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与东北亚国家构建合作机制的现状与展望论文

蒙古国与东北亚国家构建合作机制的现状与展望论文

蒙古国与东北亚国家构建合作机制的现状与展望

张秀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东北亚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 要] 蒙古国与东北亚区域各主要国家构建合作机制的愿望强烈,各自进展程度不尽相同。蒙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经签署,三年来的合作成效显著;中蒙、蒙韩的可行性研究均已启动或已完成,未来谈判也值得期待;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中蒙、蒙俄双边国家发展规划对接取得成效,将推动三边合作走向机制化。

[关键词] 蒙古国;东北亚;FTA\EPA;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对接

蒙古国一向重视与东北亚区域国家合作及合作机制的构建,自1991年图们江区域开发项目启动以来,积极参与大图们倡议的各项活动。虽然蒙古国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处于明显弱势,但越是经济发展相差悬殊的国家,经济互补关系就越强,相互之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1]中日韩等国在与蒙古国构建自由贸易一体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不仅能促进蒙古国营商环境整体完善,也能从合作中获得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及提高本国在东北亚区域的影响力。俄罗斯在其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发展进程中,其自由贸易伙伴中大都是原苏联成员国的东欧及中亚国家,俄蒙虽然政治经济关系密切,但对于蒙俄边境的自贸区建设俄罗斯看似不太积极,相反,在中蒙俄三方共建经济走廊达成共识的背景下,中蒙俄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可行性在加大。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仍处于中俄、中蒙、蒙俄的双边国家发展规划对接阶段。因此,本文仅就蒙古国与中国、日本、韩国的双边合作机制的构建以及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现状与展望加以论述与分析。

一、中蒙自由贸易协定可行性研究已启动

中蒙两国互为重要邻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两国之间都有开展自由贸易区的意向,这为FTA 谈判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整体氛围。

(一)中蒙自由贸易协定的背景

中国一直在积极努力和有关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周边国家更是中国进行相关工作的重点。而中蒙两国是近邻,边贸运输距离近,运费低,商品成本小,这对双方都十分有利。同时,中国有适合蒙古国的技术、设备及各类商品,蒙古有中国需要的各种资源,两国优势互补性很强。[2]关于中蒙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早在2010年,温家宝总理访问蒙古国时双方就已经有所考虑。随着近年来中蒙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双方领导人就签署自贸协定达成了共识。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蒙古国时提出到2020年实现中蒙双边贸易额100 亿美元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加速推动中蒙自贸区建设被提上日程。2017年5月12日,中蒙签署了《关于启动中国—蒙古自由贸易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的谅解备忘录》。2018年8月23日,中蒙两国外长共同向记者宣布,中蒙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截至目前,中蒙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已经举行了两次会议,双方就联合可研报告提纲达成一致,并就各领域重点关注、经济影响分析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深入交换了意见,为尽快完成联合可研报告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中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优势

第一,蒙古国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中蒙两国有着同种同源的跨境民族,虽然由于历史命运的不同,现今生活在不同国度里的蒙古族在文字、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化方面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特征,但毕竟在语言、文化、宗教、生活方式、服饰、饮食习惯等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诸多方面仍保持着许多共同之处。中蒙边界不存在领土争端,也不存在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习近平主席讲到:“中国始终把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邻国视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维护和平稳定的真诚朋友”。

第二,中国是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来源地。2014-2018年,中蒙进出口额分别是68.4 亿美元、53.0 亿美元、49.6 亿美元、66.8 亿美元和85.0 亿美元,从这些统计数字来看,中蒙进出口额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均保持在60%以上,蒙古国对中国出口占其出口总额比重都在84%以上,蒙古国自中国进口占其进口总额也都在32%以上,而近两年还都有所提升。2018年,上述三项指标达到65.89%、92.70%和34.04%,均为近五年来的最高值。① 数字来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2014-2018年蒙古国主要经济指标测算。 这主要源于蒙古国对中国矿产品出口量较大。据海关总局通报,蒙古国99%的煤炭、66%的锌精矿和89%的钼精矿出口到中国。截至2017年7月底,中国对蒙直接投资存量为41.1 亿美元,占蒙古国吸引外资总额的30%,在蒙注册中资企业6595 家,占其外企数的50%。① 商务部亚洲司:中国蒙古经济合作简况,2017-09-27

