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临床治疗方法的分析论文_陈爱民甘艺荣陈业贺

陈爱民甘艺荣陈业贺

(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杏坛医院528318)

【摘要】目的:探讨髋臼骨折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2 年7月-2011年10月所收治的22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入路选择情况包括11例采取K-L 入路,2例选择髂腹股沟入路,1例实施髂股入路,1例是前后联合入路,1例是全髋关节置换,还有6例采取的是保守治疗。结果:获得随访21例,随访失掉1 例。从X光片显示,骨折手术后14-18w就会愈合。其中有1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 例股骨头坏死,1例坐骨神经损伤9个月后基本恢复。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对于髋关节功能评价如下:优13例,良5 例,尚可2例,差1 例,优良率可达81.8%。结论:早期对前后柱和臼顶的移位大于2mm 的髋臼骨折实施治疗后,获得满意的复位与疗效。

【关键词】髋臼骨折;临床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2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7月-2011年10 月本院收治的22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2-55岁。致使受伤的原因包括:车祸受伤13 例,坠落受伤6例,压砸受伤3例。按Letournel进行分类:后壁骨折3 例,后壁及后柱骨折3 例,前壁骨折、前壁及前柱各2 例,双柱骨折3例,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伴壁内骨折、伴后柱骨折、伴前壁骨折各1例、伴髋臼后壁骨折3例。

2 治疗方法

2.1 非手术治疗6例髋臼顶下骨折、移位均小于2 毫米以及不伴股骨头脱位的横断伴后骨折,使用的是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实施牵引治疗。

2.2 手术治疗

2.2.1 患者侧卧位,使用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手术之前,要按照普通X 线片与CT资料,对于髋臼骨折类型进行科学判断,之后按照骨折类型的不同,合理选择手术方法。髋臼T型骨折、横形骨折、后壁骨折及后柱、前柱骨折合并横形骨折使用K-L 入路。前后柱合并后壁骨折、髋臼横形骨折并后壁骨折、髋臼横形后壁骨折通常情况下采取联合入路。还需尽量达到解剖复位,选择钢板和螺钉实施内固定。手术后还应该放置引流管,放置时间为3~5d,与此同时,应该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实施早期的功能锻炼。

2.2.2 本组病例在手术前依据x 光片和CT三维重建,进行手术方案的确定,术前清洁灌肠48小时,使用抗生素需要在术前30分钟进行。合理把握手术时机,最佳时机是2-14d。本组病例使用的治疗方法如下表:

在手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时间达到48h,并要口服消炎药实施镇痛治疗。手术后骨牵引2w,同时还要防止负重行走。

3 诊断标准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2 了例髋臼骨折的患者进行访问追踪调查研究。发现以下现象:局部疼痛者出现的骨折没有移位或者说移位明显不多,只有轻度的髋关节活动障碍,而髋脱位者明显收缩的则受伤严重,在肢体进行旋转方面出现髋活动收到限制就较为明显。通过X射线拍摄发现已得到确诊,也发现了髋臼骨折并没有出现移位的现状,其中骨盆前后的X线片的漏诊现象尤为明显。所以,一旦遇到是耻骨支骨折时应除外髋臼骨折;如有必要可加摄①骨盆3/4 内旋位X线片:可以显现出髂耻隆起及髋臼后缘。②骨盆3/4内旋位X线片:显示髋后缘及髋臼前唇。③屈髋90°,骨盆30°,斜位片:主要观察的是股骨头与髋臼关系。

3 结果

通过长时间的随访发现,X光片显示一般在手术十四到十八周会愈合。此外,研究中还发现,这当中发生异位骨化的患者有1例,发生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有1 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有1 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的有1例,并且该患者在治疗9个月后伤势基本恢复。

在研究中针对髋关节功能评价的方法可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的方法进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患者反映优:疼痛感不明显,走路步态属于正常状态,而且患者可活动的关节占正常比值的75%,通过X光片发现骨关节没有明显的改变硬化反映属于程度较轻。患者反映良好:其疼痛感属于轻度,走路步态也属正常,但是正常关节活动只占到比值的50%,通过X光片发现出现关节面硬化的现象,形成了骨赘。患者反映差:有明显的疼痛感、步行不正常,呈现跛态,而且出现关节变硬、畸形明显的状态,通过X光片发现关节炎有所改变。

4 讨论

4.1 对于髋臼手术指征及时机的把握髋臼形态的重建是髋臼骨折的治疗的最终目的,该方法可有效恢复关节功能,在治疗中应坚持以解剖复位为准则的治疗原则,目的主要是能够最快恢复股骨头的位置。手术的特征主要有:髋臼负重区的骨折移位明显大于2mm;关节腔内有碎骨片出现游离;合并股骨头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的状况;照完CT后显示壁骨折缺损是大于40%的;没有出现骨质疏松或者其他器质性病变。

4.2 髋臼骨折手术时间是在1-2 周内进行具体的解剖复位率与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关系如下表:

4.3 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由于X线平片不能对髋臼骨折做准确的解剖,所以三维CT重建弥补这一缺陷,还能完整显现骨折髋臼的面貌。髋臼骨折进行准确的分型,对于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通常是根据骨折部位和特点来决定骨折部位和特点来决定的,髂腹股沟入路主要针对前柱、前壁骨折,K-L 入路则是针对于后柱后壁骨折,这种入路解剖比较简单,易于操作,相对来说剥离的软组织比较少,所以发生异位骨化的概率就比较低,剥离软组织相对较少,异位骨化发生率低,需要多加关注的就是坐骨神经要好好保护。此外,联合入路或扩展入路主要针对于比较复杂横型或双柱骨折,该种扩展入路则需要比较广泛的软组织剥离。

参考文献

[1] 王林森,宋其韬,耿欣等.螺旋CT 扫描三维、多平面重建在髋臼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0):608-612.

[2] 卢汉生,高富贵.双向牵引治疗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远期随访[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19.

论文作者:陈爱民甘艺荣陈业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髋臼骨折临床治疗方法的分析论文_陈爱民甘艺荣陈业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