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论文_刘庆军

佳木斯精神病人福利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个案管理后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分别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社会、动力/精力、SQLS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患者副反应因子/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PSP评分(52.31±12.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81±12.85)分,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社会功能,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影响分析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家庭、疾病、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主动性下降、性格孤僻退缩、生活懒散、社会功能减退等现象[1]。个案管理属于一种主动社区服务模式,很多学者研究报道个案管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后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本文对我院80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个案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本社区生活2年以上,而且并没有精神发育迟缓,严重躯体疾病以及脑器质性疾病。现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2岁,平均(44.5±8.3)岁;患者病程最长40年,最短5年,平均(15.8± 10.8)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0岁,平均(43.9±8.1)岁;患者病程最长39.8年,最短4.6年,平均(15.2± 10.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差异对比较小,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应该在患者及其家属全部知情并且同意的情况下,和社区残联专干、社区民警、精防医生、社区管理员等诸多成员成立一个多功能的“精防队伍”,进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社区精神疾病防治网络。这支“精防队伍”的相关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一些关于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宣传一些个案管理制度的内容,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全面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巩固治疗、家庭康复、复发特点等相关知识,并且协助个案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管理服务。

具体而言,社会工作者、职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社区康复护士、精神科医师等应组建一个专门的个案管理治疗组,然后为每一位患者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卡,针对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进行个案管理服务。首先,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经济状况、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社会活动、工作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情况、躯体状况、精神症状等各方面情况,准确找出影响患者精神康复的主要问题,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在制定治疗康复目标以及相应的康复措施的过程中,个案管理小组成员应该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商讨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当前实际情况制定近期、远期康复目标以及计划。注意康复计划应切合实际,而且操作性要强。在确定康复措施后,个案管理小组应明确分工,明确规定每一位患者的管理任务。

1.3评价指标

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SQIS表中包括心理社会、动力/精力、副反应因子/症状三个项目,量表为百分制,总分越低代表患者的主观生活质量越佳。PAP量表的总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6.0,采用t检验两组计量数据,P<0.05代表两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SQLS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心理社会、动力/精力、SQLS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患者副反应因子/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PSP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PSP评分(52.31±12.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81±12.85)分,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 论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案管理,结果患者心理社会、动力/精力、副反应因子/症状等SQLS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和仪修芹等[3]研究报道基本相符。由此可见,加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案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本次实施的个案管理模式中主要是由相关专业人士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讨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以及康复措施,包括劳动技能、人际交往、服药依从性、社交活动、社会适应、自我照顾等内容,而且会定期跟踪评估康复计划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实施措施,这样可有效提高康复计划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和自尊,使患者更好、更快的融入到社会中,进而提高患者的劳动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尽早重返工作,提高自立能力[2-3]。

综上,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社会功能,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冯丽娜,刘春平,潘桂平,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752-754.

[2]刘向明,刘翠美,王栋.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155-1156.

[3]仪修芹,卜祥峰,董兰,等.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与基础管理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5):356 - 357.

论文作者:刘庆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个案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论文_刘庆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