第三,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80 多种矿产,蕴藏量约500 亿吨以上,其中铜、磷、萤石、煤、石膏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蒙古国的矿物资源不仅品种多、储量大,而且绝大部分还有待开发。[3]煤炭、石油等大都分布在中蒙边境,有利于中蒙合作。中蒙两国的资源现状和产业领域不同,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很强。与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可以使中国以更低的成本、更稳定的渠道,获得经济高速增长所必需的矿产资源供给,维护中国的产业安全。[4]

第四,蒙古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中间地带。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蒙古国,虽然与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双方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与中国战略对接加速推进,为中蒙自贸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而蒙古国自上世纪90年代转轨以来,对外贸易多元化取得初步进展,但作为欠发达的内陆国家,经济发展落后,需要依赖自由贸易创造条件发展经济。蒙方希望中蒙两国尽早签署FTA,将《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产能与投资合作、经贸领域合作和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推进落实。

(三)中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展望

第三,两国民间交往日益频繁。蒙古国每年赴韩旅游和中转的人次接近7 万,在韩国长期居住的蒙古国公民总数超过4 万人,韩国不仅是蒙古国公民向亚太和北美地区出行的主要中转地,更是其出国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目的地。据统计,在韩国学习的蒙古留学生超过2200 人。而在蒙古国生活和工作的韩国人也超过3000 人。② 李超.蒙古国总理韩国之行:经贸、劳务及资金合作是重点,环球时报,2018-02-01. 基于此,蒙古国历来重视本国公民赴韩工作问题以及在韩蒙古国人的生活境况,蒙古国公民赴韩签证便利化以及在韩务工的相关问题都是两国领导人会谈的重点。

关税降低引起的进口增长给中蒙两国相关产业的冲击是不平衡的,对蒙古国的影响远大于对中国的影响,这也可能成为两国谈判的一大障碍。[5]由于中国产品对于蒙古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非常低,蒙古国产品的进口不会对中国相关产业构成明显冲击。而蒙古国的本土加工企业却要面临来自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中资企业的有力竞争。蒙古国将会对国内产品失去关税保护,中国农业和建筑制造业等低成本产品将会对蒙古国相应产品市场造成一定冲击。由于蒙古国内市场相对较小,中国从FTA 中获得的利益就会远远小于蒙古国从中国获得的利益。为了维持中蒙双边利益相对均衡,可以中国市场换取蒙古国的资源,即在FTA 正式生效后,中国对来自于蒙古国的全部产品实施零关税,取消一切进口数量限制。蒙古国要保护中国在蒙古国的矿产投资,扩大中国的矿产投资范围,增加蒙古国向中国的矿产资源出口量,稳定出口价格,取消对中国的出口限制。[6]还可以通过扩大投资加工业,打造一个中蒙资源加工产业集群,拓展、延伸、升级产业链,将蒙古国原材料以较高的生产工艺加工后出口到中国。

日本历来将蒙古高原视为亚欧大陆核心,是日本扩大在亚欧大陆影响的桥头堡,日本政府早在1972年就于蒙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蒙古国内政外交的演变, 特别是蒙古国“第三邻国”战略的实施,使日蒙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不断扩大与深化。日本加大对蒙援助力度,促进了蒙古国的市场经济转型,推动了蒙古国的民主化进程,成为对蒙产生较大影响的国家。2012年,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在其“自由亚洲之弧”、“俯瞰地球仪”外交框架下,对与蒙古国的关系也格外重视,上任之初即对蒙古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在蒙古国报纸发表署名文章称:“蒙古是重要的地区伙伴,希望以民主自由、和平、互助三项精神来加深与共同价值观的蒙古的关系”。安倍在其任期内已三次访问了蒙古国,开创了日本历代首相的先例,充分表达了日本进一步加强日蒙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强烈愿望。日本通过EPA“拉拢”蒙古国,可以在政治经济上起到主导作用,利用蒙古国的地缘地位推行其价值观外交和战略外交,提高其参与东北亚事务的能力及国际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形象。日本还希望借蒙古国与朝鲜的关系,推动或彻底解决日朝两国间的“绑架日本人问题”。同时也可更方便得到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二、蒙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经济成效

2018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130 亿美元,经济总量虽然已经是2009年的2.8 倍,但这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无法同日而语,而且日本对蒙古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刚刚达到0.03%。那么,为什么蒙古国能和日本在2009年即启动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谈判,并在2015年签署, 2016年EPA 生效后的蒙日经贸合作又有何变化,这些都值得深入分析与探讨。

