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论文_王大平

阅读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论文_王大平

◇ 王大平

(广安市前锋区光辉小学 广安 638020)

凡是没有学会流利的,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美的教育。 古往今来,阅读在教育学习的整个环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抓住小学生刚跨入校园,对学校这种正规,系统,全面的学习模式比较陌生,一切都较为感兴趣,培养他们对读书萌发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兴趣是最好的时机。

无论什么也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第一种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 俗语说:“你能够把马带到河边去,却不能让马儿喝水”。换言之,老师,家长,不管提供多么优越的读书环境,有再多再好的书籍,孩子没兴趣,不去读,那一切都是枉费心机?孩子不渴求知识并不代表是他的天性,他们只是还没正确认识到读书好处罢了。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老师首先需要去做的是,让学生先认识到“读书好”,然后才能去“好读书”。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本成为很好的指路灯。

我们小学生手中的教科书都是精心编写的。课文思想教育内容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材中关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助人为乐,诚实善良,钻研科学,以及遇事动脑筋和全面的看问题等思想内容,能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当学生在学完《董存瑞》,他们沉静在那种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时,我们就及时介绍一些英雄人物的传记。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当他们学完《新型玻璃》就介绍科普读物,学完《荷花》就介绍朱自清的一些优美散文,让学生读。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要让他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这根弦就要靠学生的教科书,它是让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指路灯。

二、开设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根据需要,既要安排在课余,又要安排在阅览课上,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比比谁知道得更多”、交流自己的读书铭言、读书心得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魅力,并以此评出班级的“小博士”,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长新知识。进行创作诗歌朗诵、故事会比赛,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结合“阅读章”,向同学介绍10本少儿书籍的书名、作者姓名及主要内容。开展知识竞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通过演课本剧、编小报等活动,不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受到多方面文人的熏陶,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开展剪贴报比赛,让学生从报上挑选一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文章。这些文章形神兼备,文质并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剪报热情。组织学生从报上剪下自己需要的资料,拼贴成实用的剪贴报,学生兴趣很浓,效果甚佳。

重视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对学生识字解词,知识积累,能力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充实、拓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理想、道德、情操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教师要营造阅读气氛。

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是开启学生阅读兴趣的必要条件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

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 、“文学社”、 “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的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根据研究,家庭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是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家庭的教育,教师是很难教会儿童阅读的。在家长会议上,我们要让家长看清这一点,懂得尊重书籍。让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增添小小藏书,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去办借书证。让学校和家庭一起,引导儿童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那他的孩子在毕业后也会有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

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阅读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阅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会越来越强烈,有了充足的精神生活,从而也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论文作者:王大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10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  ;  ;  ;  ;  ;  ;  ;  

阅读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论文_王大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