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地方存在为追求经济增长而盲目拆除富有地域特色的古老博物馆建筑的现象,破坏了城市文化的传承,城市博物馆建筑风格更加趋同,减少了城市多姿多彩的博物馆建筑风格,城市博物馆建筑毫无生气可言。因而为了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城市地方文化特色,博物馆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时应巧妙结合地域文化其中精华部分,从而使城市博物馆建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具风格。
关键词:博物馆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表现手段;
引言
博物馆建筑物自身美观性、功能性的增强,尤其是不同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得各地博物馆建筑物都各具特色,风格不一,为当地的城市博物馆建筑增添风采,城市博物馆建筑用无声的语言,展示出当地的文化特色、本土风情,为城市增添一抹别样的韵味,使城市文化氛围更浓厚。
1、地域文化的发展内涵
近些年来随着“千城一面”的问题的出现,地域文化在最近的建筑设计中越发受到重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可以展现当地的区域文化特征,充分借鉴当地的社会人文因素,展现区域风貌,塑造极具特色的地区文化特色与文化传统,使得建筑风貌更加多样化。同时,建筑也是区域发展的见证,是地域文化与精神内核的物质承载体,不同地区的民族、生活习惯、社会习俗均存在差异,因此以建筑的形式去展现不同地区不同的区域文化特征,也有利于保护与传承当地的地域文化。
2、不同地域博物馆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
2.1自然环境因素
影响我国博物馆建筑整体风格的因素有很多,自然环境因素就是其一。自然环境对博物馆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影响南北有很大差异,在东北地区,因为冬天气候严寒,墙体建造较厚,整体风格比较臃肿。在内蒙古地区,由于环境变化比较剧烈,人们选择易于建造的蒙古包来当成住所地。在江南水乡,由于地表潮湿,博物馆建筑风格趋向于底层镂空化的方式,因此,自然因素对我国博物馆建筑风格的主要影响是墙体特色和博物馆建筑结构。自然环境的影响,使我国设计师在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懂得综合自然因素影响配合艺术特色,设计既符合当地环境,又具有特色的博物馆建筑。
2.2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包含着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这两类因素也对我国目前博物馆建筑设计风格有很大影响,社会因素对博物馆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代社会人口流动,一个城市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但是所有需求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趋向,因此,社会因素对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的融合上。文化因素着重体现在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些民族喜爱唱歌跳舞,有的民族喜爱喝酒吃肉,有的民族喜欢骑马打猎,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风俗是我国长远的文化历史所传承下来的,这些方面也极大的影响着我国不同地域的博物馆建筑特色。同时,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也深刻影响这博物馆建筑的整体特点,例如广西壮族、侗族、瑶族、苗族博物馆建筑有铜鼓巨雕、镇边大炮的民居博物馆建筑,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亦有清真寺特色博物馆建筑,黄土高原居窑洞、山西乔家大院等。人文因素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逐渐磨灭了许多,但在博物馆建筑风格上依旧占据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3博物馆建筑技术因素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门大开,越来越多的工程师、设计师选择去国外深造,在国外的文化和风格影响下,带回国家的也有一部分外国文化掺杂的作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博物馆建筑工程施工机器能够建造出很多精美的博物馆建筑物,对博物馆建筑设计师的要求逐渐增高的情形下,博物馆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增高。每个城市都有高楼大厦盘踞,众多的写字楼、各种风格的居民楼林立在各个城市,这种博物馆建筑风格的南北交错、东西交融使得我国博物馆建筑设计风格多种多样。
3、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式
3.1博物馆建筑造型
博物馆建筑的比例和尺度必然存在于建筑的三个方面———长、宽、高,博物馆建筑一切的造型艺术也必然以这三个方面为基础。威利奥特曾在《法国博物馆建筑通用词典》提到过这样一句话:比例是指整体与局部间存在着的合乎逻辑的、必要的关系,同时,比例还具有满足理智和眼睛要求的特征。在一定的比例下,一个变量总是会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例如,就博物馆建筑物的高度而言,当一个博物馆建筑物处在一个繁华的城市中心的环境中,周围的博物馆建筑物大都是跨度较小,高度较高的现代高层博物馆建筑,那么,在对博物馆建筑物进行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保证博物馆建筑物的体量与高度。相反,当一个博物馆建筑物处于一个比较开阔的平原地带,周围的环境以低矮的林地为主,在不破坏博物馆建筑物与周围的地貌特征的条件下,就需要设计师压低博物馆建筑物的高度,使博物馆建筑物给予人们亲切感的反馈的同时,能够以合适的高度融于环境之中,使其匍匐在大地之上,与整个城市的轮廓线相呼应。因此,在博物馆建筑中比例尺度存在于某种制约范围以内,那么博物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的效果,但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可能就会导致失衡,也就是所谓的博物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不和谐。博物馆建筑的比例和尺度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数值去衡量,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去探求一个更合适的范围,以提供更多的参考可能。
3.2博物馆建筑外观
博物馆建筑的外观也就是博物馆建筑的外立面,笔者将从博物馆建筑的色彩和肌理两方面与地域性的联系着手分析,为完善博物馆建筑的外观提供相关见解。色彩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说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代表“人的内涵”,博物馆建筑的结构代表“人的骨架”,那么,博物馆建筑的色彩就代表“人的衣服”,“人的衣服”需要美观、适宜、有个人特色,因此,色彩的选择需要引起重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都有其代表色。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博物馆建筑设计善于运用色彩,以暖色调为主,往往具有活泼的特点,这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气候有关。北方四季分明,冬季景色寒冷单调。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更需要丰富的色彩来调和。例如,某地的地标性博物馆建筑色彩,红色的城墙,配以黄色的瓦片以及蓝绿色的装饰,生动华丽,为单调的秋冬季节带来一抹色彩。而在南方地区,四季如春,风景秀丽,为了与多彩的环境相协调,南方地区则多采用浅色白墙、灰瓦等,徽派博物馆建筑就是典型的代表。在南方地区,由于夏季炎热,日照充足,浅色的墙面同时能起到隔热的作用。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也就是指各种纵横交错的、高低不平的、平滑粗糙的纹理变化,不同的技术手法,不同的材料选取,都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从地域性角度来看,不同的地区会选择不同的材料,博物馆建筑的选材决定了博物馆建筑的肌理,因此,博物馆建筑的肌理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域的特征。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关注愈发重视起来,因此博物馆建筑设计不仅仅关注博物馆建筑的物质空间,更加关注博物馆建筑的内在文化意义。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区域的地域文化因素,结合博物馆建筑形体造型,塑造具有文化特征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创作作品,凸显区域文化特色,提升博物馆建筑工程文化美感。
参考文献
[1]李若文.探讨地域文化与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结合[J].中华建设,2018(11):96-97.
[2]董丽娜,张晓敏.地域文化与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J].居舍,2018(33):83.
[3]林业强.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呈现的表象与精神微探[J].山西博物馆建筑,2018,44(33):22-24.
论文作者:郭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博物馆论文; 建筑论文; 文化论文; 地域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因素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