(一)蒙日EPA 达成因素

蒙古国视日本为其重要“第三邻国”,两国的资源禀赋差异也比较大,通过签订EPA 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两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蒙古国可获取来自对方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扩大双边贸易,改善国内技术落后、资金短缺、基础环境差的状况,[7]同时也可减少对中俄两大邻国的依赖。而与蒙古国相比,EPA 虽然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如蒙古国明显,但是其政治意义正是日本所乐见的。

胶东半岛地区耕地地力评价及特征分析……………………………………………………… 崔 昆,赵庚星,王卓然,张 颖(69)

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关于新闻传播方面的名言。社会化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人都具备一款具有摄影功能的手机,当新闻事件发生时,或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拿出手机拍摄记录一些画面,并将照片或视频发布到社会化媒体上,这种社会化媒体的日益普及和成熟,为照片或视频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能够借助社会化媒体实现N次传播。

与世界范围内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一样,蒙日EPA 不仅包括撤消关税、削减关税及服务贸易自由化,还包括许多新的领域。具体内容包括商品的一般及原产地规则、海关手续和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强制性标准、任意性标准和适合评定程序、服务贸易、自然人的流动、电子商务、投资规则、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营商环境和合作领域等12 个方面。① 日本与蒙古国签署自贸协定扩大资源进口,http://coal.in-en.co,2015-02-19. 2016年7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与该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就力图加强两国经济关系的方针达成了一致,认为日蒙这项自贸协定是“一项高标准的协定”,涵盖商品和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期待双边贸易投资由此扩大。” 根据蒙日关于主要商品市场准入的规定,自双边EPA 生效后,日本对蒙出口的免税比例从当时的未满1%扩大到50%左右,今后10年间将增至96%左右。蒙古国将在10年内逐步取消对日本汽车和配件征收关税,日本能够在短期内就从中获利。由于取消或降低关税,能够推动蒙古国对日本商品的进口,使日本的清酒、烧酒、味增、水果和鲜切花等商品更加容易进入蒙古国市场。而日本将对蒙古国一些牛肉产品实行关税配额制度,并在10年内取消对几乎所有蒙古国产品征收关税,包括羊绒制品,“对蒙古的市场准入将出现大幅改善。”② 日本外務省:日・モンゴル経済連携協定,环日本海研究所网站.

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发展,互信水平不断提高,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全面合作。中蒙签署FTA 将创造增加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的机会,各领域合作将得到巩固,并提高合作水平。总之,中蒙FTA 谈判相较于其他的双边谈判会更加顺利。

北部旅游区中有多环形山脉,其中摩尔曼斯克州的土地大部分在北极圈内的克拉半岛上。堪察加半岛是有火山、温泉环绕形成在其中的,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自然景观,是俄罗斯文化与景观的探索基地。在冻土带上乘坐雪橇观赏极光,在马加丹州做极地探险,在萨哈极寒之地旅游,都是俄罗斯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二)蒙日EPA 谈判进程及主要内容

自2009年,蒙日决定启动EPA 谈判后,在2010年6月、2010年11月、2011年3月,两国分别在乌兰巴托和东京举行了三次官民共同研究小组联合会议,经过两国协商,出台了EPA 谈判建议的报告书,就货物贸易、能源和矿产资源、投资、合作、服务贸易、海关手续、知识产权、竞争政策、解决纠纷程序、透明度、改善商业环境、政府采购和自然人流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在2012年3月12日举行的蒙日首脑会谈上,两国决定开始EPA 谈判。此后的EPA 谈判一共举行了7 次,至2014年7月,在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日时,两国发表《蒙日经济合作协定谈判基本协议及促进蒙日两国贸易投资联合声明》,达成主要经济合作意见。2015年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蒙古国总理赛汗比勒格在东京签署了两国间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是蒙古的第一个EPA。2016年5月,蒙日两国就EPA 生效交换了外交公文。于同年6月7日,双方完善了该协议中的蒙古国国内法所需的手续,日蒙EPA 协议由此正式生效。

