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函授教育实行学分制的利弊及可行性分析_函授教育论文

高等函授教育实行学分制的利弊分析与可行性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函授教育论文,学分制论文,利弊论文,可行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劳动力市场,向高等函授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专业口径要宽,适应性要强的更高要求。长期以来,高等函授教育一直采用普通高校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方法,使高等函授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对新技术、新产业、新行业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就高等函授实行学分制的利弊和可行性作一分析与探讨。

一、实行学分制是高等函授教育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高等函授教育利用普通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设备条件,采用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方法,在保证教育发展的计划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学年制便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便于学校对教学各环节的贯彻落实,因此学年制淘汰率低,这些优点是无可置疑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年制管理方法已满足不了高等函授教育发展的要求,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1.当前,我们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时代,信息量迅猛增长,知识陈旧周期缩短,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出现,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综合的趋势越来越突出。这种趋势要求高等教育的模式和培养人才的规格应该是多层次、多结构、多样化的。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专才”,还要有“通才”,就是说不仅要有本学科知识,还要有跨学科知识的具有一定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他们既有工科和理科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知识。

而我们的高等函授教育,一直沿用着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计划,采用单一化、固定化教学模式,朝着专才教育方向发展,许多专业越分越细,专业面越来越窄,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

2.就高等函授学生本身而言,尽管他们也都参加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但他们由于工作环境、生活负担以及年龄等的差异(小的只有二十岁,大的超过五十岁),因而反映在智力、个性、兴趣爱好上有着很大差别。学年制管理办法,以高度集中的教学计划,使他们“共同起步”和“共同到达终点”,没有一定的自由度和弹性,在学习上有的感到“吃不饱”,而有的则感到“吃不了”。这种教学中的平均主义现象,有碍于对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分析,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从高等函授教育学习对象的自身条件出发,继续实行学年制的管理方法,将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要。这就是高等函授教育要求实行学分制的客观原因。

二、实行学分制的优越性

学分制不同于学年制。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作为前提条件,并选择以“学分”作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统一时间单位。而学年制则以班级按照统一教学计划授课制作为前提条件,并选择以“学年”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统一时间单位。与学年制相比,高等函授实行学分制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因材施教。学分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一定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成人大学生具有学习目的性明确,所学专业针对性强,学习自主性强等特点。但他们由于智力、能力等情况的不同,接受知识的速度进程也不同,若按学年制“统一步调”的管理方法,“吃不饱”的一部分人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而“吃不了”的一部分人会感到负担过重,还可能会被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所淘汰。如果采用学分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条件,按教学要求自由选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多修学分,允许他们跨年级跨专业选修课程,提前修满学分者可以提前毕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放慢学习速度,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课程,从而通过选修课程,使各类学生积极性都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2.有利于缓解工学矛盾。高等函授学生均为在职职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切工作都纳入了市场经济竞争的管理轨道。仅以电力企业为例,实行三项制度改革以后,函授生的工学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是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安排矛盾;二是学年制教学计划安排太死,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没有回旋余地,还有所学课程与从事工作不密切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矛盾。实行学分制后,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本着“忙时少学”和“闲时多学”的原则,统筹安排时间,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的目的。

3.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函授同普通高校一样,习惯于课程统一要求,一个模式,专业整齐划一,很少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致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滞后效应”,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这种“刚性化”的安排使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知识结构的总体设计,这与当前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显然不相适应。实行学分制,可以打破原来的专业壁垒,给受教育者以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学习课程,学生毕业后,通过自主择业,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4.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学分制以选课为特点,而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市场经济发展相接轨。这就促进了教师努力开出更多更好的各种选修课,特别是要把新技术、新知识、新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内容。至于开课的内容和质量,也会象市场经济中的产品一样优胜劣汰。

5.有利于促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形成。实行学分制后,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会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工作量将成倍增加。过去学年制管理手段无法适应学分制管理要求,因而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新管理制度。并尽可能采用电子计算机,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教学过程控制和量化管理,使管理程序化,制度规范化,质量标准化。

三、实行学分制的主要弊端

学分制对高等函授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从试行学校的实践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学分制是以选修制为前提,势必要削减原来相当一部分必修课(其中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大幅度增设选修课。这样会导致课程划分过细,加之学生选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指导,选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而易造成知识智能结构的割裂,造成学生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2.实行学分制,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如果缺乏必要的制约,会使一些学生以取够学分为目的,专挑容易拿的学分课程。因为学分制是以学习量为计算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质的控制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所以有可能会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

3.实行学分制的条件是很复杂的,就其直接因素来说,有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及教学计划管理等诸方面。高等函授教育实行起来,比日校就更加复杂,例如,函授站本来就分散在各地,加之选课过度分散,会给任课教师的数量和函授站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等函授实行学分制,会带来全方位管理的复杂性。

