级多、机构臃肿、机构运行效率低下[17]。正如相关学者批判观点认为 “以效率为导向的工具理性只会引导人们关注达成既定目标的手段,而忽略对目的本身的关切。”

(2)市场性。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与高新技术企业相似的商业属性,体现在:①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参考并遵循企业发展模式和市场运行规律,确保组织运作的灵活性、自主性。4家新型研发机构均参照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代公司治理模式构建,建立起多种分配方式并举的人才激励机制,有效激发组织活力。②面向全方位市场竞争,实现机构内部资源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外部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多维度竞争格局。重庆石墨烯院坚持将 “市场作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对孵化项目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前期市场调研和评估。现有孵化项目 “通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立足千亿级需求规模的超级电容器市场,市场前景广阔;另一孵化项目 “早期肺癌便携式诊断仪”则是市场上第一款实现早期肺癌诊断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该机构负责人表示 “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才能在全方位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待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釭青凝照悲啼。金釭灭,啼转移,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情有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李白《代夜坐吟》)

(2)新型研发机构为何实行多元化投资机制?制度双元情境和组织双元能力同时作用于新型研发机构多元投入机制的构建。政策情境下,重庆市出台 《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要求 “新型研发机构申报单位应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产业联盟等投资主体联合共建”;市场情境下,重庆市从2015年7月起启动研发机构法人化运营的改革试点工作,使之成为市场配置的导向。发起单位作为构建主体,一方面响应政策市场需求以获取组织合法性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多元投入机制引入具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提升机构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平衡外部情境的压力和评价。调研显示,重庆4家新型研发机构均体现出与政府、企业、研究院、高校联合共建的多元化投资模式(见表1投入机制)。

2.2.3 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 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共4例,破裂部位均位于右心室前壁靠近室间隔和心尖处,破裂口略呈斜纵行,贯穿右心室,距心尖1~2.2 cm,4例均伴有肋骨骨折或胸骨骨折。镜下可见少许出血,未见心肌收缩带坏死、凝固性坏死、炎细胞浸润、附壁血栓形成等病理学改变(图4)。

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于实现创新价值链中从 “基础研究”到 “商业性技术开发”的良好过渡,因此其创新形态特征需具备科技前沿性,服务于社会共性技术研究,又有应用目的性,面向产业和市场需求,综合体现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

3.4 新型研发机构激励机制:单一分配与多元激励

(1)单一分配机制是否适用于新型研发机构?现有分配制度将职务和职称评定作为科技人员收入分配的主要依据难以达到激励目的。一方面现有职称评定 “能上不能下”的体制易造成实际贡献度与职称不匹配,产生不公平现象,另一方面难以满足成果转化市场化的需求,对应用型科研人员难以起到激励作用。

(2)新型研发机构为何实行多元激励机制?制度双元情境和组织双元能力同时作用于新型研发机构多元激励机制的构建。政策情境下,重庆市 《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指出, “新型研发机构让渡给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国有股权,可依照合同约定、项目完成情况和科技成果评价情况进行股权确认”;市场情境下,重庆市放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并完善入股奖励、收益分成、股权奖励等多种激励方式,进一步扩大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自主权。而组织内部为获取组织合法性和市场竞争力,实行多元激励机制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必然选择(见表1激励机制)。

(3)多元激励机制是否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从增强组织与个人利益一致性、释放人力资本活力两方面分析:①由于创新过程具有集体性,利用股权激励使科研人员与企业成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能够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增强知识共享,推动技术成果有效转化[20]。重科智能院对高管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实行股权激励政策,将研发团队获得股份100%量化至团队核心成员, “激发了每一位科研人员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热情,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②多元激励机制正向促进人力资本增值,释放创新活力。重庆光电院负责人表示, “实行股权和薪酬激励帮助企业解决高端人才引进问题,实行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增强了我们的创新实力,发挥出创新活动中人力资本的核心价值”。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命题4:政府和发起单位双元主体共同驱动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使其增强组织与个人利益一致性、释放人力资本活力和动力,从而提升创新绩效。

3.5 新型研发机构发起主体选择:企业与事业单位

已有研究将新型研发机构按照发起主体不同,划分为政府主导、企业主导、事业单位主导三种类型。调研显示:重庆市2016—2017年遴选确认的38家新型研发机构中,企业主导型占比超过70%、事业单位主导型占比达25%、政府主导型占比不足5%。因此本文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两种发起主体类型,进一步分析新兴研发机构发起主体的选择如何调节机构的定位和机制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借鉴姜滨滨等[21]的研究经验,将单位研发投入所形成的专利产出作为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发现以企业主导型的重庆光电院和汽车智能院相比于事业单位主导型的重庆石墨烯院和重科智能院具有更高的创新绩效。结合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的理论内涵和维度进行分析:①企业主导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以企业的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为基础,使其具备根据市场竞争产生创新需求的能力,明确企业在创新决策方面的主体作用,在创新需求把握、目标设计、过程控制等方面更具优势;②企业主导型新型研发机构的投入机制以 “谁投资,谁收益”的市场经济法则明确了企业在创新收益方面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正如重庆光电院负责人所言 “增强了与科研院所、高校长期战略合作的意识”,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③企业主导型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机制基于企业以市场为基础的技术集成和产品整合功能,明确企业在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主体地位,形成 “技术需求—技术创新—技术集成”的良性创新循环[22];④企业主导型新型研发机构的激励机制明确了企业在利益分配方面的主体地位,相较于科研院所主导型下 “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机构激励措施实行需多头把关,层层审批”,更具有组织灵活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命题5:企业作为发起主体确立了其创新主体地位,更有利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和机制对于创新绩效作用效果的提升。