自2011年5月以来,选煤厂原煤质量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精煤质量。主要表现为:精煤快灰稳定性差、销售精煤灰分偏高、批合格率下降、精煤产率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粉精煤产量明显增加,灰分也大幅上升。从现场粉精煤刮板输送机的运输量来看,粉精煤产量增至原来的3倍左右,灰分也由原来的12%以下上升到14%以上。为了稳定精煤灰分,生产中不得不将粉精煤全部(或部分)掺入中煤,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精煤产率,损失了经济效益。

(三)蒙日经贸合作迎来高速增长

自1990年蒙古国与日本签订贸易协定以来,两国在贸易和投资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双边进出口贸易增长相对较慢。蒙古国对日本贸易依存度在2013年为4.41%,而日本对蒙古国的贸易依存度在2009-2013年间,仅为0.02%。2015年,蒙日贸易总额仅为2.95 亿美元,占蒙外贸总额的3.48%,有所降低,占日本外贸总额的份额没有改变。自2016年蒙日EPA 生效以后,双边经贸合作涨势明显。2016年,在蒙日两国进出口整体都出现下降的情况下,蒙日进出贸易额口实现3.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95%。2017年,日蒙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增长,达到3.78 亿美元,同比增长9.57%。2018年,蒙日两国贸易额创出5 亿多美元的历史高点,增长幅度为41%。其中,蒙古国对日本出口为0.32 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77.8%,并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数量与种类。蒙古国自日本进口为5.01 亿美元,同比增长39.2%。蒙古国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此前虽有些波动,但在2018年又重回到4%以上,日本对蒙古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稳定中略有增长,达到0.036%。截至2018年,日本对蒙古国直接投资为7.52 亿美元。日本企业在蒙古国开设一处分行,56 家驻蒙办事处,注册法人企业448 家,比2014年增长28%,日本成为蒙古国的第八大投资国。① 数据来源:此段数据均据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历年《东北亚经济动态》数据测算.

目前,蒙日贸易和投资规模还很小,但是随着蒙日EPA 生效后给双边带来的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惠进一步释放,双边资金与资源的互补性加速显现,蒙日贸易与投资将会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3·11 大地震以后,日本的核电发展受阻,因加大火力发电力度而需要比以往更多的煤炭。因此,蒙日双方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合作将会持续增加。除了煤炭,蒙古国与日本在铀、稀土等矿产资源方面也有共同开发意向,以确保日本资源和能源的稳定供应。总之,日蒙两国都能从中各取所需,实现互利共赢。

三、蒙韩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可行性研究已完成

尽管蒙韩两国可能都期望从自由贸易协定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但由于经济规模和比较优势的差异,对蒙韩经济影响的总体评估同样是不对称的,对蒙的影响一定大于韩国,这也是蒙韩EPA 可行性报告早已完成但至今没签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蒙韩要通过加大工业、农业和技术合作,特别是蒙方要在交通、物流、金融、商业服务、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和建筑业领域的投资合作给予韩国更多优惠,实现贸易、投资多样化,借以平衡双边利益。

日本的FTA/EPA 战略发端于20世纪 90年代末,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日本不断强化其经济外交。2002年的《日本FTA 战略》明确提出,日本选择其FTA 伙伴重点考虑经济、地缘、政治与外交、可行性和时间等五大标准。2006年3月8日,时任日本外相麻生在发表关于日本经济外交的演说中,再次表明了努力推进FTA/EPA谈判的积极姿态,强调“所谓EPA就是结交朋友”,“制定EPA 规则首先就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8]而蒙古国就是日本能够主导并需要结交的朋友。

(一)蒙韩签署EPA 的动机

自1990年建交以来,蒙韩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尽管如此,两国之间,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合作的潜力尚未充分实现。蒙韩是同处在东北亚并被大国包围的国家,类似的地缘位置,促使两国都更愿意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建立新时代加强合作的新途径。

政治上,从蒙古国方面来说,实施多支点外交政策,寻求与包括韩国在内的“第三邻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扩大战略空间,从而达到战略动态的平衡以及本国的国家安全与民族独立。蒙古国曾提出“乌兰巴托对话”,试图与韩国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连接起来,在半岛问题上发挥作用。韩国是在亚洲FTA 最为活跃的国家,与蒙古国签署FTA 符合韩国与经济大国、经济体和中小经济圈并举的多重FTA 战略和“新北方政策”,这将为两国在互利共赢的战略基础上发展互利合作带来更大的机会。

