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后的德国经济与迅速发展的中德经贸_德国经济论文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与迅速发展的中德经贸_德国经济论文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及迅速发展中的中德经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迅速发展论文,中德论文,经贸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德国基本情况简介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人口众多。统一后的德国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在欧洲仅次于法国和西班牙,人口超过8千万, 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就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来说,是世界经济强国和贸易大国,在欧洲是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德国马克是西方坚挺的货币,近几年来不断升值,又是欧洲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

德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马克(约合2万亿美元),欧洲最高,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并计划在今后数年超过英国和法国的总和。德国科技发达,技术进步,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发达,汽车、钢铁、冶金、能源、化工、医药等行业占世界领先地位。国民文化科技素质高,但由于自然资源贫乏,因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年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超过4千亿美元,约占世界第三位, 出口额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占欧盟出口的三分之一。

德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为西方国家,约占其总额的80%以上,尤其是与欧盟的贸易额最大,占其外贸总额的一半以上。美国在德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不大,约为6%。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较快, 特别是从该地区进口大幅度增加,德国有较大逆差。

德国进口属于消费和生产型,主要有粮食、天然气和石油、矿产品、化工原料,以及大量轻纺等日用消费品。出口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各种车辆、钢铁产品及化工医疗产品等。

德国统一后,在1990年至1991年上半年,受“东德效应”影响,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其后统一带来的经济问题逐渐暴露,导致经济停滞,并于1993年陷入经济衰退。随着西方工业国家经济恢复,德国出口好转,1994年经济复苏,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9%。1995 年由于马克过于坚挺,削弱了德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之联邦政府的公共赤字增加,劳动成本过高,德国公司将投资转向海外,失业增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降为1.9%。联邦政府去年底曾预测,1996 年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20%,但据经济部年初发表的年度经济报告预测,这个指标今年只能保持1.5%(其中西部的为1%,东部为4—6%)。德国联邦银行正持续降低利率,以促进经济保持增长的势头。

二、中德双边贸易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德关系获得全面发展,特别是双边经贸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

1、高层访问频繁。在两国领导访问期间, 两国政府签署了有关协定、协议或声明,双方企业签署了一批协议、合同和意向书,进一步推动了双边经贸合作。

2、省州和部门之间经贸交流扩大。通过交流活动, 相互增进了了解,建立和发展了关系,签订了一批经济合同和合作意向。

3、1993年以来,中德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的协议, 为扩大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研究落实这些协议,双方多次召开会议,就各个领域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为更好地为两国中小企业服务,德国工商大会在上海成立了经济代表处,巴伐利亚州工商联合会在上海成立了“德国中心”。

4、双边贸易和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大幅度增长。 近几年中德双边贸易有了持续较大幅度增长,而且进出口比较均衡。 据中国海关统计, 1995年贸易总额为1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 其中中国出口额为56.7亿美元,增长19.1%;进口额为80.4亿美元,增长12.5%。与1990年比较,中德贸易总额、中国出口额和进口额各增长2倍。1995年, 中德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第六位,占中国与欧盟贸易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呈增长趋势,尤其是1994年以来有较大幅度增长。截至1995年6月底,经批准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累计为1019 个,协议德资金额31.61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为9.35亿美元,其中40 %是在近一年半内发展的。德国在华投资在欧洲占第二位,仅次于英国。

5、中德技术合作和财政合作扩大,支持了我国经济建设, 也支持了德国企业的对华出口。从1985年至1995年6月底, 德国对中国的财政合作援助共承诺30.58亿马克,另有17.7亿马克的专项贷款, 用于建造22条船舶,中德技术合作金额已达到9亿多马克, 已完成的技术合作项目36个。

三、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1、欧盟对我进口限制加严。1994年欧盟单方面决定对我7类出口商品和部分丝绸制品实行配额限制,并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征收反倾销税的案例大量增加,并对普惠制政策进行调整。这严重影响我商品出口,并损害当地消费者的利益。2、德国产品价格高,融资条件差, 缺乏竞争力,仍是德国发展对华出口和扩大投资合作的主要障碍。3、 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金额不大。德国大企业制订了扩大与中国合作的计划,中小企业也积极要求发展同中国的合作,两国企业交流频繁,但实际投资进展缓慢。1994年以来,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虽有较大增加,但金额不是很大。4、我对德出口商品结构有待改善。目前, 我对德出口主要是针织品、服装、鞋类、玩具、电子产品等轻纺工业品,大部分是敏感性商品,受到种种贸易限制,市场竞争激烈。而且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出口商品是经过香港出口,增加了周转环节和费用。5、 我国企业要坚持“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则,出口保证质量,按时交货,认真履行合同。

四、中德发展经贸的有利条件

从今后发展来看,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条件十分有利。

1、中德两国关系很好,无历史遗留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通过高层互访,进一步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德关系已进入全面和深入的发展时期。

2、中德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的潜力很大。

3、德国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通过德国可发展多边合作, 进一步扩大与中欧、东欧和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

4、随着东亚经济的迅速发展,德国制订了新的亚洲政策,。 德国企业十分重视潜力巨大和现实的中国市场,期望通过各种形式的经贸合作,带动德国的技术和设备出口,增加德国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5、德国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市场很大。 我应加强对德市场的调查研究,提高轻纺产品的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开发新的出口商品,大力发展非配额、非敏感性商品出口。外贸企业应认真履行合同,维护对外信誉。

6、德国每年举办许多著名的国际展览。 中国企业参加展览会应做好各项准备,认真落实客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7、我驻德中资机构对推动双边经贸合作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多数机构分散、人力不足、经营面较窄,进入德国市场开拓进取不够。派出单位应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充分发挥驻外机构窗口的作用。

标签:;  ;  ;  ;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与迅速发展的中德经贸_德国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