在研究当代工笔花鸟画和北宋院体花鸟画构图范畴中,理论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实践需要。此论文将试图的研究当代工笔花鸟画和北宋院体花鸟画构图的运用、影响、产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试图在吸取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和北宋院体花鸟画构图的技法表现上做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究。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本文选取重庆市四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地调研,采用探索性与解释性结合的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的构建模式,解释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机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在政府—发起主体双元构建模式下,新型研发机构在组织定位、管理运行、人才激励等方面构建起高效灵活的创新机制,通过集聚资源、降低风险、增强有效决策、保障利益一致等作用机理,增强了组织创新绩效,同时确立企业为发起主体更有利于这一作用效果的提升。

4.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理论贡献:①提出了制度双元情境和组织双元能力是影响新型研发机构机制创新的重要因素。中国转型制度情境下,政府与发起单位双元主体驱动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机制,深化了制度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在该领域研究中的应用;②剖析并解释了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机制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弥补了现有研究不足,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实践。

实践启示:①政府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机制构建的主体之一,需不断完善政策制度环境,引导有效市场对于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打造有利于新型研发组织创立发展的双元情境;②发起单位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机制构建的另一主体,需积极探索并构建适应政策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创新机制,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组织双元能力,实现创新绩效的提升。

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和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智慧城市建设得到有序推进,创新融合理念深入人心。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如何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开展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如何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建立智慧化的信息系统,提高馆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是当前我们图书馆人应该思考的课题。新一代智慧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建设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比如技术进步、社会环境变化等,但可以确定的是,智慧化、复合型是新一代智慧图书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也是图书馆转型与超越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曾国屏,林菲.创业型科研机构初探[J].科学学研究,2014,32(2):242-249.

[2]吴卫,银路.巴斯德象限取向模型与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J].技术经济,2016,35(8):38-44.

[3]BORYS B,JEMISON D B.Hybrid arrangements as strategic alliances:theoretical issues in organizational combin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2):234-249.

[4]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5]夏太寿,张玉赋,高冉晖,等.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以苏粤陕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4):13-18.

[6]陆亚东.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窘境与未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3):3-15.

[7]LI Y,PENG M W,MACAULAY C D.Market-political ambidexterity during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15,11(2):205-213.

[8]余明桂,范蕊,钟慧洁.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6(12):5-22.

[9]LUO Y,RUI H.An ambidexterity perspective towar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from emerging econom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09,23(4):49-70.

[10]马蔷,李雪灵,申佳,等.创业企业合法化战略研究的演化路径与体系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10):46-57.

[11]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4):60-73.

[12]EISENHARDT K 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13]李高勇,毛基业.案例选择与研究策略——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4)综述[J].管理世界,2015(2):133-136.

[14]张虎,杨柳,何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症结[J].科研管理,2017(s1):679-682.

[15]温珂,张敬,宋琦.科研经费分配机制与科研产出的关系研究——以部分公立科研机构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4):10-18.

[16]菅利荣,刘思峰,张瑜,等.基于产学研知识集成的ITRI网络型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11):1689-1697.

[17]李慧聪,霍国庆.现代科研院所治理:内涵、演进路径及量化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8):10-17.

[18]张华,张俊喜,宋敏.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4,3(s1):1-14.

[19]刘文澜.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布局与对策研究[J].科研管理,2016(s1):673-681.

[20]聂常虹,武香婷.股权激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基于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案例分析[J].管理评论,2017,29(4):264-272.

[21]姜滨滨,匡海波.基于 “效率—产出”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文献评述与概念框架[J].科研管理,2015,36(3):71-78.

[22]孙玉涛,刘凤朝.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情境、内涵和政策[J].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16-1724.

Dual Construction Pattern of “Government -Founder Firm ”——A Multi -case Study on Four New R &D Institutions in Chongqing

Yuan Changhong1,Wang Yuying1,Liu Chao2

(1.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2.Chongq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12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four new R&D institutions in Chongqing,adopts the combined multi-case study of exploratory and explanatory method,to expl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government-founder form”dual construction pattern.It explores the internal causality between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nstitutional duality and ambidextrous competence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institutions’ innovation mechanism.The conclusion expands the relative research and provides with some enlightenment on theory and practice reference.

Key words: New R&D 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duality;Ambidextrous competence;Innovative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 G322.24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政府与市场双元情境中产学研联盟组合对焦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影响研究”(71572141),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2016KRZ004)。

收稿日期: 2018-05-15

作者简介: 原长弘(1963-),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

(责任编辑 沈蓉)

标签:;  ;  ;  ;  ;  ;  

政府—发起单位双元构建模式研究-基于重庆四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多案例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