经济上,韩国是最接近蒙古的自由经济体,通过缔结蒙韩EPA,蒙古国在服务和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采购等方面遵循EPA 规则,能够促使蒙古国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经济制度。蒙韩双方不存在经济竞争,而更多的是互惠互利。蒙古国通过提高资源配置、竞争力和吸引韩国直接投资和先进技术来扩大出口市场,实现经济多元化,以减少对中俄经济的过度依赖。同时,通过签署EPA,蒙古国公民在韩务工、学习以及相关利益的保障和增加来自韩国的发展援助,都可以在此框架下解决。对于韩国而言,本国自身国土狭小,矿产和耕地资源不足,同时又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而蒙古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两国经贸合作具有较强互补性,因此拓展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无疑对韩国具有较强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蒙古国可以对韩国食品和能源安全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蒙古国拥有连接欧亚、毗邻中俄两大市场的地缘位置,又可为韩国产品向北方及欧亚地区的出口发挥桥梁作用,以及成为韩国新的投资市场,推动韩国企业参与蒙古国“发展之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蒙韩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基础

第一,蒙韩关系发展迅速。蒙韩民族文化交流历史悠久,1990年3月26日蒙古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1991年3月,蒙古国和韩国就国际贸易和投资担保、科学、技术和文化问题达成了双边协定。此后,蒙韩两国在经济、文化、通讯、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农牧业、人文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发展迅速。2011年8月,蒙韩两国领导人在乌兰巴托签署协定,将两国关系从“睦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至“全面伙伴”关系。2018年,在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访问韩国之际,将两国关系再由“全面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综合各测试函数运行要求,种群规模统一设为150,函数维度为60,最大容忍停滞代数为50,ISAGA中的基础数据初始步长因子τ=1.5,个体选择ζ1=ζ2=0.5,重组配对中ϖ1=0.8,ϖ2=0.6,θ=0.25;变异操作中ϖ3=0.05,ϖ4=0.01;模拟退火中ζ3=0.75,ζ4=0.65,ϖ5=0.5,LM=150。其余算法基础数据均取自对应文献。而后运用各算法针对各函数分别计算50次,取最佳优化值、最差优化值、平均优化值和运行平均时间为比较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

第二,两国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蒙韩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逐步增长,特别是2006年以后,出现了五年快速增长期,至2012年蒙韩贸易额达到4.87 亿美元。随后由于蒙古国内投资法律调整及国际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蒙韩双边进出口额连年下降。2017年蒙韩贸易额为2.09 亿美元,蒙出口为0.116 亿美元,自韩国进口为1.977 亿美元,① 数据来源:环日本海研究所网站,东北亚经济动态,2018. 分别占蒙古国贸易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1.99%、0.19%、4.60%,均比2012年有所减少。韩国是蒙古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蒙在对韩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地位。韩国对蒙古的直接投资始于1994年,至2017年韩国累计对蒙古直接投资4.416 亿美元。然而,这仅占蒙古国吸引外资总额的2.45%,韩国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0.13%。① 数据来源: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投资统计,http://www.koreaexim,go.kr. 目前,韩国是蒙古国第9 大投资来源国。尽管韩国对蒙古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仍然很小,但多年来一直在持续增长,近年来,韩国企业在建筑、小型制造业和农业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

从上述中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优势分析可以预判,中蒙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会推进得很顺利。在中蒙FTA 签署后,从贸易创造效应方面看,中国从蒙古国进口产品的税率在FTA 签署后,会分阶段下调或调整为零。关税降低或减免,促使产品价格下降,作为食品净进口国,在FTA 框架内将享有优惠条件,增加消费者福利,两国会因贸易扩大而获益,从而带来了正面效应。蒙古国可以把原来分散的小市场统一成大市场,使企业摆脱市场规模的限制,并获得稳定的消费市场,实现规模经济。

(三)蒙韩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分析

蒙韩双边EPA 生效后,双边贸易和投资的体制基础将得到改善,这将大大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发展。关税的取消可以提高蒙古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蒙古国将增加羊毛等畜产品、矿产品对韩国的出口。甚至通过蒙韩扩大合作,蒙古国的矿产制成品、金属和纺织品出口也会增加。韩国对蒙古国的商品出口增幅最大的应是初级加工商品、矿物加工品、机械和机械设备、汽车、橡胶、化学品和金属,其他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和食品也将增加,如此可以减少蒙古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韩国企业在EPA 框架下将扩大在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投资,并且双方在采矿加工业,如金属冶炼厂、炼油厂、选煤厂等合作将得到推进,使蒙古国的铜、金等矿产资源转化为制成品出口,增加附加值,实现利益最大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保障了韩国矿产资源的供给途径,实现能源安全。