四、实行学分制可行性的探索

通过以上实行学分制利弊分析,笔者认为,只要注意吸取西方学分制合理的内核,并同时采纳学年制管理的一些长处,高等函授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方法是可行的。但要具体注意和处理好学分制的以下几个关系。

1.关键是制订好学分制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导学生朝着某专业目标学习发展的具体规划。就学分制而言,专业教学计划,能否避免学生任意选修可能导致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不系统和不完整的弊端,是学分制教学计划成败的重要表现。因此,制订好学分制教学计划应特别注意这样几点:(1)制订学分制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应是既保证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专业方向,又能在学生学习上有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2)计划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实践环节的课程),应分为必修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类。必修课是反映本专业特点,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些课程是保证学生专业方向的主体,其学分应占60%左右;指定选修课是考虑到保证专业的系统性,防止知识结构的割裂。在限定范围内选修若干课程,可设立若干组选修课或若干门选修课。这些课程的范围包括扩大学科知识面、加深学科主干课内容;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方面与本学科有关的边缘学科方面的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扩大和加强学生的纵向和横向知识结构,其学分应在20%左右;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广和延伸,反映对学生知识多样,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学分应占20%左右。通过三类课程的优化组合,使教学计划确保其专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要注意每门选修课的先行课和后续课之间衔接关系,前后关系不能相互颠倒,同时还要按照拓宽专业知识面,巩固和加强基础,强化能力培养的原则,力求使选修课与必修课一起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开好选修课,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选修课是学分制的重要表现。选修课在保证一定的专业方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开好选修课,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选修课的内容,应体现拓宽专业知识面的特点,反映当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发展新成果。二是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利用一切手段激励教师加强科学研究,活跃教学和学术气氛,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注意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成果,使选修课具有新意和时代气息。并要建立相应的选修课评估制度,以确保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3.建立和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实行学分制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之有章可循。如学籍管理制度、考试制度、选课制度、考勤制度等。

(1)学籍管理:实行学分制以后,仍需坚持质量标准,必须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方可取得学籍;取消年级界限、升留级和补考制度,考试不及格者可参加下届(或下几届)同一科目的正考,及格者可取得学分;允许跨专业选学课程,提前修完学分者,可以提前毕业,但修学年限应有控制范围,一般工科专科层次在3—6年内完成学分,本科层次在4—8年内完成学分;提出免修者,应参加免修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取得该课程学分。

(2)学习成绩考核:实行学分制后,取消课程的考试、考查之分,每门课程每个实践环节都折算成学分。学生为了取得各类课程和各教学环节的最低学分,就必须选修相应课程,从而避免了以前忽视考查课和实践环节的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为学分制表明学习的数量,没有体现学习的质量,这样就看不出质的优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总成绩应依下列公式计算:

在这个公式中,课程的学分大体体现了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授课时数多的课往往是较主要的必修课程,其学分数也多。分母是毕业生所必需获得的最低分数。如果学生有能力多修学分,则可得到较高的总平均分。为了避免学生重量不重质,只顾多选课为了拿最低学分,故需设一个加权数。调整加权数,可以引导学生合理选课,即重全面发展,又重单位突出。

(3)选课制度:学分制的特点,是通过选修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抓好选修课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首先,学校应开出足够多的选修课,以供学生选修;第二是为了保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校有必要成立选课指导小组或导师制。以高等函授而言,函授教师和各函授站的辅导教师应承担起选课指导任务。一般应在第一学期面授教学结束后,立即组织选课活动,由各函授站将选课结果报学校汇总,并准备下发教学文件。还应设立最低选课开课人数,或以省为单位函授站合并上课。学员一旦选定课程,不得随意调换,并按函授教学要求,定时完成相应课程的测验作业和平时作业。

(4)考勤制度:高等函授教育实行学分制,是选课上的自由,而不是出勤上的自由,为了确保学生质量,仍然需要按统一要求参加面授(申请免修者除外,申请免修者应在该课面授前统一组织该课程的免修考试)。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无故不参加面授教学者,应以旷课论处。

(5)转变职能,规范教学教务管理:学分制打破了班级界限,不受学年限制,取消了升留级,原来的年级班主任负责制应转变职能。拟设立学籍、选课指导、学生思想、考勤、考试、师资和教学计划等管理工作岗位。由于学分制是一项复杂、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适合高等函授教育学分制要求的管理方法。将教学、教务和学籍各环节的管理,用规划、条例和规定的形式规范出来,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有条不紊。还应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用计算机进行管理,随时掌握学生课程修读情况,以指导学生顺利进行学习。

标签:;  ;  ;  ;  ;  ;  

高等函授教育实行学分制的利弊及可行性分析_函授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