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竞争力的绩效评价_在职培训论文

在职培训对员工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的绩效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能力论文,员工论文,绩效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员工综合竞争能力是一个整体范畴,它是指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个人精神状态、科学文化水平、职业发展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身体健康水平等方面构成的能力组合。主要包含员工的责任感、事业心、自觉性、意志、情操、智力、技能、专业技能水平、文化水平、社交、体质等多种因素[1]。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开展员工“提素”工程,但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不应停留在基层员工的扫盲或单方面技能培训的水平上,应着眼于提高员工教育层次和丰富教育内涵[2]。

在职培训是对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知识、技能进行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即在工作以后重新进入教育机构或培训部门进行“充电式”学习,是一种系统地进行在职培训或在职教育。它包括学历教育及非学历培训等内容,并突出强调其系统性。在职培训在优化智能结构、提高智能素质,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挖掘人的潜能、激励人才不断显值和升值、开发人的精神动力,促使人才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

那么如何评价在职培训对员工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作用呢?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员工综合竞争能力的结构体系。

1、确定员工综合竞争能力的结构体系

我们将指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含时事与公共问题关心程度、责任心与荣誉感、世界观和人生观三个二级指标)、个人精神状态(含学习要求与竞争意识、精神面貌与工作状态两个二级指标)、科学文化水平(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理论水平与表达能力、辨别能力与分析能力三个二级指标)、职业发展能力(含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职业规划水平两个二级指标)、社会活动能力(含协调与沟通能力、社交与人脉网络、社会活动参与度三个二级指标)这五个方面组成评价员工综合竞争能力结构体系。

2、构建在职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竞争能力的评价体系

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分析工具对员工综合竞争能力通过在职培训是否得到有效提升进行评价,笔者就结合员工的综合竞争能力结构体系,对每一项二级指标以被调查者参加在职培训学习以来认为自己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的认可程度(简称认可度)进行调查,我们以“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来衡量被调查者参加在职培训学习后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升的认可度。

为了便于量化各项指标,我们对被调查者的选项评分规定如下:

如果被调查者选择“非常同意”,我们就认为被调查者是100%认可该指标在接受在职培训后得到明显提升,认可度为100%;

同样,如果被调查者分别选择“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我们就认为被调查者在接受在职培训后,认可度分别为75%、50%、25%和0;

由此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统计出每一个二级指标的认可度:

其中:D表示二级指标认可度;n1至n5表示分别选择“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人数;N表示该二级指标所调查的总人数;

由于认可度直接反映了员工参加在职培训对其综合竞争能力二级指标的关联性,因此,为便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进行,我们将各项二级指标的平均值转化为在职培训对员工综合竞争能力该项一级指标的提升程度(简称提升度):

这里T表示继续教育对该项一级指标的平均提升度;Di表示该项一级指标下面各二级指标的认可度;S表示该项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数量;

在分别得出D和T值后,我们按以下几个标准进行评价:

D(或T)<60%:表示被调查者认为在职培训对员工综合竞争能力该项指标没有明显提升作用,提升度低;

60%≤D(或T)<80%:表示在职培训对员工综合竞争能力该项指标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作用,提升度高;

D(或T)≥80%:表示在职培训对员工综合竞争能力该项指标具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作用,提升度非常高;

由此,我们建立在职培训对提升员工综合竞争能力的评价模型如表1所示。

3、分析在职培训对员工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作用

在确定评价体系之后,根据体系的各项指标,经过细化,设计了《在职培训对中山企业员工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的影响及评价》调查问卷,经过广泛调研,走访了中山市数百名接受过在职培训的企业员工,回收713份有效问卷,其中近六成的调查对象是参加过企业与大中专院校联合举办的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学习。在完成问卷数据的统计之后,从在职培训对员工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程度评价模型中反映的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在职培训对中山企业员工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的作用:

表1 在职培训对提升员工综合竞争能力的评价模型

表2 一级与二级指标数据

3.1 培训对员工关心时事和国家社会公共问题程度的提升作用分析

经过统计,在“参加在职培训后员工对国际政治和国家、社会公共问题关心度明显提高”这一问题中有131人选择“非常同意”,有374人选择“同意”,165人选择“一般”,21人选择“不同意”,2人选择“非常不同意”。

根据在职培训对提升员工综合竞争能力评价模型二级指标的认可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被调查者对该项二级指标的认可度为:

再根据评价模型中的衡量方法,“60%≤认可度<80%,表示在职培训对企业员工综合竞争能力该项二级指标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提升度高”。由此我们认为:

参加在职培训后企业员工对国际政治和国家、社会公共问题关心程度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提升度高。

3.2 培训对员工社会、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提升作用分析

经统计,该项调查中选择“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人数分别是71、354、214、18、0。根据公式1,我们计算出:

再根据评价模型中的衡量方法,60%≤认可度<80%,表示在职培训对员工的社会、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这项二级指标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提升度高。

3.3 在职培训对企业员工世界观、人生观的积极性的提升作用分析

经统计,该项调查中选择“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人数分别是152、314、68、7、0。根据公式1,我们计算出:

再根据评价模型中的衡量方法,60%≤认可度<80%,表示在职培训对企业员工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积极性这项二级指标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提升度高。

在员工综合竞争能力结构体系中,企业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这个一级指标由员工对国际政治和国家、社会公共问题关心程度,员工的社会、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及员工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积极性三个二级指标构成,根据公式2,我们可以计算出:

由于提升度T[,1]的值介于60%至80%之间,根据评价体系模型,课题组认为,在职培训对“政治思想素质”这个员工综合竞争能力中体系一级指标的影响是:提升作用明显,提升度高。

同理,我们也计算得出另外九个二级指标和四个一级指标的数据,如表2所示: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总结得出,在职培训从政治思想素质、个人精神状态、科学文化水平、职业发展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这五个方面明显有助于企业低学历低层次员工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员工的科学文化水平方面,员工通过在职培训的学习,能够非常明显地提升员工的科学文化水平(该项一级指标平均提升度高达81.5%),其它四个一级指标的平均提升度也高于70%,这充分说明通过在职培训能够明显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开发本地区本单位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标签:;  ;  

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竞争力的绩效评价_在职培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