2016年7月18日,蒙韩两国即启动了“经济伙伴协定”联合研究,可行性报告也很快完成,两国政府间的谈判近期举行的可能性很大。韩国被认为是在蒙日签署EPA 后,最有可能成为与蒙古国达成第二个自贸协定的国家。

对照组应用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去下腹斜切口,逐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上下两片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联合腱,并切开提睾肌以及精索内筋膜,分开疝囊周围组织,高位结扎疝囊,并进行完整封闭疝囊重建,最后缝合切口。

四、蒙古国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三国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进行战略合作的产物,是三国利用各自的地缘优势和经济潜力建立起来的跨区域合作机制。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平台推动三边合作,与中俄两国的发展规划对接,是实现蒙古国“发展之路”的现实选择。[9]

(一)蒙古国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考量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蒙俄两国元首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获得蒙俄积极响应。蒙古国政府结合自身国情提出由连接中俄的高速公路,电气线路,铁路、天然气管道和石油管道五个项目组成的“草原之路”发展计划,利用其地处中俄之间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2017年5月,蒙古国总理额尔登巴特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提出将蒙古国“草原之路”升级为“发展之路”,努力搭建蒙古国多元化发展平台。以矿业为主要支柱的产业结构决定蒙古国经济主要依靠矿产品出口,而没有出海口,铁路、公路发展滞后等一直是限制蒙古国扩大矿产品出口主要因素。蒙古国希望利用连接亚欧陆桥最近通道的地理位置优势,连通欧亚大市场,并通过“发展之路”连通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港口,将矿产品出口输送到亚太其他国家及地区,使其产品市场更加多元化,以运输贸易振兴本国经济。因此,加快通道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乃是促进蒙古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10]蒙政府期盼通过“发展之路”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吸引国际资本和技术,带动包括矿业开发在内的产业升级,来缓解其经济增长陷入的困境。此外,蒙古国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更好地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借助与中俄的经济合作可提升其地缘经济优势,加快融入东北亚经济圈,防止在地区合作中被边缘化。同时也有助于化解蒙古国地缘政治劣势,提升其政治影响力,更好地维护蒙古国国家安全利益。

资金在使用上产生的影响是非常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这也属于资金在进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在对危房改造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的信用评估模型已经无法有效且准确地评估个人信用风险。本文构建较为全面的指标体系,分别应用SVM和Logistic回归信用评估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对企业的个人信用评估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SVM模型在预测准确性、客户区分能力和模型泛化能力三个方面均比Logistic模型略胜一筹。

(二)蒙古国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实践

在中蒙俄三国首脑连续三年紧密会晤的推动下,签署了《中蒙俄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指明了中蒙俄合作的重点领域,为蒙古国与中俄等区域内国家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2016年7月,在乌兰巴托召开“欧亚首脑会议”之际,蒙古国与中俄两国签订了有关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2017年5月,中蒙两国签署了《关于蒙古国“发展之路”规划纲要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联合声明》,并签署了20 多份合作文件。2018年4月,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参加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中蒙两国签署了涉及经贸、人文、环保等领域的11 份合作文件,中蒙两国工商界人士签署了总价值46 亿美元的36 项合作协议。[11]至2018年,乌兰巴托雅尔玛格立交桥主桥正式通车,乌兰巴托污水处理厂建设正式启动,蒙古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签署,一大批中蒙对接合作项目成功落地。俄罗斯在蒙古国传统产业领域的合作具有雄厚基础,在“草原之路”规划中,蒙古国所关心的五大通道中,铁路、油气两条管道以及电力都与俄罗斯的合作密切相关。蒙古国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早已启动,2015年6月,蒙古国总理访问俄罗斯时与“欧亚经济联盟”委员会主席签署备忘录。蒙古国总统、总理曾多次公开表示希望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自贸区协定。

(三)蒙古国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展望

《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使蒙古国从一个封闭的内陆国转变成中亚和东北亚之间的桥梁,将极大地提高物流运送能力,有力地促进蒙古国开展跨境次区域间的产业合作、国际投资和共同开发,实现生产要素互补,使其潜在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2]特别是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矿业开采领域,为蒙古国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提供给了空间。尤其是现代化铁路的投入使用,将直接降低矿产出口成本并提升其出口能力,提升蒙古国经济支柱矿产业的发展水平。“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开启的三方区域合作,在中俄两大经济体的协助下,蒙古国产业部门与经济结构将得到健全与改善,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统筹起来发展,推动产业多元化。未来,在推动中蒙俄三方合作进程中,蒙古国自身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充分释放,形成以矿山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建立以出口型市场结构为主导的市场体系,促进传统畜牧业的市场化、集约化进程,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总之,蒙古国“发展之路”与中国的“一带一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项长期战略,对推动蒙古国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为蒙古经济重回高速增长注入动力。

本段第一句提出分论点,第二句则从反面列举有些学生的不良表现,接着作者用了四句话来分析他们的心态:先用因果论证法(第三句至第五句)分析了胡乱打发日子的危害,最后用假设分析法论证了“这样的人生道路又有谁稀罕”。无论是意义分析还是危害分析,假设分析和因果分析都较为实用。

五、结语

综上按国别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蒙古国与东北亚主要国家构建双边合作机制的可行性比较大。东北亚各国是蒙古国最重要的进出口市场和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通过与东北亚国家双边合作机制的构建,可以缓解蒙古国与东北亚各国合作不平衡,对东北亚依赖度过高,对资源类产品出口依赖过重等问题。蒙古国虽然在政策稳定、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但其所在的中俄之间的重要地缘政治地位、连接欧亚大陆的过境通道位置和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畜牧业原料、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优势决定了蒙古国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优势地位。中日韩俄等国家在与蒙古国构建双边合作机制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不同的政治经济利益,无论对哪方来说,都是利大于弊。蒙日EPA 继续落实实施,中蒙、蒙韩谈判加速推进,中蒙俄也将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框架的推动下,最终从双边走向三边,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徐晓飞.日本的东亚EPA 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179.

[2]徐世刚.东北亚大国对蒙战略与蒙古的“多支点”外交战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4(02):200.

[3]张秀杰.蒙古经济[M].哈尔滨: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2006:181.

[4]姜 鸿,张艺影.FTA 框架下中蒙矿产资源合作模式[J].东北亚论坛,2012(01):20.

[5]王明昊,李秀敏.基于SMART 模型的中蒙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2019(04):128.

[6]姜 鸿,张艺影.FTA 框架下中蒙矿产资源合作模式[J].东北亚论坛,2012(01):24-25.

[7]康成文.日蒙EPA 的政治经济意义分析[J].国际观察,2016(01):155.

[8]刘昌黎.日本FTA/EPA 的新发展[J].当代亚太,2006(08):23.

[9]范丽君.蒙古国“发展之路”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探析[J].东北亚学刊,2018(04):45-49.

[10]张秀杰.“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之路”计划对接——基于蒙古国国家安全战略影响因素分析[J].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05):201.

[11]同9

[12]陈志恒,崔 健,廉晓梅,胡仁霞,姜梅华,吴 昊.东北亚国家区域合作战略走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笔谈) [J].

东北亚论坛,2014(05):53-55.

The 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Mongolia and Northeast Asian Countries

ZHANG Xiu-jie
( Institute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8 )

Abstract: Mongolia and the major countries in Northeast Asia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build a cooperation mechanism, but their respective degrees of progress are different. The Mongolia-Japan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has been signed, and the three-year cooper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The feasibility studies of China-Mongolia cooperation and Mongolia-South Korea cooperation have started or have been completed, and the future negotiations will be smoother; In the framework of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construction, China-Mongolia and Mongolia-Russia bilateral development plans have achieved results, which would promote the mechanism of trilateral cooperation.

Key words: Mongolia; Northeast Asia; FTA/EPA;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Strategic docking

[中图分类号] F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83(2019)05-0051-11

[DOI] 10.19643/j.cnki.naer.2019.05.005

[收稿日期] 2019-08-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国家安全战略与中蒙发展战略对接研究”(19BGJ057)

[作者简介] 张秀杰(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东北亚区域合作。

责任编辑:肖成红

标签:;  ;  ;  ;  ;  ;  

蒙古国与东北亚国家构建合作机制的现状与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